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渠道战争
12213600000066

第66章 恶性窜货的预防守则

窜货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渠道系统中看得见的混乱,窜货还会带来价格波动、市场混乱、消费者怀疑和分销商不满,这些负面的责任都只能由品牌来承载,因此都会伤及品牌,影响品牌的美誉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分销商的忠诚度。

同时,以低价为特征的“窜货”必然会给假冒伪劣者提供空间,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以低价为特征的跨区域窜货必然会引起该地区的价格混乱,由于混乱的价格,使消费者担心买到假冒产品而对该品牌不敢问津,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品牌忠诚,客观上缩短了该产品的生命周期,这是极为危险的。所以,企业应当尽一切力量预防窜货的发生。窜货一旦发生,即使亡羊补牢,也很难弥补渠道被破坏造成的损失。

那么,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自身资源来防止窜货的发生呢?

首先,要根据区域销售特点来预防窜货。区域的不同,其消费水平及生活环境上存在差异,在消费习惯上也就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在此区域市场的产品比较畅销,到了彼区域市场有可能产生滞销。如果某个区域渠道中间商突然大量地进另一区域畅销的产品时,这个客户就可能有窜货的企图,这时就应与其进行沟通,预防其窜货。其实,只要企业制定一个有效的流程,将预防窜货工作纳入财务的日常基本工作,一定会减少窜货现象的发生。

对于一些经常窜货的客户,由于其窜货手段较为隐蔽,每次都将企业各项防范措施破坏后,再将货销售到其他区域,使得厂家每次都因没有充分证据而不好将其“绳之以法”。对于此类客户,应在常规防范措施上再增加一些特殊措施。

医药制造公司和药店在全国四处调货的时候,会认为这是正常的营销行为,即便有部分药品进入非自己控制的渠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因为制药企业仍然实行片区管理制,就不可避免出现窜货现象。在打击窜货的过程中,东盛公司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在看待窜货这个问题上,东盛集团管理层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观点:“面对窜货,喜忧参半。喜的是既然有窜货,说明我的产品还畅销,忧的是窜货使价格混乱,利润损失在渠道上,个别经销商因窜货短期受益,但时间一长,大家都没钱赚,最后将导致厂商疏离。”

某集团既不放任窜货存在,严厉打击恶性窜货,同时又通过一定措施保证所有经销商的利益,因为只有保证经销商的利益才能保证制药企业自身利益。具体的政策是:集团只控制价格,不控制区域。也就是说,某集团事先与批发商、分销商约定一定的销售区域,只要能保证各终端执行某集团的批发和零售价格,批发商若要跨区域批货,只需报某知道即可。

如何发现恶性窜货呢?其实很简单,被窜货地区的经销商对此最敏感。一旦市场上出现价格远远低于某集团零售指导价的时候,受损地区经销商一定会立马获悉信息。某集团在接到该经销商举报的时候,坚持谁举报谁举证的原则。所谓证据,一是经销商进货发票,一是包装箱上的物流码。发票是用来证明违规经销商在接受异地窜货时是否执行某集团批发价体系的证据,而通过物流码在某集团的物流信息系统上很容易发现货物到底是由哪一区域的哪一家经销商发出。

企业应加强对产品销售信息的研究和收集,对畅销的产品要研究其销售态势,对部分产品进行归类经营。企业有时迫于销售的压力,会忽视对营销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只顾发展渠道中间商,拿订单,出成绩,而不去考虑渠道中间商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会冲击市场,二级渠道中间商的管理是否到位等。因此,为了减少窜货现象的发生,企业要合理配置网络资源。

由于渠道中间商的努力,有时个别产品在某地区会处于畅销状态。因此,为了增加销售并维护渠道中间商的利益,有必要对这部分区域进行保护,以防止窜货。如何进行特别保护,更积极的办法,应是与当地工商部门联手进行防范。

战术解说

渠道中间商识别码记载着该产品所销售的类别、区域、时间等信息,企业可以利用此措施防止窜货。渠道中间商的识别码是独一无二的,在发货时对标签用扫描器进行扫描,并与渠道中间商对应。货物在进入流通渠道后,通过对市场上的货物进行检查,将标签上的数码发回防窜货管理系统,系统就会查询其所属渠道中间商,从而判断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没有窜货、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