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失守后,陈果夫东下上海,按陈其美的指示组织招待所,联络陆军小学、中学的同学,分别介绍到各起义部队。
就在这戎马倥偬的冬日,陈果夫在陈其美的病榻前第一次见到了正在商谈起义事宜的蒋介石。
他后来忆及此事时说:“蒋先生威毅稳重的风度,使我第一次所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
刺杀宋教仁的枪声,粉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幻想。
孙中山揭橥二次革命的大旗,兴兵讨袁。
陈其美任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果夫奉陈其美的命令招集军校同学200余人组成奋勇军,并任副司令,率部参加了攻袭江南制造局的战斗。
该役失败后,陈果夫负责办理善后事宜,因劳累过度大量咯血,入医院治疗两个月才康复。
1915年12月初,陈其美再次发动肇和兵舰起义讨袁,陈果夫专任联络通讯工作。
在起义的关键时刻,法国巡捕突然到起义指挥总机关进行搜捕。
陈果夫闻声启门时,见有5个巡捕用枪对着自己,想到陈其美、杨沧白等人正在楼上开会,他便奋力同巡捕争执,拖延时间,并设法弄出声响,引起楼上警觉,使陈其美等人及时越屋逃脱。
及至巡捕上楼搜查时,陈果夫和其他在楼下被捕的人又夺窗而走。
脱险后,他在蒋介石的寓所找到陈其美,继续为联络各部奔忙。
蒋介石在陈果夫死后的《褒扬令》中,有“缵承革命家风”之语。
若以此评价他追随陈其美参加资产阶级革命的这段经历,尚属贴切。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袁世凯的爪牙刺杀于上海。
由于白色恐怖,一时间竟无人敢认领尸体。
蒋介石感其知遇隆恩,悲痛万分,哀哭之后,把尸体载回自己家中。
陈其美死时家中只有20元钱,蒋介石的钱也不够,便出外借钱为其料理后事。
他还亲撰一篇至哀至痛的祭文,发誓要做陈其美的“化身”,完成其未竟的事业。
对蒋介石的侠义之举,陈氏兄弟没齿不忘,并以毕生忠诚作为回报。
陈其美遇难后,陈果夫迁返故乡。
1918年春,由其岳父介绍进上海晋安钱庄学习钱业。
蒋介石没有忘记这位义侄,一有机会,便对其倍加照应提携。
1920年,孙中山为筹措革命经费,筹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由张静江、戴季陶等具体办理。
时值蒋介石不安心在援闽粤军中任职,也到上海参预其事,并让陈果夫组织茂新号,担任54号经纪人,专门经营交易所生意。
1924年,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筹建黄埔军校,立即邀请陈果夫赴粤相助,因其未往,又令他在上海代办军校学生制服和一切军用品。
不久,蒋介石又转给陈果夫一张孙中山任他为招兵委员的委任状,并让他负责主持招兵工作。
陈果夫先后在江、浙、皖招募了4000余人,做为第一、二两团教导队新兵,又在上海及北方和华中招收军校第三、四期学生3000余人,还招收军官数十人输往黄埔。
这些都是日后统一广东和参加北伐的基本队伍。
陈果夫对蒋介石所交办的一切事情均尽心尽力,然而他真正成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则是在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决意加紧反共的时候。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
蒋介石为取得最高领导权,加紧布置自己的心腹班底,遂屡次电催陈果夫南下。
1926年4月底,陈果夫离沪赴粤。
此前他已被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为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
因是以“陈果夫”三字当选,此后便以字行,而祖焘的名字反不为人所知。
他到广州不久,蒋介石在国民党召开的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致使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离职。
至此,蒋提任了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任陈果夫为组织部秘书。
6月又提升陈果夫为中央组织部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央财务委员会委员及中央政治会议秘书。
7月9日,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名义誓师北伐,组织部长一职即由陈果夫代理,并兼政治会议委员,而辞去该会秘书职务。
时仅两个月,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陈果夫也随其飞黄腾达而一举成为党务要人。
在蒋介石忙于罗致亲信的时候,陈立夫已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应聘担任了中兴煤矿公司的工程师。
蒋介石召其赴黄埔军校当秘书,陈立夫复电表示自己是学矿的,要找矿开。
蒋介石又说,现在是需要你革命的时候,你还开什么矿?陈立夫就此弃工从军,北伐期间,在蒋介石的总司令部任机要科长。
就这样,这对同胞兄弟以叔侄之缘平步青云,开始了他们的仕宦生涯。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蒋陈源缘原来这么回事:没有陈其美在蒋未显达时的金兰之交,就没有蒋介石的日后得意。
同时,没有陈其美生死与共的感情投资,哪有陈果夫陈立夫二兄弟的飞黄腾达?
(九)李嘉诚的用人大法
李嘉诚在创业之初,选用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人才。
宁亏自己,不亏大家,留人先留心,企业有很强的凝聚力。
企业发展壮大后,元老们胸襟见识皆会落伍,李嘉诚又适时任用富于开拓精神的青年科学家及管理专门人才,并且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这时,李嘉诚及时将自己的领导角色由管事型转变为管人型,并且熟练地运用“指挥一人”的艺术。
李嘉诚的左右手,还有不少“洋大人”。
李嘉诚收购了不少英资企业,采用“以夷制夷”的招式。
洋人管洋人。
彼此间易于沟通。
此外,海外业务方面,他们有血缘、语言、文化等的天然优势,事半而功倍。
李嘉诚的“四阁”“既结合了老、中,轻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面的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1.善用贤士
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主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而企业主下属的辅助人才,在不同的阶段,也不相同。
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主最希望有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人才。
盛颂声、周千和就是这样的人才。
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是长实劳苦功高的元勋。
周千和回忆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港元)上下,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仔所可想象的。
“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拼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
1980年,李嘉诚提拔盛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
有人说:“这是很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子精神安慰。
”
其实不然,李嘉诚委以重职又同时委以重任。
盛颂声负责长实公司的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长实的股票买卖。
1985年盛颂声因移民加拿大,才脱离长实集团,李嘉诚和下属为他饯行,盛氏十分感动。
周千和仍在长实服务,他的儿子也加入长实,成为长实的骨干。
李嘉诚说:“长江工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属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
”李嘉诚深知用人之道,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因此,在创业之初,对他们予以重用。
创业阶段是艰苦的,如果没有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识,很容易见异思迁。
创业之初,李嘉诚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大家树立榜样。
另外,李嘉诚宁亏自己,不亏大家,便富有凝聚力。
创业之初,长江有起有落,但是不管怎样,很少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创造的人和奇迹。
2.善用专才,随时任人
香港、《壹周刊》在《李嘉诚的左右手》一文中,探讨李嘉诚的用人之道说:“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并不一定跟得上形势。
到了某一个阶段,倘若企业家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他便难免要向外招揽人才。
一方面以补元老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用有专才的干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