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专家查斯特?巴马德曾经说过:“改善地位的愿望,尤其是保护地位的愿望似乎是一般责任感的基础。”地位是一个人在群体中所处的等级位置,是一个人的名声、荣誉以及他人对他的认可程度的总和的标志。
自从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在群体内部的地位差别从来就受到明显的关注。只要人们相聚成群,地位的区别就往往会加大,因为它使人们能够确认群体成员的不同特性和能力。
微软做了一些在鄙视官僚主义的高科技公司里相对普遍的事情,他们在技术部门建立了正规的升迁制度,以满足优秀人才的升迁需要。其实,微软公司早就认识到利用升迁这一办法对于留住熟练的技术人员是很重要的。
正如微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普尔斯所说:“我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双重职业的概念,当一个家伙想做经理时,他也能像一个愿意当经理、当头头的人那样发展升迁。”
微软既想让人们在部门内部升迁以产生激励作用,也想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它通过在每个专业里设立“技术级别”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级别用数字表示不同的职能部门。起始时总是大学生刚毕业时的9级或10级,一直到13、14、15级。这些级别既反映了人们在公司的表现和基本技能,也反映了他们的经验阅历。升迁要通过高级管理者的层层审批,并且与报酬直接挂钩。
1983-1984年微软还建立起晋级制度,这种制度能帮助经理招聘开发员工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工资方案。当微软建立起其他的专业部门时,每一个领域都建立起了类似的晋级制度。
在企业中,地位反映了相对于员工的其他成员的等级。如果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感到强烈的不满,便体验到地位焦虑。对大多数人来说,丧失已有的地位(有时又叫丢面子或地位剥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所以人们会很认真地维护并发展自己已有的地位。
地位对人如此重要,因此,很多人都会通过努力工作来争得地位。如果能把这种努力与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联系起来,员工就会被极大地激励起来而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因此,作为领导者,首先要考虑下属的利益追求,并努力通过一些制度把下属的利益纳入到公司的整体利益当中来,这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