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渠道战争
12213600000065

第65章 窜货是最危险的渠道冲突

曾几何时,它就是中国内地市场上最好卖的手机品牌。然而从2009年6月开始,它就陷入“窜货门”的危机当中,部分经销商集体“反水”,联合起来抵制销售它手机,甚至挂出了“拒卖×××”的横幅。事情源于它手机对参与窜货的经销商处以的巨额罚款。

它手机在中国内地严格划分销售区域,采取区域价差的分销体制。同一款手机,各渠道间存在巨大差价。比如畅销的某新款手机,处于底端的店面经销商的提货价格,居然比处于顶端的手机区域直控分销商高出了几百元。出于利润的考虑,经销商不惜违反合同,跨区域窜货。而它则开出了一部窜货手机两千至上万元的罚金。

由于它手机的销售指标过高,如果完不成销售任务,这些经销商就拿不到返点,而如果选择窜货,又要被课以重罚……正是如此,经销商们认为自己才被逼上梁山,只好与它翻脸,造成了国内市场上空前绝后的一起渠道冲突案件。

窜货是一种极易被忽视,但对品牌和企业经营有很强杀伤力的渠道病症,是真正的“渠道杀手”。内行人把它视做“洪水猛兽”,深知它对企业品牌和市场的巨大破坏力;而外行人却不以为然,其结果是市场垮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市场如水,货物在不同市场之间会不断流动,因此有必要首先区分正常的货物流动和恶意窜货。

货物的自然性流通,是指经销商在获取正常利润的同时,无意中向自己辖区以外的地区销售产品的行为。这种流通在市场上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市场的分割就会有此类流通。它主要表现为相邻辖区的边界附近货物互相流动,或是在流通型市场上,产品随物流走向而流通到其他地区。这种形式的流通,如果货量小,影响不大;如果货量大,该区域的渠道价格体系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销量和利润水平下降。

市场开发初期,企业会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流通性较强的经销商,使其产品流向非重要经营区域或空白市场,这叫做良性冲货。在市场开发初期,良性冲货对企业是有好处的,可以激活市场。一方面,在空白市场上企业无须投入,就提高了其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不但可以增加销售量,还可以节省运输成本。

对于成熟产品、成熟市场来说,恶性窜货无异于慢性自杀,同时也是出现好卖的产品不挣钱,热销产品会突然间销声匿迹这些反常现象的根本原因。

以低价为特征的窜货势必会卖低被窜市场的产品价格,破坏该地区价格体系,引发价格战,致使被窜地区分销商利润受损,由此产生对厂家的不满,失去销售信心。因为价格一旦被卖低,当地分销商不得不跟风降价,否则没法销售。而价格这东西很微妙,一旦卖低,很难回升到原来的水平。如果往复竞价,最后很可能把价格卖穿,大家都没有利润,分销商失去信心而转为经营其他品牌和产品,此时竞争者乘虚而入甚至取而代之。

窜货还会引起分销商之间的相互报复,引发渠道冲突,殃及整个渠道关系。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渠道利益的争夺,分销商之间的互相倾轧,但最终受害者是厂家。因为窜货抢夺的是本属对方的销售量和利润,同时降低了对方应有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这种冲突也是双方渠道权力的争夺。争抢地盘、争抢客户、报复行为,其实都是为了获取渠道控制权。这些冲突的受害者不单是被窜一方,还有厂家、品牌和市场甚至消费者,整个渠道体系都会受到牵连。

战术解说

价格要素是最敏感的营销要素,价格是市场的命脉,价差是渠道运行的根本动力,价格体系的维护和稳定对于任何企业来讲都是一种挑战,任何对价格体系的破坏都会招致市场的惩戒。窜货会导致“低价→跟风竞价→卖穿价格→失去信心→萎缩退市”这一系列市场反应。它为对手提供商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