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2001800000001

第1章 中年心理与生理特征(1)

中老年心理特征

1.中老年人心理特征

中年是人一生中最骄傲、最有成就感的阶段,无论是自身的身体功能,还是知识的积累、人际关系的交往、控制情绪的能力都处于最完美、最成熟时期。但中年毕竟是向老年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自身的心理特征。

(1)心理处于稳定期和成熟期中年人情绪稳定,情感理性化,个性基本定型,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性格,很难再进一步塑造和改变。中年人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达到成熟阶段,创造力达到人一生中最发达的阶段。所以,往往能够独立决断。由于此时神经系统的发育已停滞,且脑血流量较青年期有所减少,记忆力可能不如青年人,但是由于理解能力的高度发展,思维能力也随之日益完善。

(2)处事成熟而理智中年人具有较高社会准则及行为规范,具有固定的道德和人生准则,待人处事成熟而理智,较少出现非理智性言语和行为,从而能够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3)心理压力过重许多中年人承受事业重任,精力充沛、经验丰富、自信而有毅力,有独到见解和创造能力。常是单位骨干和繁忙人物,是一个事业成熟的鼎盛时期。此外,中年人又是家庭的顶梁柱,上孝父母,下育儿女,中待夫妻,承担着家庭的重要角色。

因此,中年人又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其往往面临家庭、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矛盾,既要顾及家庭,又要顾及事业。所以,中年人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从而导致身心疾病,而许多中年人又陷于重事业轻健康的无奈之中,进而使疾病进一步恶化。很多老年病其实都是中年时种下的恶果,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

(4)面临更年期中年人经历更年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恼、多疑、敏感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

心理压力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工作不适应、各种规章制度、责任、生活变迁、疾病、人际关系和经济问题,都可能造成心理压力。压力具有两方面的作用。轻微和适宜的心理压力对人是有益的,能够促使人们发奋努力,用心思考,力求上进。心理压力如果过大,就会使人变得忧心忡忡而孤僻离群,也可以使人变得容易激动甚至带有攻击性。短时间的心理压力可引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头痛、胃痛、腹泻、失眠及食欲不振;心理压力还会造成人的疲劳感,引起人们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焦虑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自责自怨。长期的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造成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有学者发现,癌症、心脏病、高血压这三种具有高死亡率的疾病直接或间接与心理压力有关。

中年人面对心理压力往往采取不良的应付方式,如吸烟、饮酒、服用镇静药物。这种应付心理压力的办法往往只是暂时改善人的情绪状态,并不能彻底根除。应付心理压力的办法应该是:增加社会交往,找朋友来聊天或放下工作到亲朋好友家串门。自我控制,改变自己对一些事物及问题的看法,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将注意力从工作、学习、生活难题中转移出来,而放在娱乐活动上,或者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也可暂离工作,避开人群等嘈杂的地方独处,进行自我解脱。

2.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把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定为以下几点:

(1)情绪的稳定性心理健康的成年人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绪能根据当时的内外环境适度地、协调地表现出来;能及时而有效地克制消极情绪,使它向着有益于社会的方向转化和升华;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莫须有的不安感;对他人的情绪容易产生同感;自信、善与人交往;为了将来,即使现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能忍受。

(2)恋爱、婚姻、家庭角色的合适性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有良好的认识;有比较切合实际的恋爱观,对异性之间的情爱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用理智来把握性关系与性行为,对婚姻有比较强的满足感。在承担家庭角色方面,能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家庭责任,责任感强,关心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工作,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3)职业期望与事业成就感的合理性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对职业的期望往往比较切合实际,他们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合适的职业和岗位,同时还能根据社会的要求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事业成就感方面,心理健康的成年人虽然通常都有较强的事业心,但对自己的事业成就和工作目标的定位却是比较稳妥的;他们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现实工作岗位的性质,来设定自己的事业目标;职业道德感强,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尽心尽责;善于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对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

(4)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成年人社会角色的多重性,相应地决定了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多层性。在工作岗位上存在着与同事、领导、下属的关系,在家庭中面临与父母、子女的关系,此外还有与亲戚、朋友的关系。这一切,构成了成年人所特有的层次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面对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一般能根据亲疏远近,处理稳当。在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有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也有点头微笑的似曾相识者,且不论是哪种关系层次的人,都能以礼相待,他们对人友善,信任人,尊重人。

3.老年人心理特征

人到老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和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改变,常常会产生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有:

(1)失落与孤独感部分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虽然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可部分老年人总感觉有种失落感,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孤独感就更为明显,生活感到空虚,情绪不稳定。

(2)衰老与无用感老年人随年龄、生活的变化,功能的衰退,部分人出现无用、消沉、悲观感,生活抑郁、寡言少语,整日闷闷不乐。

(3)恐惧与求助感老年人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种恐惧并非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自己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而被讨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4)疑心重有些老年人总感到自己经验丰富,年轻人不如自己,常常以一些老观念及自己的经验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用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标准来衡量事物,表现为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东猜西想,疑虑重重。

(5)自尊心较强有些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曾有过辉煌成就,生活道路非常顺利,在离退休后仍希望社会、周围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自尊心较强,不爱听逆耳之言。

(6)个性古怪有些老年人的性格与年轻时明显不同,如出现性子急,耐心差,爱发牢骚,絮絮叨叨。有的老年人则变得格外吝啬,喜欢攒钱,总是感到有人要偷自己的钱。有的人对自己身体特别关注,甚至某些细微的变化,过分地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害怕死亡到来,整日陷入惶惶不安之中。

许多年轻人对老年人上述心理特点不了解,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不愉快,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4.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呢?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常的智力老年人虽然因生理和疾病方面影响智力水平,但在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等方面,应符合自己年龄段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老年人能适应生活,较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较正确地处理日常生活琐事,理解子女,这些都是智力正常的表现。

(2)愉快的情绪人的正常情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情绪稳定和情绪愉快。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情绪愉快表示一个人的身心活动处于一种较佳的和谐状态。当然,要想使情绪愉快,与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3)协调的行为老年人如果心理十分健康,行为也会十分协调,如意识和行为的一致,做事有条不紊,说话有理有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4)生活有信心老年人若能够爱看书读报,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广泛的爱好,则生活充满欢笑。另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要有信心,并能经常坚持一两种体育锻炼。能理智地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家庭中充分体会到尊老爱幼的和美气氛,就能得到生活的温馨。

(5)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年人应能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交朋友,保持比较亲密的关系。在社交活动中,能结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多与年轻人接触,并从中找到快乐;在家里能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父子关系、邻里关系。从这些关系处理的情况,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心理是否健康。

(6)健全的意志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人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人的意志既表现克服外部的困难,也表现克服内部的困难,如灰心、懒惰、情绪低落等。意志健全与否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人的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与自制力。意志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老年人有健全的意志,表明心理是健康的。

5.寿星的心理特征

有人统计分析古今中外200名70~135岁老人的资料,心理健康者占87.5%,居21项长寿因素之首。

心理健康何以能延年益寿?古人的理论是:“凡欲身无病,必先正其心,心不乱求,身不乱食,不贪嗜饮,不着迷,则心先无病矣。”现代研究证明,人体所有脏器都受大脑神经、体液调节支配。这种支配在健康心理情况下,能使免疫能力提高,利于各种心身疾病的防治。

根据中外长寿老人的研究,其心理特征有以下几点:

(1)乐观豁达长寿老人大都胸襟开阔,为人处事热情,乐于工作,善于助人,遇事不怒,心境平和。他们生活得轻松自如,随和大方。事实证明:心胸窄,忧患多;心胸宽,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具有乐观性格的人,长期保持愉快舒畅的心境,有利于保持脑的功能,能促使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调节,促进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发挥正常效能,并达到相互平衡。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

(2)兴趣广泛实践证明,一些长寿老人大多有业余爱好,兴趣广泛,如种花养鱼、听书看戏、书法绘画、下棋斗鸟、河边垂钓等活动。一个人生活充实有趣,才会忘记自己的衰老。有所爱好,才能使大脑得到锻炼,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延缓脑的老化。

(3)热爱生活长寿老人即使年迈也显得老当益壮。他们所以能生气勃勃、精力充沛,是由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自己习惯的工作。他们感到每天有事干,和时代共同前进,精神有了寄托,内心里十分愉快。另外,他们还善于生活,有着科学的生活方式,过着规律的生活,这种心理可刺激身体各脏器协调平衡,有利于延年益寿。

(4)知足常乐不切实际的奢求或贪得无厌,往往会产生失望、难受,心理不平衡。而长寿老人多具备知足而乐,知不足也乐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自己、对他人从不苛求。当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时,能冷静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且能够看到别人为什么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不会为此感到遗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长寿老太太,她们往往是心地和善的贤妻良母,平时敬老爱幼、任劳任怨、善良贤淑、不慕名利、不求奢华,以尽到做儿媳、做母亲、做妻子的责任而快乐,以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而心安。这些和善、平静、知足而乐的心理,使她们体质内在环境长期处于平衡而有规律的状态,因此,能健康长寿。

(5)节哀制怒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挫折、打击和迫害等,难免会出现令人气愤悲伤的情绪,甚至长期陷于痛苦的逆境之中。在愤怒、悲哀、痛苦时,长寿老人能够做到节哀制怒,顺其自然,想得通,看得远,在逆境中自强自立,坚持到最后,就有出头之日。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乐观的人在逆境中知道采取积极的方法,如发泄、转移、忘却、升华等理智的思维方式,使悲愤倾诉出来,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

(6)严以律己,宽恕待人凡事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不要为一时得失而烦恼、想不通。在自己吃亏的时候,要看到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个人做出一些牺牲,正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好。严于律己才能宽以待人;多看别人长处,多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具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心理上会保持平衡,感到舒畅。

6.离退休老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退休后,心理变化很大,个体差异也很大。有的人心情烦躁,性子急,耐性差,闲不下来;有的人爱发牢骚,喜欢自夸,常常看不惯这、看不惯那;有的人固执死板,性情孤僻,说什么就干什么,一旦形成成见就不易改变;有的人表现得孤苦伶仃,寡言少语,觉得退休后大势已去,生活无味;有的人不爱活动,不相信别人;有的人絮絮叨叨,与年轻人合不来,等等。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