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1999300000011

第11章 胃病应注意的生活细节(1)

第一节胃病日常生活的好习惯

1.生活宜有规律

(1)顺应四时规律。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气候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体,故我们必然采取顺应自然规律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例如,因四时气候变化来调节起居活动;因季节不同,增减衣物和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因时令可调配饮食,如春季气温,饮食应偏凉;秋季燥,饮食宜偏滋润;冬天冷,则多食温热之品。

(2)注意劳逸结合。经常从事有益的劳动,即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适当的休息,则可消除疲劳,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但必须做到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生理学认为,早期的疲劳是一种一时性的生理现象,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所致的疲劳,都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预示着人体需要休息。这种现象若长时期地得不到恢复,就会造成过度疲劳。实验证明,过度疲劳可降低抗病力,易受细菌的侵袭,身体健康则受到威胁。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好的睡眠姿势和足够的睡眠是可以消除疲劳的。睡眠姿势,以侧卧姿势,尤以右侧卧为宜。经研究发现,伏卧位时整个身体上半部重量都压在胸部,影响呼吸及易引起噩梦;仰卧位时舌根往后坠缩,易致呼吸不畅即发生鼾声,且易做梦;左侧卧心脏易受压,并影响入眠;而右侧卧则不然,此时全身肌肉松弛,呼吸舒畅,且能使心、肺、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点,心脏不受压,肺呼吸自如,并有助于消化。枕的高度一般为15~20厘米,小儿应稍低一些。睡眠时间以8~10小时为宜,有条件的话,应尽量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尤其是脑力劳动者。

2.饮食调配宜合理

饮食调养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要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会,首先要荤素搭配,不偏嗜饮食。饮食种类不同,所含营养成分不同,对机体的作用有异,故必须全面地摄取,以满足机体的需求。酸、苦、甜、咸、辣五味要调和,则有利于健康。如果偏嗜某食或味,就会导致人体功能失衡,酿成疾病。经研究表明,酸类饮食起着溃疡病触发剂的作用;久食酸菜会提高胃癌的发病率。

3.烹调方法要讲究

烹调方法不同,除了对饮食进行灭菌消毒,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便于消化吸收外,还应使食物味美气芳以增进食欲,有益健康。但烹调味道不宜过咸。经研究证实,摄盐过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的水分会渗透到细胞内液中,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由此导致血管内血浆容量增多,因心血量增加,组织液亦增多,从而慢慢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等多种疾病。

此外,烹调既不可不煮熟,亦不可加热太过,否则食物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某些菜肴如熏鱼、熏肠、熏鸡和烤乳猪等,由于在制作过程中经高温煎炸、烘烤、烟熏,多形成焦化,其中蛋白质裂变成的氨基酸,再经重新组合,可变成能引起人体细胞突变的化学物质;食物中糖及脂肪的焦化,则易产生二苯并芘类的多环芳香烃。它们都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故应尽量少吃熏烤、油炸、腌菜之类的食品,以达防癌防病之目的。

4.宜有良好的进食气氛

常见一些人精神上有压力,情绪低落,进食时没有胃口。如果在进食这段时间,安排布置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营造一种好的进食氛围,定会令人心情愉快,又能增强食欲,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肠胃疾病。在家吃饭时,把饭厅布置得整洁、素雅、温馨;在外面吃饭时,尽量选择安静、卫生的餐厅。进食时,少言不思,即少谈话,不思考其他问题。

提醒:进食时注意力过分分散,边进食边阅读书报、打电话、看电视或思考问题,不但会导致胃肠血液供给不足,易引起胃肠道疾病,而且还会伴随一些相应的负面情感,使人心情不愉快,自然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在进食的时候,有人打扰,或有人催促、等候,也会使心情不快、急躁,从而影响食欲。

5.吃饭要细嚼慢咽

吃饭太快是给胃增加负担的因素。吃饭太快,会使咀嚼次数减少,唾液分泌也会减少,未充分咀嚼的食物将直接经食管转到胃内消化,久而久之,将增加胃的负担。

那么,为什么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呢?因为细嚼可促进唾液分泌,而唾液中存在的大量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初步分解,另外咀嚼的时间越长,不仅唾液的分泌越多,而且还会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多,从而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吃同样的食物,一人细嚼慢咽,一人狼吞虎咽,结果前者对蛋白质的吸收率为85%,脂肪为33%,纤维素为88%;而后者对蛋白质的吸收率为72%,脂肪为71%,纤维素为37%。所以我们在进食时应当提倡细嚼慢咽,尤其是患肠胃疾病者更应注意。

6.宜保持心情舒畅

人在心情愉快时,可使神经系统正常地活动,正确、有序地指挥支配着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十分有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对胃肠系统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慢性肠胃道疾病的康复。相反,在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精神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状态的今天,如果长期受控于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忧愁、悲哀、焦虑、气愤等不良情绪,再加上自身心理承受力又不强的话,非常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使胃肠道黏膜缺血,运动和分泌失常,易发生各种胃肠道疾病。

伴有不良情绪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受着身心两重的折磨,非常痛苦,情绪十分低落,学习、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必须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能引起不良情绪的环境刺激,这对于疾病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

7.宜保持口腔卫生

慢性胃溃疡、慢性胃炎是常见的多发病,而且每次发作,胃痛、难受、痛苦不堪。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这些慢性胃病的元凶。幽门螺杆菌进入胃黏膜后,引起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坏死等胃部溃疡病变,也可直接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造成炎性病变。患者在使用特种抗生素和含铋的药物后,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使溃疡愈合。但为什么许多患者往往没有过多长时间,溃疡和胃炎又发作了?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不洁的口腔内和污染了的牙刷上,暗藏着大量的幽门螺杆菌,牙缝以及牙刷深部所遗留的食物残渣,为这些病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条件。幽门螺杆菌随唾液和饮食进入胃内,是导致胃溃疡、胃炎复发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保持口腔卫生是多么的重要。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到每天刷牙二次(早、晚各一次),而且是认真仔细地刷,牙刷要定期换,久用不换,小心牙刷也会成为污染源。

8.日常注意保暖

人的胃肠有一部分紧贴腹壁,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通过腹壁而影响到胃肠。若腹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胃肠及其血管收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易发生痉挛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可诱发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还会加重慢性胃肠病患者的病情。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应该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趋暖而避寒,注意适当地保暖;在天气变冷时,及时增添衣服,尤其在秋、冬季和春季天气变化前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肠炎最容易复发或加重,在此时,患者更需注意保暖。

9.性生活宜节制

一般认为,有节制的性生活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人有益。但中医认为,肾藏精,过度的性生活,易耗伤肾精,使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脾阳,而致脾胃虚弱,加重病情,影响康复。所以,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人,性生活一定要有节制,勿恣情纵欲,影响疾病的康复。

10.适宜运动

缺少运动,是肠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肠胃病者加强锻炼,尤其是腹部锻炼,可以提高胃肠道的紧张度和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促进食欲,加强消化吸收,从而减少各种肠胃病的发作。

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体质及原来是否运动、运动的强度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时间要逐渐增加。运动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11.冬季宜科学锻炼

坚持冬季锻炼,不但能健身防病,还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效地改善机体的抗寒能力。

经常进行冬季锻炼,不断接触寒冷的自然条件,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使产热过程加速,散热量减少。同时血液循环系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血液重新分配的能力得到改善,既能使关节、肌肉运动器官等有关组织的血管扩张,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有利于加强产热过程,同时又能使位于体表的血管收缩,尽可能减少散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