【原文】
境当孔道①,酬酢②殷繁;器用食物,闻有官价之名。或取自铺户,或供自保役,非摊派即垫赔,原非善政。然陋习相仍,概予裁革,转恐事多棘手,此宜量为节制,可已则已,万勿任见,幕客渔利,家人借端市索,致民力不堪,激而上控。
【注释】
①孔道:通往某处必须经过的关口。比喻交通要道。
②酬酢:宾主互相敬酒,泛指应酬。
【译文】
当官者所管理的辖区,地处交通要道,应酬就会特别繁多。使用的器具和所吃的食品,听说也就有了公家价格的名气。这些东西,有的来自于商户人家,有的是差役那儿供给,总之,不是向老百姓摊派的就是自己垫赔进去的。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良好政风的表现,可是由于陋习相沿已久,也就形成了习惯。如果统统地加以裁减革除,事情恐怕反而会更加麻烦。对于这种事,应该适当地节制,能过去就过去,千万不要任性,想怎样就怎样。要不然,幕客们从中渔利,蒙骗百姓,而当官的家里的人又巧借各种理由在市场上勒索,从而导致老百姓没有能力应付,激发他们向上控告自己,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智解】
宋太宗曾亲书“尔傣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颁赐州县,意思浅显不过,无非是告诫为官之人,你是靠老百姓的血汗养活着的,不要以为老百姓好欺负,头顶三尺有青天,昧了良心是要遭受天诛地灭的。据说古代不少衙署中都奉有这样的座右铭,时时警示为官者廉洁自律,克己爱民。
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清朝康熙年间总督于成龙亦手书一联:“累千盈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锁;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一个清朝巡抚,一心为民,不畏权贵,戒奢崇俭,不沽名钓誉,并能够深入群众,体恤民情,实在令人叹赏。身为两江总督的于成龙死时是如下情形,身边无一亲人,“僚吏清点其遗物:床头,仅靴、带和绨袍一领;堂后,碎银三两,钱二千,粟米五六斗,盐豆豉数钵。”两江总督是什么概念,那可是江苏、安徽、江西省的政、军一把手,难怪乎于成龙死后,士民万人聚哭,家家绘像祭拜。于成龙获得了清朝康熙皇帝“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的最高褒奖。后人把他与包拯、海瑞、况钟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廉吏。
于成龙的一生,是苦节自厉、甘守清贫的一生。他作为清王朝的一名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官员,能够在20多年的官宦生涯中忠实地贯彻落实康熙的反贪倡廉政策,实属不易。他大器晚成,做官时已经44岁,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在福建、直隶和江南等富庶之地做高官时,竟能在贪污贿赂成风的官场上固守节操,至死不变,非常人所能做到。他清正廉洁,自甘淡泊;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刚正不阿,百折不挠。其事迹之感人,为历代传诵;其精神之广播,为官民楷模。他来也两袖清风,去也两袖清风,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无穷的思考。
在古代,“慎独”是一种流行的道德修养方法。《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应该离开的,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
慎独也可以作为识别人道德品质的方法。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往往从最隐蔽、最细微的地方真实地暴露出来。在公开场合,在大的问题上,由于法制、舆论的压力,人们不能不检点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就容易放纵自己,暴露出真实的思想面目。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被任命为东莱太守,赴任时“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敌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即使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坚持慎独,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使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如此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的道德品质高尚。
慎独修养方法实质是提倡高度的自觉性。这个原则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必须牢记在心的。在这方面,唐太宗就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我。他说过:“身为国君,必须先以人民的生活安定为念。压榨人民而自己却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无疑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样,等到吃饱了身体也随着完结了。倘若希望天下安泰,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姿态。迄今为止,尚未听说直立的身体却映出弯曲的影子,也没有听说过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会胡作非为。”
唐太宗以这种态度来处理政事,率先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虽然已经十分努力了,但他仍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彻底。有一次,他向魏徵表示这种不安:“我一直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努力,也及不上古代的圣人,因此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世人嘲笑。”
魏徵听后安慰他:“从前鲁哀公曾告诉孔子,有一个健忘的男子,在搬家的时候连自己的太太都给忘了。孔子听后回答说,还有更严重的呢,像桀和纣等暴君不要说自己的太太,甚至连自己都忘了呢。陛下千万不要连这个都忘了,只要能时时留心自身,至少不至于受到后世子孙的嘲笑。”由此观之,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作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部下才会群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格行为。
有一次,大臣们向唐太宗上奏:“自古以来有所谓‘夏之月可以居台榭’,在夏末可以住在高殿。现在夏天的酷暑仍未消退,秋季的长雨又将来临,宫中湿气太重,恐怕对陛下身体不太好。希望陛下能马上建筑高殿。”
对皇帝来说,造一座宫殿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但是唐太宗却婉言拒绝大臣们的好意:“诚如各位所知,朕患有骨痛,这种疾病若长年处于湿气重的地方当然不好。但是造一座宫殿需要一笔数目庞大的费用,从前汉文帝打算营造宫殿时,发现需要的费用相当于10户普通人家的资产,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和汉文帝相比,我的德行是远远不及,但是使用的费用却要多得多,这不正是身为百姓父母的天子失职的地方吗?”大臣们再三要求,唐太宗仍旧执意不肯。
这种自我保护的措施,主要是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越轨之处,语言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一些习惯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是否自己过于恃才傲物、不够谦虚等等。古人云:“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别人对自己的一些议论总是事出有因,应先反省自己,约束内心。
有鉴于此,清醒的领导者必然会保持警觉,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必须会慎独修身、抵制邪念,必然会善待自己,把握尺度,爱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