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12034800000018

第18章 爱的舞蹈

人们总是以舞蹈来抒发情感,表达爱情,古今中外无不例外。但是,许多比较正式的舞蹈,如卡德利尔舞,以及19世纪在英国宴会厅里的其他物种,只允许舞伴之间很有限的身体接触,两人之间只能通过斜睨的眼神、低垂的眼睛和轻微的耳语来传递他们的感情。舞会对于未婚少女来说,是它们能拥有的少数几个能直接或单独跟男士交谈的场所之一。

最遭非议的舞种之一是华尔兹。跳这种舞时,人们拥抱在一起在舞池中飞快地旋转。该种舞蹈在19世纪早期横扫欧洲后不久,又横跨大西洋风靡美洲。华尔兹所到之处,总会不断有训诫文章出来描述该舞的不道德:因为它充满了对肉欲的诱惑。拜伦写过一首与此有关的诗歌。然而,华尔兹并没有年因此推出人们的社交舞台。这也许是因为跳这种舞蹈的感觉能令每一个人难以忘怀——不管是喜欢还是反感这种舞蹈的人都是如此。连一贯愤世嫉俗的拜伦也写道:“让我们尽情起舞/让我们尽情欢乐/让年轻与欢乐交汇/直到黎明/让我们用飞舞的脚步追赶激情。”

西班牙人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目前最为流行的西班牙舞蹈形式,就是弗拉门戈舞。与斗牛并称为西班牙两大国粹之一。弗拉门戈舞是西班牙境内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吉普赛人(又称弗拉门戈人)的音乐和舞蹈。源于吉卜赛、安塔路西亚、阿拉伯还有西班牙犹太人的民间歌舞,十四、十五世纪,吉卜赛流浪者把东方的印度踢踏舞风、阿拉伯的神秘感伤风情融合在自己泼辣奔放的歌舞中带到了西班牙。从十九世纪起,吉普赛人开始在咖啡馆里跳舞,并以此为业。于是,弗拉门戈一词首先用来称呼他们当时的音乐和舞蹈。

弗拉门戈舞蹈热情、奔放、优美、刚健,形象地体现了西班牙人民的民族气质。它也是萨尔苏埃拉的重要艺术源泉。这种舞蹈正是表达吉卜赛姑娘爱恨情愁的最佳载体。此舞具有三大要素:伴奏、伴唱和舞蹈,表现主题多为上帝、女人、爱情等内容。

表达男女爱情的舞蹈是非洲最常见的舞蹈。它多出现在婚事活动和日常舞会上,在非洲举行婚礼不能没有舞会。参加婚礼舞蹈的,有新婚夫妇和来宾,这种舞会为未婚青年提供线结情缘的机遇。尼日尔的颇尔博罗罗人的集体婚礼舞,就是特为姑娘们挑选丈夫而举行的。塞拉利昂的“苏苏。杜姑娘舞”既是成年仪式的舞蹈,也是婚配的舞蹈。苏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率先跳舞,然后宾客跳“颈子舞”表示祝贺,第二天新娘还要表演“新娘舞”答谢。非洲姑娘为能在舞会上过舞蹈关,婚前就得苦练舞蹈。表达爱情的舞蹈欢快、抒情,燃烧着情爱之火。

历史上的每一个社会都用舞蹈的感官力量来取悦神灵或异性,比如《圣经》里就有记载,撒罗米以其性感的舞蹈取悦于希律安提帕,使他允其所求将施洗者约翰斩首并将首级赐给他。

乔治?比才笔下的著名女主人公卡门,就是用她那妖娆妩媚的吉普赛风格的舞蹈,使斗牛士约瑟和艾斯伽米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拉丁美洲的舞蹈,比如探戈和桑巴,都体现着与性爱有关的动作。20世纪20年代查尔斯顿那精彩的表演,更是作为一个被解放的受传统束缚的年轻女子的欢乐形象的代表。

舞蹈并没有丧失其在求爱过程中的作用。美洲的大学舞会及欧洲为进入社交界的女子举行的舞会和18世纪的贵族舞会一样,是那么的被人重视与期盼。舞会中挑逗的眼神、低语的奉承及暗示性的动作,依旧将舞蹈与爱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少数民族彝族舞蹈《三月会》,表现的就是彝族青年男女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真实写照。

在贵州红枫湖挖力彝族村,每当彝族青年跳起欢快的舞蹈《三月会》总会引来众多的观赏者,人们为美妙的舞姿所陶醉,为彝族青年纯真的爱情所羡慕,更为他们能结为美好姻缘而衷心祝福。

彝族青年们在歌舞中相互表达和追求纯真的爱情,而一旦美好事成,接下来就会举行传统的婚姻大事。

主题链接:爱与舞蹈:舞蹈是当爱萌发时一种当面有效的求爱方式。多少世纪以来,与舞伴相拥曼舞被认为是社会恋爱习俗中最为公开的与性爱有关的行为。同时,舞蹈也因此受到了社会道德捍卫者的攻击。比如,17世纪英国清教徒领袖作家威廉?普林就大力谴责跳舞这种行为,他认为跳舞的过程充斥着挑逗的微笑,轻浮的奉承,放荡的亲吻……引起肉欲的打扮,可笑的恶作剧等。跳舞中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舞蹈者的纵情声色,风流淫荡。

相关阅读:《圣经》

名家简介:拜伦(1788—1824年)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

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