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之四十二:职业生涯规划,最好是在准确把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量身定制,切不可盲目跟风、追赶时髦,否则轻则浪费时间、遭受重创,重则一蹶不振、前途尽毁。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是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不是眼下看似前景辉煌之路。
好的职业规划,是适合自身特点的规划。尽管这个道理近乎常识,但绝大多数人才的埋没都与此有关。在现实当中,太多的人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跟风,最终酿成了无边的遗憾。譬如,当年法学、外语、计算机、人力资源等专业热门之时,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千军万马都往此处挤,能够顺利读上此类专业的兴高采烈,很有成就感,似乎自己就是人中龙凤,从此人生与众不同;没有挤上的,很多人垂头丧气,似乎低人一等,再四处想办法看如何补救。
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真实情况,时隔十多年之后,原来顺利上船的一些人,再去回首往事,感觉就大相径庭了。有的人从各方面来说,比较适合这些专业,就业也基本做到了专业对口,这类人当然认为专业改变了命运,自己当年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有的人还一有机会,就以一副“救世主”的姿态,向别人布道,不遗余力地传播着自己的成功经验。殊不知,人人都是经验主义者,每个人的经验都有其适用范围。
有的人实际上不太喜欢这些专业,只是感觉热门,职业前景好,才选择这类专业,上学期间,学业本身就成了痛苦的煎熬,好不容易混了一个文凭,可能也找到了份相关工作,但始终难以进入状态,后来的发展状况可想而知。这个过程中,在相当多的个案下,父母扮演着“乱点鸳鸯谱”的角色。
我就认识一个哥们儿,当年为了专业热门而选择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但未能真正进入状态,毕业后辗转在一些公司做网管,待遇一直不是很高,多年下来,职业发展依旧茫然无措,再朝其他方向努力吧,又缺乏基础。他有一次跟我讲,当年专业没有选对,成了自己最大的遗憾。其实,类似他这样的例子在社会上比较普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类现象。
还有很多人,资质不算好也不算坏,自己也非常喜欢,成功上了某些热门专业,没有想到的是,就业之后此类行当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发展起来不是太顺利,或多或少有些后悔。我的很多朋友当年都考上了法律硕士和MBA,起初非常令人羡慕,甚至是嫉妒,仿佛金饭碗就此唾手可得。十多年下来,把职业前景寄希望于这些专业上的朋友,在发展方面表现平常,大伙也就不去眼红他们了。
不但在专业选择上应该如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业类型和发展路径的挑选方面。比如,不少人本来是重点大学工科类专业毕业,在搞技术方面特别有天赋,如果先从事技术服务,后去做研发,是非常理想的一个选择,但就是感觉做销售风光,赚钱多,前景好,于是放弃自己的专业,去一些快速消费品公司做销售代表。五年下来,从事销售职业倒是还能适应下去,不算好也不算坏,但也就是中等水平,自己的专业基本上荒废了,此时再去做什么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或者设备销售,已经不太可能了。而经过这几年来的发展,他们当年的同学,从事技术工作以及对口行业工业品销售和采购的,基本上都已经站稳脚跟,部分人还做得风生水起。
一个人的年纪越大,越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寻求发展,不太适宜跟风和追求时髦。实际上,只要相对成熟的领域和职业,大多数都有向上发展的机会和通道。行行出状元,基本上所有的正规行业都有做得好的,你需要的是在自身特点和原有积累的基础上,去谋求和规划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不是追求时髦。与此同时,绝大多数行业都有较为明显的周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你乱动,可能每到一个领域,正好都能遇上波谷,满身晦气;倘若能够很好地优化和整合已有的资源,很有可能一只闪闪发光的金饭碗正在向你招手。一个好的规划,应该和你自身特点及以往积累的匹配程度较高,这也许不是很合你的心意,却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可能你并不喜欢汽车配件销售这个职业,之前也从来没有想过,但是阴差阳错,在这个圈子内一待就是六七年。如此一来,你多少在这个行业积累了一些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接下来你需要做的不是去投奔哪个朝阳行业,而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看看自己更适宜去做什么,是开汽车修理厂,还是代理汽车配件,或者到厂家谋求一个更好的职位?只有这样,你的规划才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才有针对性和战斗力。
职业规划,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动态进行和不断修正的过程,我们不要苛求这项任务能够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因此,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我们的职业规划也应该与时俱进。在选择所学专业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成绩和智力结构;刚进入社会就业之时,选择职业应该重点考虑个人兴趣、专业匹配和职业前景等因素;而在你工作五六年之后,再对职业规划予以考虑之时,可能最应该考虑的要素就是已经积累的各种资源以及与之的匹配程度。相对而言,工作年限越长,在职业规划当中,兴趣的比重越居于次要地位,而以往的资源积累显得更为重要。
人认识自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并不主张职业规划一步到位,事实上这也是很不现实的。从长远上,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确实是必要的,但职业规划偏重于中期,较细的规划一般以3~5年比较合适,每隔三年都要根据最新的资源积累情况,对自我认识进行一次必要的修正。只有这样,职业生涯才能逐步走向真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