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团队应该这样带:尖刀团队的12堂总裁内部课
12216000000038

第38章 “锁住”核心的技术团队(5)

2000年,28岁的钱永强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来,重新回到新东方。一直欣赏他的俞敏洪特地和很多新东方的元老一起去机场迎接他。俞敏洪让他负责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的新东方教育网站的项目,投资5000万,并且提拔他为8个副校长之一,这时的钱永强才是刚满28岁的年轻人,俞敏洪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他,不可谓不大胆。

事实再一次证明,俞敏洪的选择并没有错。正是这种“人才不问年龄,英雄不问出处”的做法,大大丰富了新东方的内环境,使新东方因为人才的积聚效应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动力。

拓展透析

古语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人才是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同样也是一个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

美菱集团的张巨声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才建设的管理者,他说:“能说能干的人才被称为国宝。”为了寻求“国宝”,美菱集团引进了一批法律、外贸、会计师等高级管理人才,与此同时,为学习世界冰箱行业最新科学技术,美菱集团每年还派出二三十名青年科技人员奔赴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深造。

此外,美菱采用多种方法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科技骨干队伍。美菱集团在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的同时,始终把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经常性和专门性的各种培训,对广大员工进行市场营销、国家经济、法律知识、技术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人才的地位,在实施科技驱动型的成本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美菱集团对科技人员的住房、工资、培训等实行倾斜政策,将科技人员的收入与成果挂钩,按开发产品的销售利润比例提取风险奖励金,如果科技人员发明了重大科研成果,美菱还会在原有薪酬待遇基础上额外给予重奖。此外,美菱集团还借助一些高校的先进科技设备和人才优势为企业培养人才。

目前,美菱已经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并与安徽大学共同创办了“安徽大学美菱经济学院”,建立起教育、科研、经济的联合体。可以看出,美菱集团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培养程度,都是花了很多精力和财力的。

与美菱集团相比,迪斯尼公司更是在“将每个员工都打造成具有高素质的、令顾客满意的人才”这个战略方向上全力投入。

在迪斯尼公司,即使是收门票的员工也必须接受为期4天的专业培训,合格以后方能上岗。不仅如此,迪斯尼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都得上迪斯尼大学,学习关于企业文化的“第一号传统课”,只有在这门功课及格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课程的培训。每一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无论是副总裁还是收门票的普通员工,甚至是业余兼职的人员,都必须上迪斯尼大学,参加这种职业培训。

迪斯尼的“全民教育”不仅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凭着这样的员工队伍,迪斯尼为顾客提供了更为优质、更为高素质的服务,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和关注。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优良的业绩来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只有将人才经营好,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企业,才会在经营过程中收获更多的“财”“物”,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方天地,才能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凭借自身强大的人力资本超越竞争对手。

让执行力强的人作总裁

之所以选择陈向东而不是自己亲自去抓,因为陈向东比较有创新变革能力,比较有执行力,把一件事情推下去的能力比我强。

——俞敏洪2011年接受《21世纪商业评论》的采访

2010年11月,俞敏洪宣布了新的人事调整:任命陈向东为执行总裁,任命周成刚为公司董事,并调整了两位副总裁的工作。

“执行总裁”是新东方新设的一个职务,虽然俞敏洪仍然是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但是这一职务的设立意味着俞敏洪开始慢慢脱离日常运营,只是专注于新东方的战略制定、精神教父和形象大使的角色,而陈向东则成为新东方战略执行的核心人物。

陈向东引起俞敏洪的注意,源于一本书。2000年3月,陈向东只是新东方的一位兼职老师,当时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一天,陈向东去找俞敏洪,说是想写一本GRE考试中关于逻辑推理方面的学生辅导用书。俞敏洪虽然知道这本书新东方已经有人在写,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拒绝陈向东,而是定下了这样一个规则:这本书谁先写出来,就支持谁出版。

不到3个月,陈向东就将一本500多页的书写了出来,最后陈向东胜出。这件事让俞敏洪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当时就感到陈向东的特点: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这一年下半年,陈向东因为得到俞敏洪的赏识,而成为他的总裁助理。

新东方早年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北京建立分校,异地的扩张差不多是蔓草式地增长。陈向东在新东方体系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创建了武汉分校。2002年,陈向东在几乎没有总部支援的情况下,一个人拿着30万元资金,到武汉独立招人、租场馆、定课程,很快就创建了新东方武汉分校,并掌舵一方。

因为在武汉新东方的出色业绩,2003年9月,陈向东回京,担任集团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主抓市场公关和人力资源。2006年1月起任新东方高级副总裁;2009年6月起负责全国学校管理和干部管理。2010年,对于被任命为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这样说:“公司内部让我来坐这个位置,大家不会感到特别意外,没有人会说是跑出了一匹黑马。”

生于1962年的俞敏洪,2010年时已近“知天命”的年纪,周成刚年龄也差不多,而陈向东比俞敏洪小9岁,俞敏洪最终之所以任命陈向东为执行总裁,除了在年龄上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梯度,更重要的还是陈向东的执行能力比自己强很多。

比如,同样是开会迟到,俞敏洪可能仅仅是对迟到者宽厚地笑一笑,而陈向东则是开会前立规矩,迟到者要上交1000元,美其名曰“分享”。在执行力层面上,陈向东自己也曾指出,有时候一个决策的安排,俞敏洪可能需要考虑3天之久,而他只要一个小时的思考就可以付诸实施。

因此,任命陈向东为执行总裁后,俞敏洪向外界直接表达了这样调整的初衷:原来陈向东只管某一方面的工作,现在执行层面的工作都是陈向东抓;此前的陈向东有可能受制于新东方结构,有些事情不便执行,现在他调配资源的能力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拓展透析

比尔·盖茨拥有技术人才和领导者的双重特点,但对公司各种事务的管理并不在行。随着微软公司员工越来越多,急需一位精通管理的人才来统率。为此,比尔·盖茨想到了他的校友、交际高手史蒂夫·鲍尔默。可鲍尔默不愿意在一个公司长期固定下来,比尔·盖茨请了他好几次,甚至动员了他的父母,最后才打动他。

鲍尔默刚到微软公司时,年薪是5万美元,职务是总裁助理。当时微软公司的很多人都认为鲍尔默没有技术,对经营也不怎么懂,可工资却比谁都高。这使那些原本对待遇不满的人怨言更多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鲍尔默的才能一一得到显示,他的巨大价值也被人们所认识。他充满活力与激情,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与比尔·盖茨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攻击性更多的是激励别人,而不是伤害别人。

许多人都认为,听鲍尔默讲话,就像是聆听上帝的福音。微软公司员工为他充满活力、令人振奋的话语所感染。一位市场经理这样评价他:“他要求你思考时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与史蒂夫交谈后,你愿意为他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