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人管人术
12081800000036

第36章 管人智术(36)

以平常人而论,如果桌上摆三、四部电话,尚可以应付得来,如果超过了六部电话,连哪一个在响,大概都分不清楚。

同样,如果要使数人同时运作,就得适当地加以分组。

以一个2000人的公司为例,可以分成5个部门,一个部门又可以分为4个司,一个司下可分5个股,每股之下再分4个组,这样最小的组织单元就仅有5个人。

适当地把权责委任给各部门经理、主任、股长、组长,那么指挥两千人,就如同指挥4—5个人一般轻松。

军队的组织常采用三三制,这样的组织最容易指挥,办公室、工厂自不必像军队那么严谨,可以稍为放松一些。

比如说一个股长如果管理20名车床工的话,他可以把他们分为3个组,自己只需指挥3个组长即可。

指挥的人数与号令、命令、训令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体操的号令,只要有一个声量可以传到很远的麦克风,一个人就可以指挥几万人,因为体操的动作都一样。

如果每个人的动作都不同,也就是说对每个人都得下不同的号令时,那么能够指挥的人数顶多就是3人,而且3人就足以让主管手忙脚乱了。

而训令的方式只在于表示意图,实行的方法采用放任为主,所以是一种能指挥最多的人数的方式。

至于编组中的个人,必须只接受一人的命令,进行动作。

如果有两位上司的话,他们一旦同时下了不同的命令,就会使受令者难以适从。

因此当适当的组织形式健全之后,各级领导就必须尽量避免越级指挥,也不容许下级随意越权上报。

举例来说,部门经理最好不要越过各室主任而直接命令股长,而且还要避免同级的两个部门同时对一个下级单位发布命令,因为一旦这些命令是相互冲突的,那么组织的工作就会发生混乱。

14.给予自由发挥的机会

主管要管理部下,但也不能对部下管得过死,如果主管过于严厉和苛责,那部下就会畏手畏脚,组织行为就会趋于僵化。

有时候,主管适当地创造出一些空间供下属发挥自己的能力,反倒能有益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这就像在驾校中一样:驾驶教练相当吃力,初学者要开车过桥,好像喝醉了酒一样,让旁观者心惊肉跳,可是他本人却一点也不了解其危险性,所以很难处理。

另外,如果是自己在驾车,即使自己的水平多么的不济,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是可以立刻处理的,但是一旦教别人驾驶时,由于驾驶的人不是自己,因此就一直提醒学生要注意某些细节,以免真的发生危险时卒不及防人仰马翻。

可是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原本要做的事,老师还要喋喋不休,难免心生厌烦,甚至产生反抗心理。

“我现在正要这么做呀,还唠叨什么?眼见得要冲出路基了我还会不知道踩一下刹车吗?……”

驾训班的教练虽然相当了解学生技术不佳,却要经常忍住不对学生唠叨,但是如果不叮嘱他们几句,又怕真的会发生危险,再也没有比这种工作更难的了。

许多驾训班的教练很少说好听的话,就是因为有这种精神状况所致。

实际上如果改变这种教育方针,让学员尽可能随便地驾驶,不要求他们开得多么高超,反倒容易教会。

因为这样一来,学员们就不会那么在意开得好不好。

而且意外的是他们的驾驶技术也不是原本想像的那么危险。

学员们驾驶起来也不再畏畏缩缩了,而且手脑并用,真正做到了操作自如。

许多驾训班的教练认为学员的操作方式太慢,那是因为他们总是从自己的立场(熟手的立场)来间接操作(通过学员的头脑与手脚)的缘故。

另外,教练若以“不要造成事故的条件上起步,对学员的迟钝反而更加无法忍受,结果更使学员变得迟疑不决。

如果将这种警告的方式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学员的运动神经反而能自由伸展,那么就能更快地进入状态。

主管对部下也是一样。

主管在业务方面已经十分熟练,但部下可能尚处于学习阶段,所以主管千万不要期待部下做得跟自己一样的完美。

更不能因为部下的不熟练就束缚他们的手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对待下属的问题上,主管就要学习这种气概!

15.注意劳逸结合

对于一个初为主管的人来说,最初开始带部下时,最感到遗憾的肯定是工作日太少:一星期只有5天,主管常常抱怨为什么要搞大礼拜?而抱怨每个月最多只有31天,而不是35天,40天,也是常事。

当然,新主管们对每天的休息时间也视为眼中钉,他们喜欢自作主张将中午的休息时间缩短为30分钟,主张把上午10点和下午3点的10分钟休息时间完全取消。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一定得让部下休息的时候,他们就亲自动手,代替部下工作。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工作时劳逸结合是管理的基本原理。

有经验的主管都知道:“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休息的目的,不仅在消极方面可以恢复疲劳,积极方面还可以增进下一项工作的效率。

如果忽视休息,就会有许多不合格的产品出现,士气就会低落,反而得不偿失。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休息可以使人有时间留下来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有一位名教授带了一个学生,这位同学学习十分勤奋,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摆弄仪器做实验。

有一次教授找来这位同学,问他:

“你清晨在干什么?”

“我在做实验。

“那么你上午在干什么?”

“也在做实验。

“那下午呢?”

“我也在做实验。

“晚上呢?”

“我一直做到12点钟,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5点立即爬起来做实验……”

教授问他:“那么你什么时候在思考呢?”

教授一句话提醒了学生:如果不留出时间来休息、思考,实验来实验去,一大堆数据又有什么用?

一位日本企业家在二战后看到美国的工作方式十分震惊,同时他也对自己民族作了深刻的反省:

“日本人的勤劳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正因为如此,反而忽略了运用智慧,忽略了如何使工作做得更轻松愉快。

休息,休闲十分重要:休闲不仅是娱乐而已,它还具有恢复精神的效果。

它可以说是促使下一个工作有效完成的好方法。

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唯有适当地休息,才能有效地工作,主管切切要记住让部下劳逸结合!

16.恰当支配时间

时间是主管最宝贵的资源,因为不管是谁,一天只能有24个小时;时间也是主管最大的敌人,稍有浪费或控制不当,时间就会轻易地飞逝,也因此常会贻误大事。

花点时间做规划,心无旁骛地在一段时间内解决一件事,当机立断,迅速地做决策,学习做好授权工作,这就是一个主管善用时间的秘诀。

相关研究表明,主管的时间常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以下状况。

①主管每天大都用在解决燃眉的急务之上,但这些却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虽然从表面上看主管忙得团团转,但实际上大事一件也没有解决;

②主管对于鸡毛蒜皮的事情花出大量的时间讨论,让自己和部属都在这一问题上纠缠,而对于大事却草率了事;

③一个人在一天的工作时间中,只有10%至30%的时间是有效率的,甚至于在与他人的沟通上也是一样;

④主管所处的职位越高,他的时间越不易掌握;

⑤主管由于十分忙碌,所以他反而非常重视当前的短期方案,而不能作出长期的规划,但短期的作法却又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

⑥主管工作时经常被人打扰,自己所能控制的时间大都零散不集中;

⑦主管在办公时间内常常没有好的创意,拿不出很好的工作改进方案;

⑧主管的工作时间越长,在这段时间内工作越无效率;

⑨主管的可控制时间常因被打扰而失去控制,由此会积压下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会占有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导致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得到完美的解决,这样就在时间利用上形成恶性循环;

⑩主管开会时经常拖延,并且不愿按时散会,但在延长的开会时间内,大家心不在焉,效率又不佳。

以上十个时间利用上的弊病,是主管在时间管理上形成的误区。

主管必须形成自己的时间管理原则,严格按相关原则处理问题。

管理时间的有关原则和技巧请参阅附录中的《主管时间管理原则表》。

17.“无为”之妙用

主管管理的最高状态,就是限制部下的自由意志,但是部下却丝毫也感觉不出来,这样就能形成上下级之间的和谐,让大家在和睦的气氛当中达成努力工作、和衷共济的共识,共同朝着既定目标奋斗!

老子就主张“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类如果去除邪念,回复本性,就可以实行无为而治,各种良好的秩序自然可以实现。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只是单纯地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说,什么都放任自流。

无为而治是一种棋高一着的超越,它是一种完全包容人,却不使其意识到被领导、被驱策的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主管从大处落笔,把握大局,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地实施领导,将部下导向适当的方向。

老子有许多阐释无为而治的名言,这里撷取九条精华供大家参考:

①为无为,则无不治。

②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③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④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之极矣。

⑤是以圣人处之上而民弗重;处之前而民事害也。

是以无人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⑥太上,不知有之;其次,弃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⑦万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⑧水普利万物而不争。

⑨善行无辙迹。

在这九条中,各有其阐述的重点:

第一条讲领导必须有以无为来治世的功夫;

第二条讲繁文苛法但不见得就能使民众富足守分;

第三条讲伟大的统治者应当处无为之境地,顺应自然,行无为之教,因势利导来治理民众;

第四条讲不用语言、法令的教化统治方法是最佳的;

第五条讲的是领导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不可与部下争利;

第六条讲的是领导人要做到表面上是什么也没做的样子,但是他的话在组织里能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这样的领导人才是最优秀的,因为他能够让人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

也就是说,人民虽然知道“有其领导这么一个人”,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活动。

但是这个领导却可以积极地发挥领导作用,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种领导技艺才是最高超的领导方式;

第七条讲的是领导必须让人民自己觉得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完成工作,让他们各安其职,这才是最好的领导;

第八条讲领导应当济民,给民实惠,而不能与部下争利益,抢风头;

第九条告诫领导应当注意成事的方法,不露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

以上九条是老子一生对管理的钻研心得,在其后几千年内,这几条领导原则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运用,汉朝、明朝等朝代还以其为治国的根本方法。

主管必须认真地体会这几条原则的真谛,积极在公司内推行无为之治,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不为,通过不争而达到无不争,以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十九)御人绝技

你也许可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统御你的下属,但你很难领导那些地位、职务比你高的人,你的上司。

在他们面前你的许多优势会荡然无存。

他们根本不会在意你的那点小小的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统御力。

但是,你必须知道,世上的确存在着统御上司的御上术,那是最高明的统御术、领导术。

1.搭一座通向上司的桥

小团体活动本来是自主性的活动,但若为了能够按照公司的方针,以发展公司的业务,因此,上司当然有义务作指导。

除了义务上的责任外,上司更必须充分发挥本身的能力,突破管理的界限,促成小团体成员的彼此协助。

因此,上司对一切事情必须表示关心,这和自己的业务也有著极为密切的关系。

有时候难免以强迫性的态度,作为小团体活动的后援者。

然而,这样的做法,无异又回到以往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因此,领导者也须注意尽量避免过分的干涉。

不过,既然是按照公司的方针来展开工作,当然不能够要求上司毫不关心,或表现冷漠。

相反地,应该请求上司更热心地作出支援。

所谓“过犹不及”,做得过份或不足,都应该避免。

也许,这就是小团体活动支援者的困难处。

另一方面,尽管上司付出适当的关心,而小团体却未能作出相应的配合,这也不行。

这时候,领导者就必须出面担任协调的角色。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代表小团体和上司达成巧妙的连击。

在对外以及对上的影响力愈强,这位领导者必然愈获得成员的支持。

相对地,他的领导权威也就愈高。

因此,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必须懂得如何巧妙地与上司沟通,使他作为小团体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有时,领导者更必要暗地里把上司当做“上使”来对待。

当小团体活动的主题欠缺材料,请上司指示;遭遇困难,不能解决,也请他提出建议。

当然,对上司不能仅是请求支援,也必须有所回报。

为了让上司的工作业绩得以提升,在他要求之前,便把现场的情报和资料传递上去。

成员提出的好主意,也不妨向上司汇报,以求辅助上司的业务。

在使小团体活动活泼化这一点上,若领导者与上司的目标完全一致,两者之间的连击便愈紧密无关。

作为“上使”的上司,对领导者而言,既是支援者,也是磋商顾问。

遭遇烦恼的问题,可以坦诚以告,请示他的建议;也可以请他介绍该阅读的书籍。

总而言之,领导者和上司,必须保持密切的合作。

2.坚决执行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不管遭遇任何的问题,必然会请求支援者(上司)的建议。

因为对上司的建议不必支付谢礼,如果不好好利用,那真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