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讲环境养生
12213800000010

第10章 人活一口气——气与养生

气是人一身之主,是人之根本。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所以,养好气,是人健康长寿之本。

一天跟一位瑜珈大师聊起气的问题。他说:“气是人形神之间的纽带,是一身之主,是人之根本。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他还说:“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肉身层面为五大元素聚合而成,精神(Manas)层面则由念(Vritti思想)、识(Chitta潜意识)所组成。精神层面与肉身层面就是靠气来连系。因此,肉身层面的活动可影响气,思想的层面也可影响气。”并且她还在日常生活中以持咒冥想来养气,他说这样可以强化肉身机能,也可使思想清晰,念力增强。所以,瑜珈的调身、调息、调心等等其目的就是调气。气更强者,甚而可以己之气影响他人之气,影响外物的状况……

他这一番见解,我很赞同。不过,必竟人对于养生观注的角度不同。可以说这位瑜珈大师对于气的问题,只说对了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没有说明白。在这里我给大家补充一下。

要知道,生命是怎样来源的?来我们从有生命的那一刻起,也就是说你刚着床于母亲的子宫内时,我们的心脏就要跳动了,生下来便开始呼吸,直至死亡为止。人生在世,能活着,其背后的动力就是靠气在维持。前面说了“天地氤氲,万物化淳”,就是说最早的混沌原始之气,是构成人的最早的基本元素。人是由“气”化成的,由此来解答生命的起源。这个气就是宇宙的运动,宇宙运动以后就产生了这个气,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人本来就是由气化生而来的。男女交合,阴阳二气相交,由此为下一代产生肾精之气,这是人先天而来、与生俱来的。它不像空气、水谷之气通过后天的呼吸、饮食而得来的。这种气和精有密切的关系,它对于人体来说就像个火种,这个气你要用完了,那么你的肾阳就会虚,命门就会衰,你的生命之火也将熄灭。所以,关于肾精的这个气,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不要随便伤害。

另外,人又靠呼吸空气维持生命。空气,无间无隙地紧紧环抱在我们的周围,任何细小的空间都被它充满,正如孟子所说:气者,体之充也。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而我们又时时刻刻感觉到它的存在,因为人们时刻都需要呼吸,所以断了气就意味着死亡,但气似乎界于存在与虚无之间,总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

同样人也要靠水谷精微之气来维持生命,我们吃的喝的,产生微之气周流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能顺畅无阻,则机体康健,否则无气则死。否则繁体字的“氣”字为何要加“米”呢?

所以我们要争一口气,控制气(即生命能)才是生之本,要努力养护好人体之气。具体怎么做?我给大以下以建议:

避免各种干扰气机运行和谐的因素

什么因素呢?比如环境的物理、化学污染,七情六欲的犯扰心神继而伤害气等等,这些因素,透过眼、耳、鼻、舌、身、意大量耗损于不良事情上,如此关不保,精气外漏,何来宝瓶之气?我们应该讲求开源节流,把环境中和周遭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剔除,即使不能剔除,也要尽量避免,并且严控五官,心不外驰,精气稳定,心安理得,这便是最好的养气之法,亦为健康长寿之前行功夫。尤其是在当今之世,应慎加省察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问题,控制五官,循序渐进。

要学会用一些方法练气

你不吃饭,就会气不足,所以人要好好吃饭,以增加水谷精微之气给我们身体增加能量。

另外,你作息有规律,合理安排好作息,像《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就是说,日常生活注重作息规律,注重劳逸结合,人体的精气神就能俱佳。所以最普通最简单的养气之法就是来源来生活,生活要素做好了,就能阴阳调和、气血平衡,这就是养气的最佳方法。

同时,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讲求顺应自然的规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说明了顺应四时之气以养气的重要性:“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所以顺应四季以养生,就是调和身体之气的最佳方法。

另外,气机运行失调,调气很自然便是治疗形神疾病的关键。历代医家有许多调气之法,如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或导引等手段,也无论是运用补或泻等方法,都是为了调节气机,恢复脏腑功能,也就是中医治病的关键所在。

还有,我们古代道家有“食气功”的养生方法,就是吞咽这个气,叫做吞日精和月精,那就是在太阳刚刚初升的时候一次,日中时候一次,日落时候一次,共三次。我们面对日光做深呼吸,同时把这个日光中的气叫做日精,可以增加我们身体的阳气。当然我们对着月亮做深呼吸,也就是吸收月精,可以平衡我们的身体阴阳之气。

所以人体内外之气的养护、调和对健康很重要,使人体之气得以流通无碍,从而达到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的状态,人自然耳目聪明,身体轻灵强壮,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杨力解惑

有人问我:“气质的气,怎么跟本书讲的气联系呢?”“气质”也是一种气,应该是说与我们这本书中讲的“气”属于归属的关系,气质就是指人的精神力,虽然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确确实实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或者一个人的不同时段其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空有一副好皮囊,或者好的外在条件但整个人却显得萎靡不振,没有生机或者没有斗志,整个人精神世界是空的、黯淡的。这样的“气”如同缺乏阳光、没有新鲜的空气一样,对人的危害是严重的。而善于给自己充气、善于保养自己的“气质”的人就会过得充实而有活力,如孟子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