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12128400000089

第89章 多面人还是单面人

铁律之八十九:在现代社会中,不少人都具有多重人格,甚至还会存在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其中某一侧面。如果你就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轻易下结论,没有侦查到另一面,很多事情日后非常有可能会追悔莫及。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真是没想到,某某人看上去那么实在,竟然还做出这种事儿;某某人原来也是好人,上回我遇到了急事,多亏他古道热肠,出手相救。在现实职场当中,存在着太多看走眼的情况,不少人一次次大跌眼镜。在这里不禁问一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我们自认为判断力准确,结果却常常失误?是智商不够造成的,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我很早就观察到这个问题,并与一些人探讨过,开始时不得要领,直到最近一年,逐渐悟到了其中的一些缘故。你看走眼的根源,在于非此即彼的贴标签思维模式。在日常思维中,我们常用好与坏、善良与邪恶、老实与圆滑、聪明和愚笨等二分法,给我们遇到的一些人定性,以此来构建“自己眼中的世界”。换句话说,你看走眼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模式导致的,如果有一套合理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出现此类问题的概率就会随之大大降低。

如果人性真是如此简单,非黑即白,那就省事多了。令人遗憾的是,人性是十分复杂的,由众多不同侧面,甚至是很多截然相反的方面组成。而这些侧面的排列组合,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今天的表现和明天的表现,在你面前的表现和在别人面前的表现,经常会有很大不同。受到一些刺激,可能某个侧面就会被激活,或者是放大,整体的表现就会跟以往有相当大的差异。每一个人身上都包括了人性中的所有元素,这些元素之间的消长使得最终表现会以某种看似简单的容貌呈现出来,令你产生迷惑。

我有一位师兄,前几年在燕郊买了套房子,在装修过程中,找了家封阳台的。老板是东北人,年纪跟他差不多,嘴很甜。经过数次沟通,他感觉对方很实在,能信得过,就选用这位哥们儿施工了。最后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营生做得很糙不说,还差几个螺丝,打电话要了好几次都未能送到,一到冬天就走风漏气。他心里很是憋气,想找对方大吵一架,但后来人都找不到。等气消了,想想也就算了,他说此类人日后肯定越混越差,有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可是大跌眼镜的事情还在后头呢。2010年当他再碰到这个人的时候,对方开的已经是宝马车,跟路边的人搭讪聊了几句,了解到此人在京郊还有套别墅。前前后后也就是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那位老哥有了什么奇遇,发了什么大财,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几年中他做事情比较踏实,有贵人给了他千载难逢的机会。

师兄今年跟我聊起此事,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他认为此人后来靠坑蒙拐骗发家了。我把所有情节加起来分析了一下,感觉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仅仅是坑蒙拐骗,几年内是能搞到一些钱,但不会有那么多。这个人做事情应该一直比较踏实,所以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但有一点,当他某个事情没有规划好,不熟悉,一旦做砸了,他也同常人一样,为了避免麻烦和损失,赶紧开溜。我又跟师兄讲了很多我所知道的类似案例,最后总结说,人品在利益面前往往是脆弱的,利害关系比人品更靠得住,这也就是西方商业文化强调资质而不是感觉的原因。

人性的复杂性、人格的多面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基本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所反映。你平时所觉察到的,往往是一些界面而已。尽管社会上一直强调亲眼见证,但你看到的现象未必就意味着真相,更何况很多细节当事人会故意隐瞒,或者根本不方便说出来。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聪明人太多了,自认为了解实情,看到丈夫情绪不好,夫妻关系紧张,就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在性的方面长期遭受冷暴力。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中,常常是抓人的缺点、挑人的毛病。一旦挑出某个问题,可能就会忽视别人身上同时存在的巨大优点,直接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快成灭绝师太了,不知道多少偏才和怪才惨死于你的掌下。当然时间一长,还是对你自己的职业生涯影响最大。其一是你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影响你对人和事物的判断,使事业发展出现诸多失误,进而给职业生涯带来危害。其二是你难以拓展到好的人脉资源,四面树敌,慢慢就变成一个整人高手,最后成为孤家寡人。其三是难以将资源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用人当用长,如果不是一无是处,你就要想方设法把他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人生如同一杯绿茶,而现实中的你我犹如电影《绿茶》中赵薇扮演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双面人”。人们在不同场合、不同人面前,表现迥异,你不要把某种场合下的印象作“扩大化想象”。某人可能在工作上非常有条理,而在生活中则有可能乱得一塌糊涂。

人的表现和想法,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些较大的变化,倘若张三若干年后突然表现出恶劣的一面,不少朋友就会睁大眼睛惊叹,原来这小子隐藏得这么深啊。实际上往往不是什么隐藏,人遇到激烈刺激,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都容易被激活。环境在变,一切都在改变。当年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差点“英勇就义”的汪精卫,在狱中还作了首《绝命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谁承想,就是这位“革命英雄”汪精卫,二十多年后竟然在国难当头之际投敌叛国,成为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傀儡。有人就此认为,汪精卫原来革命属于政治投机,本质一直就不好。也有人认为,汪精卫本质并不坏,投靠日本的确是想“曲线救国”,自污其身是为了伸张大义,不能算做“带路党”,而是从日军已经攫取的权益中想方设法拿回一些东西。其实,汪之前真的是英雄,后来真的是汉奸,这只能说明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