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2001800000002

第2章 中年心理与生理特征(2)

(1)失落心理这恐怕是大部分退休职工的共同感受。从紧张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离开了习惯的工作,离开了许多朝夕相处、感情很深的同事,突然回到了安静的家园,过上了无规律、清闲无聊的退休生活,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适应不了,会产生一定的失落感,觉得闲在家里孤独、乏味、单调,没有意思,于是经常睡大觉,疲沓,无所事事,无精打采,失去生活正常规律和应有的快乐。

(2)企盼心理老年人在退休后,一般不愿闲在家里,仍企盼能继续找个事干,为社会再做贡献,尤其是那些长期习惯于积极而有规律的在职生活,一下子转到松散随便的退休生活的老年人,往往会因生活紧张程度的降低,而感到心理上无所适从。有的老知识分子不愿在退休后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消磨在家务上,企盼从事一定的业余教学、写作,搞些科研等;有的体力劳动者不愿意过这种清闲日子,企盼再到外面找个工作。如果不能如愿,有些性格好强的老人会因其退休前“壮志未酬”而感到失望,企盼退休后再出成绩,一旦无法实现,就会诱发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3)关爱需求心理老年人除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更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关心、老伴的体贴、子女的孝顺、亲友的安慰和帮助,特别需要和亲人们以及以前同事保持思想上的沟通和感情上的关怀与支持。否则就会感到忧伤、孤独、寂寞、焦虑、烦恼和怨天尤人,满腹牢骚,甚至产生自卑、抑郁和绝望心理。老年人离退休后没有什么人际交往,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往往就成了他们主要的精神寄托,因而非常害怕家人嫌弃和无人关心照顾,更怕争吵、打闹,希望有一个舒适安逸、亲切欢乐的生活空间,幸福愉快地安度晚年。

7.患病老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身患疾病,尤其是在确诊之后,其心理表现较为复杂,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本人的心理特性、文化教养、医学知识等有关。因此,不同的病人,表现往往不太一样。一般说来,老人患病后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特点:

(1)焦虑不安焦虑不安是老人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老人对病情和治疗措施不了解,对疾病的后果和费用十分担心,因此,使焦虑性大大增高,有些老人由家中来到医院后,看到医院中医疗无效而死亡的患者,心灵上更是巨大的打击,对疾病产生恐惧并担心花销大量费用而无效的焦虑情绪。

(2)紧张害怕一些患慢性炎症的老人,久治不愈,自己十分紧张,怀疑自己得的是癌症,否则为什么总治不好;经常询问医生,而且做一些不必要的化验、拍片、检查,总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长期陷入恐慌状态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真的使病情加重,甚至诱发成癌。

(3)情绪低落一些老年人,平时心理上就存在着压抑、沉闷、易怒和矛盾,使自己长期处在过分紧张、失落的心境之中,一旦患病,便经受不住精神和体力上的打击,显得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长此下去,必然加重病情。

(4)不敢面对有些老年人患病后,尽管已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个人不敢面对现实,从心理上排斥,不肯接受。所以,将大量的宝贵时间消耗在寻求否认的四处求医上。这不仅延误了早期治疗,而且四处奔走消耗了病人的体力和精力,加重了病情。在治疗中,既怕手术转移,又怕放疗化疗产生副作用,表现为瞻前顾后、怕这怕那,不能从一而终地完成治疗计划;或总认为会有更好的医生、更好的治疗办法,于是今天在这个医院检查,明天又去那个医院开药,不敢面对疾病,以致延误治疗。

8.长期患病卧床老人的心理特征

一些老人因患病需长时间卧床,其心理往往有很大变化。由于他们对自己长年累月的卧床急躁不安,但又无可奈何,加上因卧床与外界沟通减少,使他们承受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痛苦。开始时还能配合医生和家属积极治疗,但时间久了便怨天怨地,埋怨医生无能,埋怨亲人服待不周,有的还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最后,他们由于卧床时间太长,性格反而转为情绪消沉,心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对长期卧床的慢性病老人,老伴及子女一定要耐心、热情,在生活上、治疗上给予良好的照料,并要使全体家庭成员多与老人交谈接触,多向老人问候,主动询问老人的不适与需要,尽量给予满足,使老人心里感到充实。

9.想再婚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由于世俗偏见和传统的封建意识、陈旧观念的影响,老年人再婚十分困难,例如有来自社会上的冷嘲热讽,有来自亲友的冷眼,有来自儿女的阻拦,使再婚的正当愿望陷入困境,再婚的幸福、晚年的快乐,则成为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为此,老年人想再婚时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1)羞怯心理有些老年人丧偶多年,生活孤单、苦闷,无人照料,很想再找一个情投意合的老伴共度晚年时光。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不敢公开自己的内心想法。其实,这种羞怯心理是要不得的,因为爱情不仅仅属于青年人,同样属于老年人。老年人求偶、再婚,建立健全的家庭,是正大光明的事情,用不着羞羞答答。

(2)惧怕心理一怕社会舆论压力;二怕儿女反对;三怕有了老伴,给家庭带来新的矛盾;四怕再婚后相处不好,又要分手;五怕自己的财产、房子被老伴瓜分等。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再婚同新婚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受任何人,当然也包括亲属、儿女在内的干涉、阻挠。如果有人干涉老人再婚,甚至用暴力干涉老人婚姻自由的,这不仅违反了婚姻法,而且也触犯了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构成了犯罪。

(3)压抑心理有些老年人,丧偶多年,自己忍受着孤独和痛苦,心底埋藏着几多凄苦和辛酸。待儿女长大成家远离身边后,也曾多次萌发再婚念头,想要重建新的家庭,但又被多年形成的压抑心理和孤独的性格阻挡住了,使几度重燃的爱情之火,又默默地熄灭了,结果,使自己仍生活在孤苦之中。

(4)起点甚低对婚姻的期望值过高,甚至不现实,是不对的。但是,对再婚要求过低,也是一种不适心理。有的老年人再婚时,仅仅是“找个人过日子”,“找个伴一起生活”等,或者“对孩子好就行”,根本没有为自己的幸福着想再婚。也只是为了找个人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凑凑和和,把爱情、婚姻简单化。

总之,老年人缺乏伴侣,是人生很大的不幸。俗话说“儿女两全,不如半路的夫妻。”特别是现代社会,儿女多与老人分居,使丧偶的老人内心特别孤单。作为儿女,一定要体谅老人的心,让老人有一个安详快乐的晚年。同时,老年人也应排除心理障碍,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10.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具体表现

人进入老年后,总有不及当年的感觉,常出现体弱气微、精神不足、反应迟缓、视力下降等情况。并把自己看成是家庭的负担,社会的累赘。老年人具体的心理老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力衰退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特别明显,如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很快就忘记了。熟人的名字老是记不起来;电话号码总要反复看几遍才能记住;刚说过的事,一转身就忘了;常常记不起随手放的东西。

(2)想象力衰退理想逐渐丧失,幻想越来越少;做梦日益减少,而且平淡无奇;脑子晚上不如上午清醒;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

(3)思维活动迟缓理解能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对外界反应的敏感度显著减低。学习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点害怕学习新事物。

(4)情绪不稳定老年人情绪反应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一般刺激趋向冷漠,喜怒哀乐不易表露,或反应降低,使人易产生冰冷之感。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稍有点刺激,情绪的反应却特别强烈,难以抑制。有的老人在共庆全家团聚时,也许忽然伤心落泪;别人认为很平常的事情,他却在唉声叹气……一家人也常常摸不透老人的脾气,他(她)的喜怒好像不知因何而发。其实,他(她)情绪的变化都是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的。

(5)敏感多疑疑心太重,怀疑一切,儿女对自己好,则说别有用心;儿女照顾不周,则说不是亲生儿女;经常把与己无关的言行认为是针对自己;对别人的言行总爱追根问底;经常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总觉得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冷落、挖苦,心情闷闷不乐,甚至认为世界太冷酷无情,人生毫无乐趣。这种心理,对老人健康极其不利。

(6)抑郁寡欢这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沮丧、孤单寂寞、思维迟钝、行动缓慢等。这种老年人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不愿意与人接触,不愿意说话,行为古怪,性格孤僻,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经常自寻苦恼,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由绝望走上自杀之路。许多老人自杀,都是在抑郁状态下发生的。

(7)意志衰退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老经验办事,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强烈的探索精神。下决心的事情常常拖拉而不立即行动,进而,逐渐地变得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

(8)反应能力下降动作不如以前灵活,对事物不如以前敏感。一旦疲劳,恢复得较慢。睡眠时间也比以前少了。

(9)兴趣爱好减少生活中感兴趣的范围变小了。不再有兴趣看有关爱情的小说、电影、电视,不再喜欢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集体活动。

(10)易产生死亡感总感到自己老了,经常想到自己已临近死亡。常回想已故的亲友,又联想到自己,悲悲戚戚。

(11)性格多变老年人离退休后,如果身体还十分健康,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则老人的性格通常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如果老人体弱多病,又缺乏亲友照顾、医疗条件又差,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家庭矛盾多、子女不关心、居住条件差等,这些老人性格就容易变得暴躁、易怒,情绪低沉、焦虑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12)容易焦虑不安很多人在度过更年期后,情绪逐渐趋向稳定,但是焦虑不安常常难以消失,会一直持续到老年期。尤其是当环境中有不利因素时,就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

11.影响老年人心理衰老的原因

影响老年人心理衰老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生理上的因素人到老年,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各种神经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致使神经纤维的再生能力减低,脑血流量和脑的摄氧量减少,这些都导致了精神衰老。此外,由于老年人肌肉萎缩,使得肌力减退,体力下降,不愿活动,与外界交往明显减少,安于现状。因此,易产生继发性抑郁症及其他心理问题。

(2)疾病的因素由于身体衰老及身心功能减退,有50%~7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癌症等,其中有一半人患有高血压。老年人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有老年痴呆、焦虑症、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由于患有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造成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活动不便,人际交往困难,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痛苦,使老年期固有的一些焦虑、不安、抑郁、烦恼、压抑、孤独等心理变化加剧。

(3)病态心理出现猜疑、偏执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常常表现为嫉妒、猜测、偏见,总感到有人要害自己,有人要偷拿自己的东西,老伴有外遇,以及兴趣索然,孤独离群,人际交往困难等。

12.老年人心理衰老测试

老年人是身心日趋衰退的阶段,但人们的心理衰老有早有晚,有快有慢。为了衡量衰老程度,可用自我评定的方法。

首先,对下面的15个题目进行回答。这15个题目是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

(1)举止行动不灵巧了,稍一紧张就顾东不顾西。

(2)对新事物的学习和适应都感到困难。

(3)经常胡思乱想,猜疑心重。

(4)喜欢谈论往事,常提当年的辛劳。

(5)思考问题总是翻来覆去。

(6)话多、爱说、爱管闲事。

(7)计较小事、易怒、常生闷气。

(8)不再讲究着装打扮,很少为赶时髦而渴望购置新衣。

(9)对性生活没有多大兴趣。

(10)过分重视身体健康状况,有病不往好处想。

(11)一旦同龄亲朋死亡,恐惧与伤感油然而生。

(12)常感人生短暂,一年一年过得太快了。

(13)喜欢平静、安闲。

(14)非常计较别人是否尊重自己。

(15)本来自己能够做的事,自己不愿做了。

答题时依自己情况一一对照。根本无此现象,打0分。稍有感觉打1分,感觉不轻也不重打3分,感到非常重打5分。

以上15个题目答完后,将所打的分数相加,总分小于29分时,属于轻度衰老,分数在30~50分为中度衰老,如果分数在60分以上,则表示重度衰老。

13.耳聋老人的心理特征

耳聋,是老年人常见症状之一,那么,耳聋型老人的心态又是如何呢?表面上看,耳聋型老人好像是“耳不听心不烦”,其实并非如此。耳聋型老人由于缺乏正常的信息来源,易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多疑。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心态,到了晚年,地位变化了,总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这就是常说的自卑感。而越是自卑,越重视他人的态度,敏感性也越强。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会产生一连串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