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团队应该这样带:尖刀团队的12堂总裁内部课
12216000000051

第51章 规范的就是最好的(6)

如果这个人回来之后大咧咧的,说明是一个粗放型的人,比较鲁莽,不拘小节的那种。这种人多半不会贪污,但很容易将事情搞乱。第二种就是将各种票据贴得整整齐齐的,很有规矩,然后跟你解释各个票据的具体情况,将这个事情都说得严丝合缝。冯仑觉得,这种人一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按照常理来说,很少有人会在票据上做的这么详细,花费这么大的功夫。而根据他的个人经验,这么做的人,也确实是常常作假的。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中间的,票据也都贴了,但马马虎虎,不工整。问他具体的某一个票据的时候,有的他记得,有的不记得。这样的人,确实会有点误差,但一般很少有问题的。

这就是识人和品人的方法了。

当然,这都是基于品格的判断,并不是基于能力的判断。一般来讲,想要认识一个人真正的能力,看平时的表现会有个大概的印象。但想要看透,想要具体掌握,还要看遇到大事的时候他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大事的时候,足够镇定,临危不乱。那么即使有些小纰漏也是没问题的,因为这很可能是因为经验不足,如果日后加以培养,定然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如果遇到麻烦事之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或者先将自己吓得不敢做事了,那么这样的人不管平日里有多么优秀,都是不太可用的。因为他们缺少气度,这是决定一个人格局的东西。

对于手下的人,还要仔细观察。看这个人平日里的表现,观察他是否表里如一,这一点也很重要。

当这些都确定之后,就是用人了。一个管理者,能让每个人都坐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上时是能力。但让整个集体的人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服从命令,则是更大的能力。关于这点,冯仑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最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就是教徒。教徒是不需要别人时时提醒的,有很强的自觉性。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在公司确立一种价值,这种价值类似于宗教的那种归属情怀。有了这种价值之后,员工自然就会或多或少萌生教徒意识,也就有自觉性了。

一群有高度自觉性的人在一起,一定是有效率的。而且,一个依靠自觉性做事的人,展现出来的也必然是他的真实能力,这对于判定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以及发现他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有品人,识人,用人之能。这些能力不仅在于对个体人的使用和管理,还在于整个团队的文化建构。如果建构了一个合适的文化,那么自然整个公司都会是高效率的。

拓展透析

苏宁电器是靠卖空调起家的,随着业务的增长,公司规模和业务覆盖面都相应扩大了。但是扩大后不仅收入增加了,投入也是相应增长的。尤其是后续的配送、安装、维修服务,很繁琐,但又很重要。不过在苏宁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些环节还是一个空白。

这对苏宁来说是一个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过苏宁的带头人张近东却从中看出了商机。如果自己第一个做好这些,那么必然会赢得更多的客户。可是,由于售后维修服务是一个苦差事,因此虽然苏宁有了这样的战略,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召集够相应的人才。

后来张近东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开始到城市里找工作,这些人要求不高,而且肯吃苦,正是适合做售后维修的人才。虽然他们没有技术,但可以培训。就这样,张近东做了一个决定,大量吸纳农村务工人员,之后进行技术培训,为客户做售后服务。

这一决定,很快就解决了苏宁的用工问题。而张近东也根据这一事件的启示,确立了自己的人才制度。那就是先招人,后培养人。

张近东的这一计划是非常合理也非常实用的。有些企业招人的时候都是招那些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人。这对于某些小公司或许有效,因为他们没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因此找一些有经验的可以直接来干活,少了很多培训的费用,比较划算。

可是,对于一个大公司或者有自己独特企业文化的公司,再这样招人的话,有时候就有问题了。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有的人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久了,就适应那里的企业文化了。这时候如果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虽然工作经验有,但总会感觉跟新环境格格不入,这时候反而会出现麻烦。

而自己培养的人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是让人才了解并接受企业文化的过程。这样,当一个人培训完成之后,他也就认同了企业的价值观,自然就愿意跟企业共同成长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苏宁经常会举办大型的大学身招聘会,招聘那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些人在苏宁内部经过培训之后上岗。他们不仅工作起来丝毫不比工作了几年的人差,而且还特别认同苏宁的企业文化,是一批勇猛的生力军。而苏宁也就是靠着自己的独特人才计划,高速发展起来的。

张近东始终坚信,在多用人的同时,还要重视发展人,这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如果一个公司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才培训机制,那么总会有缺人的一天。这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才的竞争其实也是制度的竞争。一个企业,真正的实力不在于有多少有用的人,而在于能让一个人发挥出多大的效力。如果不会用人,那么即使再多的人才也没有用,反而会因为彼此都有棱角而发生摩擦,影响工作。如果会用人,能够让人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来,那么即使是一群普通人,一样可以做出不凡的业绩。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手段。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决定企业命脉的因素,也是体现一个管理者能力的地方。

巴结群众,重用自己

征服自己比征服别人更重要。古人有句话:人必自强而后强人。你先得把自己当块料,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角色定位才能真的成为一块好料。

——冯仑《巴结群众,重用自己》

做人要自强,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不能自大,不能过于狂妄。要明白,我们充实自己,看重自己,是为了获得认同感,是为了取得成就,实现自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如果觉得想要显示自己厉害,就得拼命贬低别人,那么就是走错了路了。而事实上,有很多管理者确实是这样的,对普通员工不够尊重,没有一个平等的认识。要明白,团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决定位置差异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在涉及能力和经验的时候,要强势,但不涉及这方面的时候,则要给别人以尊重。只有这样,团队间才会有温馨、和谐而又向上的氛围。用冯仑的话来说,就是要“巴结群众,重用自己”。

管理者最忌讳的就是跟自己的员工有距离,这个距离是心理上的。只有能够跟员工打成一片的管理者,才能构建出最好的团队,这说的就是“巴结群众”。这里的巴结,自然是一种略带夸张的说法,事实上,只需要跟他们做朋友就可以了,让他们感觉到温暖,也就是常说的人性化管理方式。

冯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很有亲和力的,即使面对一个普通的员工,也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在制定公司的战略方面,他又是自信的,甚至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他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也有足够的经验来支撑这部分自信。

这就是一个管理者应该有的素质了。低姿态,可以让自己融入到团队之中,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团队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员工们的真实想法。之后,就可以制定具体的措施,来让团队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效率了。如果跟员工距离较远,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甚至员工都不敢跟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又谈何发现团队中的问题呢?

但在决策的时候却不一样,团队要有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但也要有尊重领导,执行领导意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效率可言。如果一个领导为了跟员工拉近距离,将自己的心态也放低了,在决策上也每个人的意见都听,那么往往就会因为决策时间、过程太长而遗漏时机。总之,员工的意见要参考,但不能凌驾于自己的判断之上。这个主次之分,还是要有的。

管理者,要保持心理上的优势,让员工信服自己。同时,也要保持姿态上的优雅,让员工乐于跟自己接近,愿意和自己交朋友。这样的团队,才是最有气氛,也最融洽的团队。

拓展透析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最难把握的,太近了,容易彼此不把对方当回事,太远了又有很多话不能直接说出来。而管理者与员工们的距离,就更难把握了。有些人觉得,管理者是领导,就要有个领导的样子,不能跟员工走得太近了。也有人认为,管理者要亲民,要能跟普通的员工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跟他们打交道,更好地去管理他们。

其实,这两种说法,也对,也不对。管理者是要跟员工往来,也要有一种亲和的关系,但不能太近了。像有些领导,跟员工称兄道弟,这个就有些过了,显得没有规矩。而跟员工距离太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也是不合适的。那样会让员工有一种敬畏感,从而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迹。这样就造成了沟通上的不畅,也是不利于团队发展的。

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在心灵上跟员工没有距离,但在身份上跟员工有差别的。具体的表现就是:

员工乐于跟他分享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对团队、对公司的真实感受。想要做到这点,就要给人一种亲和感,平时要做到针对事却不针对人。只有这样员工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害怕被领导穿小鞋,从而唯唯诺诺,表面上敷衍了事。

还有就是,一个跟员工没有心理距离的领导,是能够得到员工们的真心拥护的。他们会自觉的为公司付出,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想要做到这样,靠的就是关怀员工,替他们着想。人都是有报恩的情结的,如果你对一个人好,对方肯定也会回报你同样的好。因此,不要将员工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像防着自己的敌人一样,防着他们偷懒。如果那样做了,员工也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抽空就会偷懒。

再者,能跟员工打成一片的管理者,往往都能在团队中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让员工从这种氛围中找到一种认同感,产生情感归属。这样,员工就会更愿意跟公司一同发展,有更大的稳定性。而这样的团队,也必然是配合默契,能发挥出更大效率的团队。而这些,都是于公司发展有利的。

总之,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要符合我们的社会法则,要讲制度,也要讲人情。最好的做法就是虽然不是家族企业,但要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经营企业。把非家族企业打造成一个家的管理者,才是真正成功的管理者。

将员工当成自己的朋友,让他们安心,让他们舒心,更让他们放心,那么员工也一定会回报给你一个惊喜。打造出这样的团队之后,管理者也一定是轻松的,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