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证是糖尿病的常见症候,调节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其饮食一要注意宜少忌多、宜素忌荤。少食米面淀粉类食物,因米面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而致血糖、尿糖升高。新鲜蔬菜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无机盐等,部分蔬菜有生津止渴,滋阴降糖作用,如南瓜、冬瓜、苦瓜、白萝卜、芹菜、扁豆、百合、山药、豆芽等。腥荤食物胆固醇多,易致血脂高并发心脑血管病。二要注意宜淡忌咸,过咸可加重心肾负担引起血管硬化。三要注意宜茶忌烟酒,茶能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喝茶可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改善循环机能等。烟可生火致癌,酗酒可助湿生痰损肝,使血糖升高。四要饮食宜多样化,合理搭配食物。多吃含铁与钙的食物。五要注意宜热忌凉、宜鲜忌陈,不鲜食物易致消化吸收不良。六要注意忌食甜食,甜食含糖量多,食后可加重病情。
2.起居有常
所谓起居有常,就是说要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起居,订出合理的作息制度,作为规律,坚持长期执行。人的生理活动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如日周期性规律、月周期性规律、年周期性规律等。这些周期性规律,是生命在长期形成的过程中与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相适应的结果。人类在太阳系中形成,生命离不开太阳。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一周为一年,地球自转运动一周为一日。地球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都造成地球某点与太阳相对位置关系的周期性变化。与这种周期性变化相适应,人的生理活动也形成了年周期性与日周期性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受到干扰和破坏,出现紊乱,就会影响健康,酿成疾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就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规律不受干扰和破坏,建立良好的、与外界相适应的生理活动周期。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强调生活要起居有常,认为“起居有常”是人能健康长寿而“尽终其天年”的基本条件之一。起居并不只是指起床睡觉,它还包括一天之内的其他活动。吃饭、工作、学习、娱乐、锻炼也都应该有常度。生活十分规律的人,这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甚至大小便也都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每日按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食,按时工作,按时休息,按时进行锻炼和娱乐,按时入厕,按时睡眠,等等。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值得注意。清晨起床之后,最好做一些室外活动,如体操、打拳、舞剑、快走、小跑步等,这些活动能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奋,使一个人的一天有个良好的开端,以饱满的精神投入一天的工作与学习中去。三餐饭按时吃,饭后休息一会儿,中饭后最好午睡片刻。晚间可安排一点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忌房事过度。《千金要方》中有这样的记载:“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恣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肾燥精亏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的性生活,不论男女,均易消耗体力,伤精夺液,虚火内生,致“火因水竭而益猛,水因火烈而益干”,使病人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影响病情转好。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节制房事,对老年病人来说应戒绝房事,才能保养肾气,巩固疗效。临床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古今中外养生家及长寿者,大都有一套完整而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起居养生措施和规律性生活习惯。现代养生学家提出的达到健康长寿的要求是:每天睡七八个小时,按时吃饭,每餐饭间不吃零食,少饮酒,彻底戒烟。控制体重,一般不超过正常人体重的20%或不低于10%,有规律地进行锻炼,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有规律的生活符合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大脑的健康,使人体新陈代谢正常,内环境稳定。相反,生活长期无规律,自由散漫,起居无常,精神过度紧张,长期过劳,暴饮暴食,大量吸烟酗酒,纵欲过度,不注意天气变化,不讲清洁卫生等,都不利于养生而可能导致早衰早亡。
3.气候变化须小心
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风霜雨雪常有变化,气候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认识,把这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个字,它是导致疾病的外因。春季不要过早、过快脱去棉衣,因为春季如不注意气候变化,很易患流行性感冒。外出时不可穿衣太少,以免着凉。盛夏季节要防中暑,要注意休息,可饮一些淡盐水,还要注意食品卫生,谨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秋天气温逐渐转冷,是哮喘病发作的高峰,胃溃疡病也易在此时发生胃出血或穿孔,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也比其他季节多,患各种慢性病的人要及时服药,注意预防。在严冬,气温下降可导致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或发生肺炎,气温骤降或有寒潮来时,能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4.注意睡眠
有规律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一般来说,睡眠时间应随着年龄增长而延长。66~70岁的老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70~90岁的老人,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9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每天睡眠10~12小时为宜。当然睡眠过多也不好。会产生“久卧伤气”的后果,应因人、性别及其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睡眠姿势以略为弯曲的侧卧有益于健康,侧卧又以右侧位为好,仰卧时应注意不要将手压在胸部。
糖尿病人的寤寐必须有时,醒时为寤,睡时称寐,寤寐必须相间,这是由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说:“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痛。”就是说,随着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阳消阴长时则眼闭欲寐,阴消阳长时则眼睁欲痛。睡眠应安排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人不宜夜间工作,晚问就寝不要太迟,以21时前就寝为好,白天午间再睡1小时左右。但上述时间不是绝对的,要根据糖尿病人的各自体质和特点决定。总的原则是以睡眠充足而不过分为适宜。睡眠不足和过度,都会耗伤精气,产生眩晕头昏、体倦乏力等不适的感觉。
睡眠必须有一个适于安寐的环境。夜间入睡后以不被吵醒为好。卧室要通风,夏季保持凉爽,冬季保暖。以房间内不安装空调设备为宜。因为用空调后室内空气湿度改变,特别会使糖尿病人感到口渴不适、头昏眩晕、神倦乏力。
枕头的高低和软硬程度对睡眠关系也很大。枕头过高、过硬不好,枕头过软、头部过于下陷也会影响睡眠。床铺不要太软,更不宜太高。床铺的摆设以头西足东为好。睡眠时,要避免受寒,忌卧处当风,但义要注意紧闭门窗会使空气混浊,这对人体健康不利。糖尿病病人的枕头可用药物保健枕头。在枕头内放入适量天然药物,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
睡眠差的糖尿病人要注意睡前调理。就寝之前,要使环境宁谧,卧室内尽量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宜暗淡。晚餐和睡眠之间应间隔一段时间。晚上进食、喝水都不要太多,因为胃中饱胀容易使睡眠不安。睡眠前不得多说话,更不要与家人剧烈争吵,恼怒、思虑、悲愤、大喜等情志过极或唱歌跳舞,都会影响入睡。就寝前可缓慢散步片刻,或作叩齿、咽唾等集中意念的动作,使情绪平和,身心放松,这样有利于入睡。睡前还可用温水洗足,按摩足心涌泉穴。睡眠差的病人,往往临睡前有紧张的心理,害怕晚上又不能人睡。有这样心理的病人,更应在心理上放松,并且有今晚就是通宵睡不着也无妨的念头,或许反而会有良好的睡眠。
5.要讲究个人卫生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疖、痈等软组织感染,故保持皮肤清洁非常重要。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床铺清洁平展。一旦发生疖、痈等,要及时处理。平时要注意清洁卫生,包括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卫生,要勤打扫室内外,及时清除垃圾和杂物,不使蚊、蝇有孳生场所。保持个人卫生,要勤换洗衣服、洗晒被褥、洗头、洗澡、修剪指甲,食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读书和点钞票时不要用手指蘸唾液的习惯,不使用不清洁食具,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这样可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保护牙齿,每日刷牙2~3次,刷牙要顺牙缝竖刷,每次刷牙时间最好不少于3分钟,选用的牙膏以含氟牙膏为最好,有预防牙齿龋坏的作用。阅读书籍半小时后即应休息片刻、走动走动、眺望远方,这对保护视力有利。
6.防止意外
人类死亡的原因,意外伤亡占第四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因此,要根据一切可能产生的情况和自身条件考虑,做事前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不要风风火火。关键是自己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
晨起防晕厥。夜间睡眠时,气血运行缓慢,起床后则通达全身。糖尿病病人多数有气血不足,若醒来后陡然下床,气血下行,未曾通脑,脑失所奉,神明失聪,可发生突然晕厥。因此,醒来时应先起坐于床上,稍作活动,然后缓慢下床。大便忌久蹲:糖尿病病人多数津液不足,大便干燥。大便时,应用心排便,勿看书读报,或思路纷纭,延长大便时间。久蹲不起,经脉阻滞,气血不和,便毕起立时,也会下肢麻木,加快下肢并发症的发生,或血不上供,出现头目眩晕。
老人防跌倒。老人患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如高血压、冠心病、足部病变、眼部病变等。因此,常见步履不便,反应较慢,易于跌倒。老人骨质松脆,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且愈合迟缓。因此,跌跤为老人安全之大敌。防止跌倒,除了日常多加小心之外,“持杖”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手杖长短,以肘臂下垂时刚好触及地面为恰当。持杖在手,站可倚身,行可助脚,雨天防滑,能大大增加安全性。
7.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机体容易感染,公共场所少去,天气变化时要注意防范,注意口腔卫生,按时清洁口腔。一旦发生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并向医生说明自己有糖尿病病史。
1.面宜多擦
擦面又称浴面,常以晨起时为主。浴面可以舒展面部皱纹,焕发光彩,振作精神,这对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自我安慰法。方法是双手搓热,放于鼻部两侧,中指置于鼻翼外,手掌贴面。以中指带动其他四指,沿鼻侧由下向上,擦至额部两侧,再分开沿两面颊部向下。这样可反复操作20次。
2.发宜多梳
梳发能够疏散肝火,明目清脑。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眼部疾病者特别适宜。方法是清晨以手轻柔梳理头发,由前至后。一般反复操作50遍左右。
3.目宜常运
又称运睛,具有保健眼目的作用。可于早晚及较长时间用眼后施行。方法是缓慢转动眼球,自左开始,然后向上、向右、向下、还原,14次后,调转方向,从右方开始,向上、向左、向下、还原再作14次。闭目片刻再睁开。
4.耳宜常弹
经常弹耳有健脑聪耳作用。方法是两手掌贴左右耳门,以食指和中指叩击后脑枕部,略略作响,每击七八次后手掌离开耳门一次,重复三四遍。
5.齿宜常叩
唐代诗人自居易有“叩齿三十六”的诗句,可见当时已经盛行。叩齿能健齿固牙。方法是上下牙相对叩击作声,先叩臼齿,再叩门齿,各18次。可于早晚施行。
6.舌宜舔腭
舔腭可生口中津液,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口舌干燥。舔舌又有宁心安神作用。方法是以舌尖舔上腭,自左向右、自右向左运动,各30次。并将口中唾液,汩汩有声咽下,以意念送至丹田。
7.腹宜常摩
叉称摩脐腹、摩生门,能顺气消积,疏通肠道。方法是搓热两手,相叠,直接或隔单衣,掌心按于脐部,逆时针方向转摩,先小圈,后中圈、大圈,各12次。
8.足心宜常擦
足心为涌泉穴,常擦有固肾强腰、交通心。肾、引火归元之效。晚间洗足后,以手掌心缓缓擦涌泉,先右手擦左足,后左手擦右足,以热为度,每足50次左右。
9.肢节常动摇
肢节动摇能活动关节,舒筋通络。方法是用两手握对侧双肩。先左后右向前转,左右各转24次。接着平稳坐好,提起左脚,脚尖向上缓缓伸展,快到伸直时蹬脚跟,做完5次,换右脚再做5次。
让烟酒走开
对普通人有一定程度害处的酒和烟,当然对糖尿病患者更是有害的。
1.饮酒的利与弊
饮一定量的酒精饮料,对糖尿病的控制不会出现不良影响。但是有一些患者饮酒精饮料,却不把实际情况告诉医生。事实上,患者如果想饮用酒精饮料,应该和医生商量后,按医生要求饮用。内服降血糖药的患者饮酒有时会出现严重头晕现象。有的患者在饮酒精饮料后,有时会出现低血糖症。有的患者由于很想饮酒,便将酒的热量计算出来,然后减少食物摄人量,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在饮酒前减少食物的摄取,会造成低血糖症发病率的增加。大量饮酒会造成糖尿病的控制紊乱,即使没有特殊的肝脏疾患的病人,大量饮酒也会出现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
酒精主要在肝脏内分解,理论上,1克酒精可产生29.3千焦热量。但是饮后并不是全部热量都能有效地被利用,约70%被人体利用。经常饮酒会使人放松注意力,使不少人的体重增加。因此,对饮酒者首先要注意观察体重的变化。控制不良的患者是否可以饮酒,需征询医生的意见。
2.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
吸烟最主要的害处是:
①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大约等于不吸烟者的数十倍;
②长期吸烟者多数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还可引起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