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12034800000019

第19章 情人的节日

传说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伦丁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

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人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

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克劳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

为了纪念瓦伦丁,后来的人们把这一天作为“情人节”。这一天就是2月14日。

现在,在情人节里,许多小伙子还把求爱的圣瓦伦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剪成蝴蝶和鲜花,以表示心诚志坚。姑娘们晚上将月桂树叶放在枕头上,希望梦见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节中,以赠送一枝红玫瑰来表达情人之间的感情。将一枝半开的红玫瑰作为情人节送给女孩的最佳礼物,而姑娘则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为回赠的礼物。

据说,巧克力成分之一苯基胺能引起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跟热恋中的感觉相似。

虽然情人节的起源与两个专司爱情的神灵有关这一说法至今仍是个谜,但在情人节恋人们互相发誓永远忠于对方的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所有有关情人节起源的说法中,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是由乔叟在他的《家禽的法院》提出的“因为这一天是情圣的纪念日/所以在这一天所有的禽类都会取悦它的伴侣”这一观点,把2月14日这个本用来纪念爱神的日子与鸟类的交配繁殖联系了起来,与此同时,也与人类的爱情联系了起来。在2月14日这一天,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伴侣的习俗,可能是由“早春”这一自然特征而来的。

在16—17世纪的英国,情人节那天有一个非常受人欢迎的传统习俗,那就是在这一天,女士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或是通过抽签,或是完全凭运气。例如,早上她遇到的第一名男子就是她的情人节伴侣,这名幸运的男子将送给她一件礼物作为回报。著名的日记作家萨缪尔?佩吉斯对这一女士占有主动权的习俗颇有微词,就好像他在1662年情人节那天的日记中写的:“今年的情人节我情愿闭门不出,有不愿去拜滕先生家里做客。我可不愿意让他的女儿成为我的情人节伴侣,我们俩之间根本没有什么深厚的友情可言。”

情人节互送用爱的私语填写的情人卡的习俗直到19世纪才出现,这种习俗起源于英国,并立即风靡美国。情人卡的兴盛使花语也流行了起来。勿忘我、紫罗兰和玫瑰这些花草,无一例外地吟唱出了享受花之密语的赞歌。由于情人卡上通常不用署名,因此男士和女士都可以主动来表达他们的爱意。查尔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的报纸》中,山姆?威勒就建议他的主人“千万不要在情人卡上签上你的名字”。

在现代情人节,我们仍会在这一天向恋人传递无尽的爱。这天的报纸上总会有甜心先生发给他的甜心小姐的爱的密语。看着他们由目光传情走向亲近,彼此分享他们置身于爱的世界的感受,不仅使弗洛伊德学说的分析家们兴奋不已,也使我们其他人感到自得其乐。情人节这个不同寻常的节日,这个为了纪念意大利古代一对为爱而殉情的恋人的节日,仍保留着古代一些有趣的习俗。直到今天,情人节依旧趣味横生、持久不衰。

情人节作为一个民间节日,这几年在法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情侣爱人们早早就在挑选礼物,商家和媒体也提前一个来月开始大肆渲染。据统计,法国有近50%的人声称过情人节。象征热情与浪漫的鲜花始终是最经典的礼物。每年的2月14日,法国人消费的鲜花要占全年总销售额的近1/4.

对于情侣们来说,巴黎还有一个爱的好去处,那就是爱墙。每逢情人节时,这里都聚满了情侣,拥吻,留影,毫无顾忌地表现他们的爱。

爱墙坐落在巴黎市北蒙马特高地半山腰上的一个街头小公园里。墙前一排绿树,旁边是一个儿童乐园。墙有40平方米,由511块深蓝色的长方形瓷砖组成,上面用311种语言和笔迹写满了同一句话“我爱你”。在墙的最左侧可以找到竖排的3个中文字,但其中的“爱”字是繁体。在墙的上方有一幅美女像,身穿深蓝色吊带裙,斜倚一张小桌上,旁边几行小字写道:“保持理智,强求是不可能的。”

站在墙前,有一种莫名的震撼。细细观察和抚摸白色的字迹,显然不是随意写就的。听说,爱墙的倡议者是法国一位专门写爱情歌曲的音乐家,名叫巴隆。他从17岁时起录制唱片,至今已创作了40首情歌。1992年他开始收集和录下了1000多条用各种语言表达的“我爱你”,并于1998年就此撰写了一本书,共发行5万册。巴隆早期的情歌是居住在蒙马特高地时期写下的,因此也选择这里作为爱墙的归宿。

爱墙的建立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巴隆说,在暴力存在和个人主义至上的世界里,墙把人们分隔开来,然而送去一声简单而真情的“我爱你”,却时常能克服误解和拆除分歧的藩篱,爱墙为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人提供了一个相聚与和谐相处的地方。巴隆邀请研习中国书法和东方绘画的法国女艺术家吉托,为这堵墙作了艺术设计。在爱墙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散布着不同形状的红色块,据说这喻义破碎的心,作者期冀用纯洁和美好的爱来重新组合这颗已碎的心。法国先锋派诗人科克托曾经说过:“没有爱,只有爱的表示。”在2001年情人节举行的爱墙落成仪式上,有100只白鸽展翅飞向蓝天,所要表达的就是人们对和平与爱的渴望。

爱墙上用311种语言写满了同一句话:“我爱你。”

主题链接:情人节:2月14日是情人节。沐浴在爱河里的情侣们,都会互赠情人卡、送玫瑰花,或一起共享烛光餐。关于情人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但不论情人节的由来如何,它始终是一个代表爱的节日,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趁这一天,向关怀你的人表示一点爱意。

相关阅读:《匹克威克的报纸》

名家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出生于英国朴资茅斯的波特西地区。1837年他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这部作品发表以后,风行一时,畅销全国,顿时成为街谈巷议的资料,并使得他得以靠写作维持生活,开始了著作生涯。以后他又写了许多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获得极大的成功,终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