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创始人冯仑的团队管理课
规范的就是最好的
怎样在制度层面,让万通获取持久稳定的增长?
有3件事情要做好,第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价值观;第二是要完善治理结构,这包括透明度、制约机制、决策程序、投资纪律、团队选拨等;第三是我要以身作则,率先遵守这些制度。
一个创业者如果能把这3件事情做好,即便离开了,公司也会发展得很好。所以除了公司战略、经营策略之外,还要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来保障公司的稳定与竞争力。
企业的变与不变,实际上就靠制度来应对。变是恒久的,因为市场总在变,环境总在变,不变的是制度设计与安排和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不能变的。
——冯仑接受《中国地产商报》的采访
冯仑是一个注重制度的人,也是一个会构建制度的人。万通是用江湖式的方式成立的,属于兄弟们共同创业。一般这样成立的公司,往往都会在制度上有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创业初期进行资本积累的时候还体现得不明显,但一旦小有成就就会显露出来。
之所以会有如此情况,是因为没有一个透明的、规范的制度去制约。朋友间是有共同的爱好和目标以及愿景的。不过也会有分歧。在最初的时候,大家都为了企业的生存在努力,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怎么赚钱上面,自然没有太多的分歧,只要能搞到钱,能弄到项目就可以了。
可是,一旦企业盈利了,那么彼此就容易出现分歧了。因为盈利后的企业目标不仅是钱,还有发展。而每个人对自己心中的公司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又往往是不同的。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出现。
如果是一个制度健全的公司,那么可以用制度来解决这件事情。比如投票等等方式,大家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哪一个获得的支持更多,就按照哪一个说的办。可是要是没有制度约束,就不好办了。谁都觉得自己是有理的那个,是应该被支持的那个,而又没有一个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制度,就很难得到统一了。
冯仑正是看到这点,所以才会选择退出那个项目,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所以万通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类似董事会的组织。
万通成立的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很多制度还不健全。《公司法》还没有正式颁布。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是不规范的,江湖式的进行经营着。但冯仑他们却走在了前面,虽然也没有成熟的董事会,但却有董事会的雏形。每一项决策的进行,都要大家一起以董事会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做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制度在,因此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冲突。这就是规范化的力量。
在冯仑几个人走上创业路的时候,海南大约有8000多个公司,那时候,冯仑他们的万通是很不起眼的,冯仑甚至觉得,当时,他们应该是排在最后十名的。因为他们创业的人数虽然多,但资本十分有限,都是借来的。
可是,很多年过去了,那8000多个公司里,绝大多数都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当年的吊车尾万通,如今却成了国内知名的大公司,而万通的几个创始人,也都成了著名的企业家。万通之所以会有这种成绩,就在于他们有未来的眼光,懂得用规范化的制度来约束自己。
从现在的角度看,冯仑他们当时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值得敬佩的地方。不过在一个市场刚刚开放的时候,他们这么做称得上是绝对的超前了。
一个稳定的企业,一定是内部成员彼此合作默契的企业。这份默契靠所谓的人情等是不行的,必须要靠规范化的制度。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一定是一个规范化制度设计的高手。如果不能用好的制度约束自己的公司,那么总有被时代落下的一天。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头脑。而规范的制度则是企业的保障,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提供源。因此,一个企业家就必然要有规范化的意识。这是基本能力。
拓展透析
企业能够快速成长,成长之后是否能够保持稳定而又持续的发展,依靠的肯定是健全而又规范的制度。在这方面,苏宁有很多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地方。
在苏宁的掌门人张近东看来,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制度是最重要的。不过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有效的制度,却并不那么简单。他觉得,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两个难题。第一是怎么看待制度,将制度置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第二是怎样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制度,制定制度之后又如何去执行,怎样让它发挥出应有的效力来。
面对这两个问题,张近东交出的答卷很是精彩。关于第一个难题,张近东给出的答案是:“制度重于权力,我们苏宁不是人选人,而是制度选人。”这是很高明的经营手段,很多企业管理者们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觉得自己是企业中的老大,自然要享有最高的权力,但其实这并不是好做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都听从制度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自己遵从制度并不是说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制约,而是自己在利用制度为企业谋利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如果有了这层认识,那么自然也就明白尊重制度的必要性了。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利于构建团队精神,更是能够避免权力滥用,防止很多灰色行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绝对利大于弊的。
确立了制度的重要性之后,就是开始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制度了。在这方面,苏宁也做的很好。他们规定,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政策性和时效性。要多制定一些具体的标准,少一些空泛的概念,要多一些量化的规定,少一些精神层面的定性。这是一种务实的态度,这样制定的制度看似是冰冷的,每一条都有具体的数量标准,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是需要员工拿出态度和精神的,这是对能力和付出的尊重。
制度确立之后,就是执行了,苏宁规定,领导层人员要做出表率,要率先执行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是较高一层的领导,就存在放水行为,这是对制度的最大伤害。
而且,苏宁并不是采取一次性成型的方式在制定制度,还规定,制度应该是不停的完善的。什么时候发现问题,就马上整改。在执行中觉得哪条制度有问题,就马上提出来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这样就保证了制度的生命力,保证了制度永远都是跟公司的发展同步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整改,苏宁完善了自己的制度,也增强了自己的生命力,更是给员工无限的干劲。这些,都是保障苏宁高速发展的源动力。而这些,自然源于张近东的思考和管理经验。
一个决策者,成功的标志不是手里有多大的权力,而是有多少人愿意为他做事,更愿意为他好好做事。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靠个人魅力是不行的,魅力总有用完的一天,靠培养员工的绝对忠诚度也是不靠谱的,有忠诚就必然有反抗和背叛。只有靠规范的、人性化的制度去激励员工,让他们对公司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身有一种安全感,这才是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
公司要有一个透明的制度
我们分三部分,一个是创造价值,怎么提高资本回报率,提高我们治理结构的完备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增加我们的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和连续性,让我们投资者有一个踏实的想法。我们告诉大家,我们坚持18年,不能因为上市才透明,我们投资者知道我们公司在创办初期,我们从1993年就开始做年报了,我们的年报从来都是公开的,并不是上市以后才做公报,我们万通上市以后一直是公开的。
——冯仑2009年在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成功的企业要有一个好的制度,更要有一个透明的制度。在这方面,万通做得很好。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万通都是透明的。他们有自己的历史陈列馆,上面记载着万通的每一步发展,就是要让员工和外界看到,万通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冯仑的这种做法效果是很好的,对于员工来说,这种做法是一种信任。公司已经把自己的所有都展现在员工面前了,为的就是让员工彻底了解公司,之后能够跟公司一同成长。对外来说,这是一个态度,我将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有失败,有成功,都放在你的眼前了,为的就是让你更好的了解我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是一个真诚的合作态度。
万通不仅将自己的历史完全的展现在别人面前,公司的各种制度也是如此,甚至连冯仑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决策,也都是透明的。这样一来,在公司内就形成了一种氛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阳光下进行的。这时候,员工们的内心里就会很踏实。
当制度规定和执行标准摆在眼前的时候,每个员工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他知道自己做的事会得到什么回报,自然会更加努力。同时,如果有人想要进行一些灰色操作的时候,有曾经的惩罚案例摆在那儿,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这种透明,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了,也让人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很好的预期。这是节约人力成本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而将自己的制度分享给客户,则不仅表示自己对客户是绝对信任的,还能让客户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在合作当中更加默契。
更重要的是,一旦制度透明了,那么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中的利弊,也都能指出其中的利弊,这样,更有利于制度的整改和更新。这是一个公司进步的重要条件。
做管理,其实就是在做人心,当管理者将自己的一切都放在员工面前的时候,员工是会感动的,他觉得自己的领导信任自己,也愿意跟自己一道前进,这对提升团队凝聚力是有着莫大帮助的。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很多管理者都知道这个道理,也都是在按照这个标准在做事。可是大都只是做到了心中不怀疑自己的下属,很少能将这个情绪清晰、准确地传达出去。这样,就容易造成误解,本来对下属很信任,可是下属还会猜疑,上司是否真的信任自己。可是,一旦将制度透明化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他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性沟通纽带,是提升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拓展透析
在制定制度方面,苏宁的掌门人张近东很有经验。苏宁是一家零售商,不过却以服务见长,这是他们的特色,也是他们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不过,虽然好的服务会让客户更加满意,不过做一个好的服务人员却并不是大家的追求。因此,在苏宁的发展史上,尤其是最初期,曾遇到过人才紧缺的问题。
后来,张近东通过在苏宁内部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并改变招工对象,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是苏宁的成功之处,也是其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过张近东在人才的吸引和储备方面并没有止于此。
苏宁有着完善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制度,并且在这方面做到了公开化和透明化。在苏宁,人才晋升的制度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每个人在公司干了多久,有多大的成绩,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空间,都在每个人的心里。这样,员工工作起来就非常有热情。因为他们有目标,而且那目标就摆在眼前,是清晰可见的,也是具有很强的实现可能的。
这就是张近东的高明之处了。很多企业家也会给自己的员工一个愿景。不过大都是流于口头的,更像是给员工画了一个大饼,虽然很美丽但并不能吃。这样的做法,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的,可是却难以持久。一旦员工发现老板只是在口头上敷衍自己,那么也就会彻底地泄气了。因此,这种做法无异于自己坑害自己。
还有的管理者,会给员工愿景,也愿意实现,可是却没能让员工有一个清晰的感知。他们在内心是愿意培养员工的,也愿意给予重用。甚至也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员工成长计划。但这计划只在他自己的心里,员工并不知道。因此就会产生一个错位。员工因为不知道领导的想法,从而觉得自己升职很困难,从而会懈怠,至少没有特别强烈的激情。而领导则觉得自己有一个详细的培养计划,但手下人缺乏干劲,因此找不到人才。
可是一个透明的激励制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它是切实可见的,员工内心有奔头,从而有工作热情,而这份工作热情释放出来之后,自然能够创造更多的业绩。在员工创造业绩的过程中,领导者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和能力,自然愿意给予提拔。而得到提拔的人,又会成为激励其他人的榜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就是透明的激励制度的重要性。
苏宁有这样的制度,所以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其实,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有这份认识,建立透明的制度,让员工安心、放心、用心,也能让自己发现更多的人才,更好的经营团队。
给员工平等的机会,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强调起点公平、一致性或等同性,却不承认终点的必然差距,那在运动场上就没法儿玩了。所以起点公平是强调竞争。愿意强调起点公平的,多数是强者、自信的人、愿意创业的人、愿意保持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就像在运动场上跑步,刘翔肯定愿意起点公平,因为他跑得快,起点公平实际上是激励大家奋力快跑。
不仅外部环境如此,管理公司也一样,要让每个员工都有相同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企业更好。
——冯仑《起点公平就是机会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