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家庭生活保健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12007800000018

第18章 家庭心理保健

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肌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行使社会功能,主观上有不适感觉。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其一,浑身无力,容易疲倦;

其二,头脑不清爽,面部疼痛,眼睛疲劳,鼻塞眩晕、耳鸣、咽喉异物感;

其三,睡眠不良,心懦气短,手足麻木感;

其四,早晨起床有不快感,胸闷不适,颈肩僵硬,心烦意乱。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对每个人而言,什么也无法与生命的价值相抗衡,而生命的延续取决于健康。躯体的健康加上心理的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这一健康的新概念,正被医学界的人士和广大公众所认同。对现代人来讲,心理的健康更为重要,因它对人的作用至关重要。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处理好形形色色的事情。

飞速发展的世界让人喜让人忧,也叫人惧怕。烦躁、焦虑、忧郁、恐惧如洪水猛兽般吞噬着人类。“精神疾病”这一现代病已成为现代人的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中显示:全球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3~4亿之多,精神抑郁症在世界10大常见疾病中名列第4位,20年后极有可能上升到第1至2位。在我国,此类患者约为1600万人,仅以上海为例,精神病总患病率以每年千分之零点三的速度递增,全市精神疾病患病率在16.39%,心理障碍发生率已超过5%。

199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女士在北京宣布了“世界精神保健战略”,并呼吁各国将精神健康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国卫生保健事业。布伦特兰总干事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型国家的精神保健甚为担忧,我国专家也多有共鸣。他们认为,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各年龄段的精神病人数都在大幅度上升。专家们指出,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压力、焦虑、抑郁等三方面,具体症状为:担忧、紧张、不安、缺乏安全感,但并无确定的担忧和紧张对象;还会有心境抑郁、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减退、食欲体重改变、睡眠模式改变(比如经常出现早醒)或精神运动性活动的改变(比如行动迟缓等)。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不能缓解,并且没有明显的躯体疾病或突发事件的诱因,就应引起医生和家属的足够重视。长此以往,其后果会直接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甚至导致自杀。据初步统计,精神抑郁症病人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另据美国失眠协会统计,每4人中便有一个人面对失眠的困扰,而其中女性患者更比男性多4成,关注身边女性的健康,在新千年里也不容忽视。

精神抑郁怎么办

首先要做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给自己一些时间,好好睡一觉。专家研究证明,凡睡眠欠佳者或长期失眠者,易患各类精神疾病。

另外,充分了解自己,学会平心静气,制定切实的生活目标,学会给予,适量运动,适当放松等等,都是自我调节的方法。

如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最好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过,一些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临床上缺乏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知识和治疗经验,使部分因心理因素为病因的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包括我国在内的14个国家的15个医疗中心进行调查显示,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诊断能力普遍不高,最低的仅为15.9%,其余则为漏诊和误诊;已被确诊的也仅给予服用镇定药物等治疗,转到精神疾病专科门诊和医院治疗的仅为8.9%。也有些患者因怕和“精神病”沾边,不愿到专科医院治疗,久拖不治或进行无效治疗,使病情越来越重。

对于医生确诊为精神疾患的人,需要药物治疗。“精神药物”分四大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用的是抗精神病药,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或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用抗抑郁药和抗躁狂药,稳定情绪、控制焦虑、改善睡眠用抗焦虑药。这四类药物都不是固定针对某一种疾病的,而是针对症状的。比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抑郁情绪,也可以用抗抑郁药;躁狂病人高度兴奋时,也可以用抗精神病药;而任何一种精神病都有可能出现睡眠障碍,所以都可以用抗焦虑药。抗焦虑药根据药物的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药和长效药。在精神药物中,抗焦虑药(安眠药)具成瘾性,应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这类药物会引起记忆障碍,尤其是服用短效类药物容易出现,应引起重视。另外,有些病人服用后次日会有共济失调现象,如莫名其妙的跌跤,因此不宜担任驾驶工作。

焦虑和抑郁症如何克服和治疗

焦虑和抑郁就是当前两类最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病人在内心痛苦不安之余,基本上都能从事工作和劳动,丧失能力的焦虑和抑郁症为数不多;相反,有些坚持工作或劳动的人,他们比闲着无事可做要轻快得多,这就是改变情绪的例证。

无论是焦虑还抑郁都有通过躯体表达精神的特点,故而有躯体焦虑和躯体抑郁的亚称。尤其是这年头由于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增多,出现了许多能过心脏或脑血管反应焦虑和抑郁的病人,他有过症状的发作或脑血管证能把痴导症。这些病例靠或血管用药无效。一经给予抚焦虑药或抑郁药则会收到满意效果。这是通过药物医疗心理疾病的典型。如果仅用心理认知和疏导则难以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从心理病转成生理病。

不少心理亚健康的人,反对接受药物,其实不无道理,因为他们自己知焦虑和抑郁的来源与生活事件的压力和刺激有关。于是他们希望医生能通过心理手段改变他们的症状,诚所谓“心病要由心来医”的原则。从理论上说确实该当如此,但实践表明,以现有的心理医学设施和技术力量,根本达不到也做不到这点。比如一个患者的心理治疗至少需要100~200小时,患者没这个费用,医生更拿不出这么多的时间,所以用药自然就成为现今治疗心理病的普遍办法。至于有效还是无效,当实事求是地说,药物还是有效的。它的效应主要表现在焦虑症的恐惧和濒死感消失了;而抑郁症的那种忧伤和无奈,在抗郁剂的作用下也失去了使人伤怀的力量。人们相信,化学药剂在改变情绪方面的巨大功能,从而进一步佐证了任何情绪变化的物质基础都是脑化学作用的。通过脑化学才把人的心理和躯体统一起来。

也许有人以为,心理治疗是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更有效、更一劳永逸的办法,但心理治疗其目的也是发泄和调整压抑的情绪,只不过是利用自身的心理能量罢了。如今大批人群被各色各样的保健用品所迷惑,目的是为了躯体健康,但在发达国家中,消费量最大的还是各种抗生素药和抗抑郁药。估计要不了十年二十年,我们的社会要求也会以保健品转到精神药物来。

“心理亚健康”现象正在蔓延,其危害不言而喻,但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来说,仍然“利大于弊”,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进程,就很难把人们从传统中解放出来;没有压力,没有冲突就谈不到变化与更新。应当说亚健康现象是变化与更新的产物,起码它标志着新的竞争已经开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郁;而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郁。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美国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37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但是由于认识不足,绝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治疗。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抑郁和大脑神经递质五羟色胺的缺乏有直接关系,所以抑郁并不可怕,只要你接受及时、正确的药物治疗(百优解),提高脑部五羟色胺的浓度,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您就会很快康复,重新以饱满的精神、自信乐观的形象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十二项标准测试“心理感冒”

心理抑郁的表现不同于其他神经性的心理障碍,一般心理抑郁的患者由于症状的普遍性,有时会忽视自己的问题。世界妇女精神病学会主席优瑞尔?哈尔伯瑞克教授认为,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现了以下困扰,就一定要警惕了,可能是心理抑郁在作怪。

一是感到情绪低沉,闷闷不乐;

二是对生活感到没意思、没劲;

三是自己感觉思维和反应总是比平时慢半拍;

四是遇到事情经常自责、内疚,埋怨自己把事情搞糟了;

五是容易疲倦、不愿活动;

六是心中有莫名其妙的烦恼;

七是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

八是特别容易受惊,也容易感伤,感情脆弱;

九是抱怨身体各处疼痛,但又查不出问题;

十是没有食欲或者依靠暴饮暴食来对抗情绪的不适;

十一是遇到有魅力的异性,却丝毫感觉不到对自己的吸引力;

十二是不再注意自己的仪表,邋邋遢遢。

抑郁症的11条报警信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

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应当警惕以下一些报警信号: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

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

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

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

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如何缓解精神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广泛的人群已明显的感觉或体会到了精神压力带来的沉重,而由其引发和导致的如精神萎靡、神情恍惚、抑郁焦虑、心烦易怒、动作失调乃至神经紊乱、精神失常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以及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低下等一系列疾病目前也已呈现出逐年大幅上升的态势。可以这样说,精神压力迄今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大“隐形瘟疫”,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如不加以重视,其危害和遗患将十分严重。

那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呢?

1.轻快、舒畅的音乐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因此,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不妨多听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

2.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式,为此,人们不妨遗忧忘虑,笑口常开。

3.出门旅游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应多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原野和乡村,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远比人与城市的关系亲近得多。

4.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甚至可以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要明白悠然和闲散并不等于无聊,无聊才没有意义。

5.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耿耿于怀的责备自己,要想到人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

6.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某些的确不能办到的事务中,坦实地说一声“不”比硬撑着要轻松得多。

7.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诉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而且更能使人精神舒畅,愁烦尽消,故不妨多找朋友聊聊天。

8.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过来了,那么今天及以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因此,人们不妨豁达、开朗和乐观一些,这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消除压力,同时也对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