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家庭生活知识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13000000025

第25章 人情练达的智慧(3)

前去迎接客户者,应提前一刻钟左右到达机场、车站、港口等迎接地点,以确保不让客人与接待人员失之交臂。如对客人不认识,可事先书写接站牌。在接站牌上,可书写欢迎某先生或恭迎某女士光临字样。接站牌要大一点,字要写得清楚一些。最好不要用白纸写黑字,搞得像讣告一样,会让人觉得晦气。

如果需要同时迎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客人,则可以在接站牌上书写某人热烈欢迎客户光临,有意识地淡化迎接对象,免得一时间众口难调,在礼宾序列上出差错。

当客人抵达后,应立即依照预定的礼宾序列一上前与对方握手、寒暄,并欢迎对方的到来。如不认识对方,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而不宜上去先问对方你是谁若是在身份上低于客人,则应在进行自我介绍,并确认对方身份后,向对方说明自己是前来迎接对方的。

假如客人是属于要人之类的人物,则本单位的职位最高者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事必躬亲一下为好。

在迎接地点,通常双方不宜多谈。见面之后,按惯例,迎接人应陪同客人,立即前往为其准备的下榻之处或者家中先行休息。

请客吃饭的三大原则

请客吃饭作为生活中的一种礼节性行为,发出邀请是第一个步骤,恰当的邀请可以为交际的顺利和成功提供条件、奠定基础。为此,你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选择合适的对象

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况而言,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展开、业务往来,便于协调社区关系及从事新闻传播方面的客人。

邀请的对象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精心安排,选择邀请对象,根据交际的性质、需要、及宴会规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亲近后疏远的原则,来划定邀请范围,依次确定邀请名单。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给你的交际带来不必要的不便和麻烦。

采取恰当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邀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老板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人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事而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密谈则应悄悄地进行以便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也就可以了;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注意行、明、便、诚

行即邀请的可行性。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大型企业董事长亲临,来装门面,做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作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老王想请朋友贺教授帮他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张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原本打算拒绝,没想到老王竟然出了专车接送,专人护理,使贺教授很感动,改变了主意。这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己。

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有人曾邀请几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为真,谁知他却是虚意敷衍,让朋友吃了闭门羹。他这种失礼行为,使朋友非常气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于怀。这么邀请耍弄了别人,失去了朋友,岂不害人害己。

如何与看不惯的人沟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和谐、美好,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并非易事。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种人。人的性格、脾气不同,交往起来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方法。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生活中你常会发现,有些人之间闹别扭,既不是因为思想观点上有分歧,也不是由于他们道德品质方面的毛病,只是因为性格上有差异。有的人性情沉稳,做事忠实认真,对咋咋呼呼、毛毛草草的人可能看不惯;有的人果断泼辣,与优柔寡断、缠缠绵绵的人可能合不来。这种看不惯与合不来,虽说只是性情不合,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恋人性格不合,相互之间感到难以相处,感情上很痛苦,最终不得不分手;有的人因同事之间性格不同而搞不好团结,工作上不能合作;有的人谈生意,因为没有耐心和一个慢性子的人协商,可能失去一笔好买卖。许多事实都说明,一个人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不仅会影响他的生活,还会影响他的工作和事业。那么,怎样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认识不同,承认差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不仅有体貌上的生理差别,而且有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上的差异。性格是心理差异的核心特征,人与人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性格的不同,世界上找不到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如果承认这一点,承认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消除由于性格差别而产生的坏习惯、合不来,缓解矛盾,就会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减少一些反感和厌烦情绪。

因人而异,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不同,因此,要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就要善于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你是个性平和、处事慎重的人,你给某人提意见,可能语气委婉圆滑,丝毫没有强烈、尖刻味儿。而你身旁有一个性格刚直而暴躁的同志,他给这个人提意见,可能语气尖锐、单刀直入,同时还可能批评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怕得罪人。这时候,如果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志提出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粗暴,不讲情面,你就会与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反之,如果除了看到你们两人提意见的方式不同以外,还看到他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目的都是真心帮助同志,你就不会认为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直率和热心肠,也就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就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了。

换位思考,多了解别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是在环境、教育、实践等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性格之所以不同,正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实践不同而造成的。那么,当你与一个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时,或者与一个性格很特殊的人相处时,你就应该了解一下他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假如你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的人,遇到的是一位沉默、呆板、孤僻的人,应该多和他交谈,或者侧面调查一下,你可能会了解到他个人生活经受了许多坎坷和磨难,甚至曾经受过严重的精神打击,或许你就会更多地理解他、体谅他、同情他,从而乐意帮助他。而他可能会十分感激你,愿意与你交往,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