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12057500000016

第16章 爱的教育(2)

《爱的教育》哪里去了?书店、图书馆,如今很难找到这类好书了。尤其是当我在书店,看到不少学生迷醉于那些言情小说和色情故事时,心中有说不出的痛。《爱的教育》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本儿童名著,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书的原名是Coure,翻译是“心”。它的英译本是《Heart》,译意也是“心”。儿童文学翻译家叶君健在《爱的教育》代序中说:“心”这个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释,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丏尊先生说原来就想译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还说,在1920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惭愧的眼泪。夏先生终于在1923年将书译成中文,并首先在当时一本有影响的成人综合月刊《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作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出版单行本。五四期间,《爱的教育》就被匡互生、朱光潜、丰子恺、陈望道、黎锦熙、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当时不少学校教师也把这本书定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

社会需要爱,人类进步更需要爱。1980年,田雅青译的《爱的教育》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译者说:“这本书译于50多年以前,那时的语言,今日的儿童已不习惯,读起来感到吃力,为了解除这层障碍,使更多的孩子能读到这本好书,就需要重译。”夏丏尊先生的女婿叶至善在介绍这本书时说:“但是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如果不讲感情,不讲爱,学校就一定办不好。”叶君健在重译这本书的代序中也说得更确切:“从推动历史前进这个意义上认识,这样一本书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好书要有读者的呼吁,更要有名人来推荐。但愿今日的名人,能把《爱的教育》再次推向社会,把爱的感情送进孩子和大人们的心灵,让社会多充满一些爱心,那是一片春天的阳光雨露啊!(孙文广)

名家导读

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三个日流泪夜读毕,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后感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爱的教育》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许多中小学把《爱的教育》定为学生必读的课外书,许多教师认真地按照小说中写的来教育他们的学生。

——著名作家叶至善好的小说,是可以超越时空的,《爱的教育》这本小说就以其纯洁崇高真挚的爱教育了我这个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是永不过时的,也永不会消散。《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青年作家陈飞

人间处处有爱

读罢《爱的教育》,激荡于我胸怀的激情久久难以平息。因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间存在着一种温馨的人性之美——爱。作者用爱的金钥匙,打开了通往人们内心的大门。

作者通过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娓娓地记述了师生情、父子爱、朋友谊,赞颂了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展露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洁。作品语言朴实、晓畅,通俗易懂,令人感到亲切、感人。

未读之前,我曾困惑“爱”是何物。家庭中的爱是亲人间的相濡以沫,校园中的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助、合作、尊师、爱生。但读了《爱的教育》,我似乎懂得更多: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体贴父母等都是“爱”。读完之后,我认识到了人间处处有爱,爱是人间至美之情。无论是对祖国、父母,还是对师长、朋友的爱,只要耐心、真诚地去寻找,那爱定会出现。所以不要为自己只有一个人而感到孤独,只要你想着其实爱就在身边,就在守护着自己,那孤独和黑暗就会远离你。

书中的一个情节引起了我的思考。安利柯和母亲按照新闻上所宣传的那样,把家里不用的布送到一个住在贫民窟的卖菜的好人家。看到在潮湿阴暗的小屋里,背对着门写字的小孩,正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克洛西,惊讶的安利柯把这一切告诉了母亲。他母亲说:“不要做声,如果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受朋友母亲的施舍,多么难为情啊,不要做声。”一个真正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母亲,“不要做声”不正是爱的方式方法的很好体现吗?如果他母亲换一种态度:“给你,拿去用吧!”接受者该是多么难为情,由于生活的困难而不得不这样,感激就变成了憎恨和羞愧,那么施舍的意义就适得其反了。

读完之后,我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虽然,人生阅历不尽相同,但你仍能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让你感动。从小充满爱心,长大后才能看开事物,怀着宽大的胸怀去对待、处理问题。我很喜欢这本书,作者把人事间老师对学生、亲人对亲人以及陌生人对陌生人的深沉而又复杂的爱,表现得淋漓优美,使人感到是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一般。

这部作品不但告诉了我们人间的真情是永恒的,而且也使每一个读过它的人更加的爱他们自己的祖国、社会。同时,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而死去的不计其数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安宁的老年、亲情、智慧甚至生命——他们是伟大和高尚的!我们应该怀着感激的心情来悼念他们,爱他们。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更加热爱现在所有为我们操心的人。一个人,只有爱他身旁的每一个人,他身旁的人才能爱他,所以,从我做起,爱身旁的每一个人,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佚名)

爱,托起希望的红日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当我在孤灯下捧起《爱的教育》这本书,来自生命深处的感动一潮一潮,掩卷静思,突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爱的含义很广,有亲情之爱,师生之爱,友情之爱,甚至超越生命形式的界限,动物界也有感天动地、惊泣鬼神之爱。在这不再孤独的心境,阅览《爱的教育》让我一次一次地泛动情感的涟漪,爱真是这世界最伟大的杰作。

当我更贴近这本书的内涵后,我相信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更应该拥有的是相互了解的爱,而不是统治和控制。当今中学生苦闷、彷徨,也许是爱的交流太少了吧,这使懵懂的我不禁又崇拜夏丏尊先生的观点,他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挖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夏先生给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是啊,爱!在这个世界上太缺少了,如果不是,那怎么有那么多战争、厮杀,那么多为了金钱利益而残忍杀害动物的血腥场面。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不管怎样,要上升到爱的高度还需要教育,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他才会对世界充满爱,那他做了家长,也会用那样的世界观来感染、教育他的孩子。“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衷心希望人们能从这本书获得一种慰藉,发出一种勇敢的自信来。

让爱,托起希望的红日吧,明天,世界会更美!(史琳燕)

《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并不是学习的全部,要从各种各样的爱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如书中所讲的老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及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代沟的交流等,这种情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实生活中你能够和谐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