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团队应该这样带:尖刀团队的12堂总裁内部课
12216000000014

第14章 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1)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团队管理课

一个优秀企业是管理出来的

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不是老虎、狮子和大象,而是微生物,决定一个公司的最好素质是你的基础员工招聘。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你招聘的人做起,你才能从梦想回到现实。很多企业倒下去不是缺乏创新,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完全缺少管理思想。

——马云2013年4月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的演讲

在2013年4月深圳的IT领袖峰会演讲中,关于企业文化,马云是这么说的:“墙报、写文章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写得有味道一点,不要把企业变成赚钱机器。我们需要把企业变成有情感的人,有情感就有朋友,有朋友的人生意自然好,有朋友也要讲原则。原则是什么?管理。什么是老板?老板的‘老’就是老师,‘板’就是规矩。没有这两样东西,企业是走不远的。

“真正把管理做好,把文化做好,管理、文化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思想,没有真正的很好的思想,没有办法把企业做大。西方的管理水平相当了不起,日本精致的文化管理也相当了不起,但是中国企业绝大部分是今天从西方学一点,明天从日本学一点,后天学一点传说的故事,整个管理商业体系是没有基准、相当混乱的。

“我觉得中国真正有理想领导力的是道家文化,儒家思想是我们加强管理最好的东西,佛家思想是让你学会做人,因为领导力很强、管理能力很强的人身上一定有毒,有毒需要佛家思想的空把它化了。竞争过程中学习太极的博弈思想是相当了不起的。”

马云认为,互联网有今天,四个特征、八个字最关键——开放、透明、分享、责任。他说,假如你的管理没有这样的实质,你的企业一定走不久。一个优秀企业是管理出来的,优秀员工是管理出来的,优秀的商业模式也是管理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何为企业文化?它是一种以人为根本,以制度为导向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哲学的融合,是企业里看不见的软件系统,却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阿里巴巴,管理是靠价值观、文化和使命感,而且马云希望能靠这个东西,让企业活102年。为什么企业的文化管理如此重要呢?

实际上,企业文化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你的企业凭什么凝聚人心?这是企业管理的思想底线。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必须回答“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企业文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忠诚度,管理者必须明确一点,你有几流的企业文化,你就有几流的追随者;你有几流的追随者,你就有几流的企业。

因此,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最明智的管理者一定是具备将企业文化融于员工血液的能力的人。只有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引来和留住一流的人才。

拓展透析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过多地强调“约束”和“压制”,事实上,这样的管理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树立的规矩越多,管理成本就会越高,也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聪明的管理者往往会在“尊重”和“激励”上下工夫,了解员工的需要,满足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员工对企业和自己工作的认同,激发员工自发控制的欲望,使其变消极工作为积极工作。正所谓,真正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

出色的管理者总是首先着眼于培养员工的自发管理意识,使他们成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人,而不是依靠每天督促,让才能他们圆满地完成工作。

“做软件,到微软”是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工作人员经常自豪地讲出的一句话。去微软做软件,可以说是每一个做软件的人梦寐以求的事。因为除了过硬的技术外,微软能为自己的员工提供最大的实现自己创意的空间,能使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得到最完美的实现。

微软的企业文化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要求员工有很强的责任感,同时给他们做事情的权力与自由。简单地说,微软的工作方式是“给你一个抽象的任务,要你具体地完成”。

对于这一点,微软中国研发中心的桌面应用部经理毛永刚深有体会。毛永刚说,1997年他刚被招进微软中国研发中心时负责做Word。当时他只有一个大概的资料,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该用什么工具。和美国总部交流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就如测试一件产品,研究中心没有硬性规定测试的程序和步骤,完全根据研发人员自己对产品的理解,考虑产品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等来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员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设计出最令人满意的产品。

微软是个公平的企业,这里几乎没有特权。盖茨最初并没有自己专属的停车位,来晚了就得自己到处去找。正是这种公平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促成了微软员工对工作的巨大热情,这种热情就是管理者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微软,员工基本上都是自己管理自己。无须多言,正是员工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和管理,使得微软始终保持高速运转的势头,占据着最有利的竞争位置。

激发员工的自发管理,是微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这成就了微软的卓越。员工的自发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管理者只有变强制管理为自主管理,创造一个能够让员工自发管理的企业机制和文化环境,才能触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领导者要有眼光、胸怀和实力

每个人的视野、视角要看得更宽、更远、更深、更独特,然后你才能抓住这个机会。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凭什么你有机会?所以我觉得一个领导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我周游全世界,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我们还以为自己很牛,在自己的办公室、在自己的同事、员工和家人面前,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再走远一点看看呢,在世界上你微不足道。

——马云2007年8月在湖畔学院的讲话

马云认为:“眼光不对永远做不大”,“眼光高的人胸怀才会大”。他说:“我永远希望阿里巴巴领导者有眼光、胸怀、实力。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的,阿里巴巴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有眼光、没胸怀的人就是周瑜,那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你心胸不够开阔,有什么好气的。”

在马云看来,“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关键是去尊重内行”。马云原本是英语老师,他在技术上的能力,远不如自己的手下。就技术层面上说,马云是个十足的外行。但是从管理上来说,领导本身就不是搞具体技术和战术攻关的,更准确地说,是只要关注战略即可。

马云从来不跟工程师在技术细节上争论,从来不去吵架。这是因为,马云在技术上先天劣势。在工程师面前,马云和客户地位类似。马云对自己的工程师解释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法吵架,他跟我说什么系统、软件,我搞不懂,但是有一项东西必须搞懂:按照客户的需求去做。我代表着中国80%的不懂电脑的人,客户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很多工程师说,你不能这么想,你怎么这么看问题。我说没办法,80%的人都跟我一样,你把它做出来,我告诉你要去哪里。”

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矛盾,这个时候,马云有自己的解决之道:

第一,马云强调换位思考,重视双方理解和尊重的意义,在手段上注重技巧性。他推崇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做法。鲍威尔曾说,假设向你报告的人不按你所说的去做怎么办?第一,retrain him(重新培训);第二,remove him(调离),第三,fire him(开除)。在马云看来:“你不这么做的话,其他人会觉得泄气,心想我们干得累死,不干活的什么事没有。这样你的东西就会执行不下去。”

马云认为,领导永远不能跟下属比技能,下面的人肯定比领导有技能:“如果下面的人不比你强,说明你请错人了。但你要跟他比眼光,要比他看得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眼光的高度要在领导的水平线上。”

第二,马云强调领导者要有宽容的心态,要有胸怀。“男人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你对你的部下、员工、团队要包容;合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你是对的,永远有机会去证明。”注重合作妥协,是马云的一大特色。

第三,马云认为领导者要有抗压的实力。“你抗击失败的能力比他强。一块砖头掉下来,别人挨一下就倒了;你挨了一下,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就是优秀领导的条件。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素质就是眼光、胸怀和实力。”事实上,马云本身在抵抗挫折,忍受各种压力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多次经受挫折的奇怪经历的。

论智慧,论领导力,论影响力,马云比其他企业家高不了多少。如果不是他的远见和分享精神,谁能想到一家独创新模式的电子商务公司,一家只做“小商人”的“小生意”的公司,能够一上市就市值数百亿美金,成为今天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跑者。

成大事者都是具有远见的人,因为只有把目光盯在远处,才能有大志向、大决心和大行动。那么,远见是什么呢?美国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心中浮现的将来的事物可能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

拥有远见,就能够预言未来。缺乏远见的人会被未来弄得惊惶失措,变化不定会让他们无所适从,随处飘荡。而那些放眼长远、视野开阔之人,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将来则更有可能实现他们的目标。

诚然,未来是没有办法保证的,但是有了理想和远见,成功的概率就会更高了。马云正是拥有远见并且能够变梦想为现实的人。

拓展透析

大企业靠做人,做人有三点:眼光、胸怀、实力。眼光有多远、胸怀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的事。胡雪岩讲过这句话: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眼光看多远,眼光看一个城市,你只能做一个城市;眼光看到全国,你就能做全国;眼光看到海外,你可以去海外发展。

只有当一个人有眼光,有胸怀,有实力的时候,这个人才能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无往不胜。

一个人要做到“有眼光”就得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不断为自己的知识进行投资,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中,你的眼界就高不起来,如果你能够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开拓自己的见识,那么你就能够真正具备一种宏观的视野,真正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创自己的事业。

根据专家过去20年的观察,所有有成效的领导者,都有预见他们必须完成什么的能力。这种远见变成支持任何努力的活力,强力推进他们冲破所有难关,不为外力所控制。

2000年,中国台湾的笔记本电脑总销量约为1200万台,占全球比例达51%以上,已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

但是在拉大与第二产出国日本的差距后,危机逐渐显现,主要的危机之一是数量虽然大幅增加,可是获利水平直线滑落。

这种情况,不只是小厂的问题,连广达、仁宝等大厂也难以避免。这当然和高科技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短有关,然而,更重要的是众厂商降价抢订单,价格持续下跌,利润自然也会大幅降低。

为了免于陷入长期的恶性竞争,最后难以自拔,众厂商若不是放弃这项产品,也亟思转型脱困。其中动作最快、最积极的应属广达公司。

广达公司以笔记本电脑起家,一向获利丰厚,曾创下每股获利28元的纪录,一度成为股王。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利虽仍居同业之冠,但也缩水不少。董事长林百里于是开始移转业务的重心。

广达公司的转向是多方面的,除了涉足无线通讯及手机领域之外,也朝液晶台式电脑、液晶显示器及主机板业务发展。

在林百里的领导下,广达公司上述改变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因此外界无不啧啧称奇,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是,事实摆在眼前,令人不得不信。无怪乎业界要形容林百里是“鬼才”“怪才”“奇才”。

林百里说:“高科技产业竞争的是速度,慢一步可能差十年。所以,领导者除了和竞争者比销售量规模、营业收入增长和获利之外,还要比自身的能力,比‘应变能力’和‘危机管理’的能力,千万不可陶醉于眼前的成就,更不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应变能力和危机管理的能力,就是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之意,就是要有远见。在迈向知识密集型的时代,假如领导者不能虑及、思及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后可能的变化,那就要准备被淘汰出局!”

别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办公司不是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波音747的引擎是很好,但如果你配的机器是拖拉机,发动引擎就会爆炸。企业发展是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步走的时候,用的是脑子而不是钱。

做企业拼的是智慧,拼的是勇气,拼的是团队的合作。假如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是靠钱的话,那银行更厉害,风险投资更厉害。有优势的时候钱就会来,很多创业者的计划书说,我什么都有,就是缺钱,那这个计划基本没用。

——马云2006年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