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认为气乃是构成世间万物包括人体的本源物质,故养气即是养生,而环境养生的本质也就是选择适合人体气场的外部气场环境。本章着重阐述气、气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介绍如何选择、利用好“气”来打造好环境,继而达到养生,好运的目的。
《易经》名言:“天地氤氲,万物化淳。”人都是在氤氲之气中化生而来!所以我们要顺应气,打造好的气场,并且增强人体之气,保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好好养气以养生。
雾气弥漫了整座城市,在天空蔚蓝的幕布下,鳞次栉比的高楼接连耸立,它们在氤氲的雾气中显得那么神秘,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整个世界氤氲一片。我站在20屋高的高楼阳台上,甚至不敢向下望,仿佛生在空中楼阁中。
看着空气中流动的雾气,我慢慢陷入沉思。《白虎通·嫁娶》引《易》中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也就是说人世间的万物都是在氤氲之气中化生而来!人也是如此,可是这漫天的氤氲雾气怎么能变化个人出来呢?当然,这雾气不是化生人的根源,我继续寻根究源——
气是指宇宙间的能量。虽然,道、神、梵等等都给了“气”无数的命名和赋意,但是这种能量其实亦只有一种,就是“气”,所以《易经》中讲的气,并不光是鼻子吸进来的空气,并且,自然界中的光、热、电、磁等全都是同一种能量的不同显现,即气的不同显现。虽然表面现象万殊,而来源始终为一。《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讲:“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也就是说天地之间,四方上下之内,无论是世上的万物,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经脉,都与天地自然之气息息相通。阴阳之道,化生出木、火、土、金、水五行,体现为天、地、人三气。人如果常常违背这些,就会被邪气所伤。
如果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气能生万物,气亦能生“人”的道理。气是宇宙的能量,于自然界中介乎人与环境的桥梁,于人体中介乎身与心之间,成为两者的桥梁。并且人体正气还与人的五脏有关,五脏坚强,血气充实,卫外固密,外邪无从侵入,疾病则不发生,健康则有保证。就像《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如果有强大之气则有大能,既可对外立功业,抵御外邪,对内亦可克情欲。善用之则行善业,不善用之则积恶业。
中国养生学注重“天人相应”,养生依据,提出了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以养生养气的目的,具体怎么做?在这里,我引导大家这么做:
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处要和谐
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与所处的节“气”和谐相处,始终保持融入自然的的状态。
与自然界的地理相处要和谐
就拿中国来说,养生还要与当地的地理位置相和谐。比如观于四方之气,北方寒气、南方热气、东方温气、西方凉气,而中恰为“中和之气”。最为有益身心的是“中和之气”,所以要注意根据地理位置的特殊气候,好好养生,维护身体之气,以安养身心。
另外,还要尊重当地的人文,古时讲“四夷”之人,北“暴戾”,南“柔弱”,西“粗野”,东“过刚”,惟有中原之人得“天地中和之气”,性情刚柔适中。当然现在倒不会以这个标准来看人,看当地社会的风气,但是至少会考虑当地的治安环境,人文风俗等等。只要坚持与环境“和谐相处”,就能平和本身之气,有益身心健康。
及时调理身体失衡之处
及时调理身体失衡之处,使人体在变化的时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并且这里也要注重保持健康的心理,保持和谐的心态随遇而安,以防情绪波动影响气机,继而导致身心失衡不利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
综上所述,人要理解,人就是有由气“生之”而成的。平素必须注重自然之气与人之气的和谐,善于顺从外环境,或者利用外界环境因素,增强体质。
杨力解惑
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有人问我:氤氲是指什么?氤氲之气就是宇宙之气,是宇宙运动产生混沌之气,是一种烟云弥漫的样子。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也指弥漫的烟气。在本书的这节里指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