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11937500000023

第23章 “移魂大法”——刘备的驭人术与现代人才观(1)

1.以“心”驭人,借情感人

次日,玄德送使者回京,就拜表谢恩,并回书与曹操,只言容缓图之。使者回见曹操,言玄德不杀吕布之事。……彧曰:“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刘备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操从之)

玄德领(讨袁术)命,送使者先回。糜竺曰:“此又是曹操之计。”玄德曰:“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遂点军马,克日起程。孙乾曰:“可先定守城之人。”玄德曰:“二弟之中,谁人可守?”关公曰:“弟愿守此城。”玄德曰:“吾早晚欲与尔议事,岂可相离?”张飞曰:“小弟愿守此城。”玄德曰:“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后刚强,鞭挞士卒;二者作事轻易,不从人谏。吾不放心。”张飞曰:“弟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谏便了。”糜竺曰:“只恐口不应心。”飞怒曰:“吾跟哥哥多年,未尝失信,你如何轻料我!”玄德曰:“弟言虽如此,吾终不放心。还请陈元龙辅之,早晚令其少饮酒,勿致失事。”陈登应诺。

刘备屯兵徐州,吕布屯兵小沛,二人形成羽翼之势,令曹操大为苦恼。于是曹操召集手下的谋士,共同商议除掉吕布、刘备的计策。荀彧提出“二虎竞食”,要让吕布、刘备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这让刘备猜了个正着。

张飞当然非常赞成,除掉吕布正好泄他的私愤。刘备顾全大局,认为吕布现在是他有利的靠山,于是便语重心长劝解张飞,并且把曹操的阴谋告诉吕布,吕、刘联盟更加稳固了。

曹操见“二虎竞食”之计未成,又生一计“驱虎吞狼”,让刘备攻袁术,吕布生异心。这一次刘备没有拒绝曹操,就顺从了他的意思去攻袁术,然而谁守徐州呢?张飞请命,并发誓改掉恶习,保证完成任务。刘备正好有心教育张飞,就给了张飞这次机会。

刘备最善长“心治”。“桃园三结义”以兴复汉室为宗旨,以义结下关羽、张飞为生死兄弟,关羽、张飞就成了刘备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张飞武艺高强,正直忠诚,但是却爱喝酒,酒后逞强,常常殴打士兵,许多士兵都深受其苦,心底里渐渐怨恨他。张飞有时思考问题简单,做事不计后果,所以简单地以言语开导是不容易打动他的,必须寻找一种妥当的方式使他吸取教训,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发生。

刘备去南阳时,张飞是十分想表现自己的,所以主动请战保卫徐州,刘备给了他这个机会。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张飞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刘备的心里委实不放心,事情也正如刘备预料的那样,张飞果然自己先饮醉,又劝各将帅士卒饮酒,丧失了战斗力,终于坐失徐州,甚至连刘备的家眷也落入吕布手中。

面对刘备,张飞羞愧难当,欲拔剑自刎。刘备则以兄弟情义为重,及时地劝阻了他的行为,目的是给张飞一个深刻的教训,而在刘备心中,徐州的分量是比不上兄弟之情的。

在当代的企事业单位中,领导者们也要有针对性地教育有个性、有才华的下属。特别是在创业之初,要注重人才培养的不同方法。对于问题的实质和所处形势要充分估计,这样领导者也就会选出处理问题的灵活的方法。尊重下属,了解下属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为了下属的自尊而做出一定的牺牲,那么下属就往往会全力以赴,冲劲十足地为领导服务。

美国商业机器公司有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许多人向董事长建议把他革职开除,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没有受过挫折的常人。挫折对于有进取心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催化剂。

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往同等重要的岗位。这位负责人十分惊讶,问:“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董事长说:“若是那样做,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负责人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下属犯错误时,对于他的处理一定要慎重。许多领导人的处理办法就是狠狠地训斥,使下属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闷闷不乐,甚至心存报复之意,这样其实无助于解决问题。错误已经犯了,损失已成事实,领导者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尽可能减少错误造成的损失和避免重复错误。错误应该是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心胸宽广、真诚、有远见的领导者十分精通驾驭人才的方法。他们的工作以人为主,在赚取利润的同时,更关注人自身的发展,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人才采取不同的方法,还会视情况而调整自己的办事原则。

因此,应该用善意的态度去同犯错误的人谈话,鼓励他用积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像商业机器公司的董事长一样,通过有意识地原谅下级的过错和损失,维护下属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使其不致因错误或失败而灰心丧气。领导的鼓励将转化成强烈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以曲折之法驾驭人才,必得大益。

2.心心相印,风雨同舟

刘备当日看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个厉声言:“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刘备回头看那个人,只见来人身高八尺,豹头环眼,又燕颌虎须,声如巨雷,气势如鸿,相貌不凡,便询问其姓名,那人道:“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田产,以卖酒杀猪为业。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刚才见到你看榜文而叹息,因此相问。”刘备说道:“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现今听说黄巾军作乱,我有志要报国安民,感到力量不足,因此长叹。”张飞说:“我颇有资财,可以用来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怎么样?”

刘备听了非常高兴,与张飞同入店中研究,正饮间,只见一大汉推出一辆车子,来到店门口,放下车子,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拿酒来,我要急着去投军。”刘备见此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刘备就邀他同坐,问他姓名。那人道:“我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名云长,河东解良人,因为本地一豪门依势凌人,被我杀了。因此逃难江湖,五六年了。”

如果读完《三国演义》全书,便会赞叹刘备、关羽、张飞是何等的英雄,但在没有举事之前,其出身是何等的卑微:刘备以卖鞋织席为业,张飞卖酒屠猪,关羽成为逃犯,所以说,英雄人物、才智之士往往埋没于市井之间,越是乱世,越是明显。每当末世、乱世,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表现出体制僵化,法政荒废,上层统治者多为一些不学无术、玩事钻营之徒,腐败荒淫,造成朝政混乱,民不聊生,正直而又有才能之士往往被压抑在底层。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名创业者要善于在基层、在民间发现人才,大胆提拔人才。

事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理论型、实践型、专业型、开放型的人才等等。而在基层中的人才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外部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做到一些书斋型的人才所做不到的事。“人以群分”,被压抑在下层的刘备在市井间遭遇到类似的境况。与有着共同志向的关羽、张飞二人一见如故,坦诚相待,三位英雄结成志同道合的兄弟开始共同创业。

古代有科举,考中举人就是“人才”,就有官做。现代社会重“文凭”,有了文凭,似乎就意味着你比别人知道得多,其实不一定说明你的能力比别人强。索尼公司的用人之道,信奉“为才是用”,不以文凭论,尤其是对科技和管理人员的考核作用,主要看他们的实际才能如何,而不是仅仅重视学历。公司录用人员不管什么工种,提升职务无论职位高低,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试。一个人分配什么工作和提升某种职务时,主要依据他本人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大小来确定。能够做到这一点,在高度重视文凭的日本,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60年代,盛田昭夫曾经写过一本《让学历见鬼去吧》的书。在这本书里,他据事论理,斥责了日本流行的以名牌大学出身来评价人的观点和做法。他说,他宁愿将索尼公司的所有人事档案统统烧毁,以杜绝本公司因学历问题而产生的任何歧视。后来,他真的这样做了。盛田的魄力和独到见解在日本企业界引起了轰动,他也因此博得了赞誉。

正是盛田昭夫领导的索尼公司能够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正确标准,才使得索尼公司人才济济,逐步形成一支庞大的科技和管理人员队伍,而且个个是经营、综合能力特强的人。

3.同舟共济,秉持大义

二将方欲交锋,先主喝曰:“二子休得无礼!”兴、苞二人慌忙下马,各弃兵器,拜伏请罪。先主曰:“朕自涿郡与卿等之父结异姓之交,亲如骨肉;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当同心协力,共报父仇;奈何自相争竞,失其大义!父丧未远,而犹如此,况日后乎?”二人再拜伏罪。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苞曰:“臣长关兴一岁。”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回顾刘备这一辈子,基本上也没过上什么安稳太平的舒心日子。他曾多次陷于困境,但是每次手下众将士却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刘备周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究其原因,就是他平时能和众将士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为人处事的原则也为刘备化险为夷,从逆境中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同舟共济最好的证明。要不然现在酒桌上的饮食男女怎么动不动就把它作为谈话的主题,他们哥儿仨白手起家,共同奋斗,从普通的小老百姓到后来取得的王侯爵位,哪一步不是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手足之情的体现?回想起他们携手走过的日子,真谓充满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关、张二人的先行一步,让刘备“安忍独生”!也顾不上什么大将风度了,整天哭天抹泪儿的。当他看到兄弟的两个儿子关兴、张苞也出息得像个人似的,就好像喝了云南白药,心里的创伤也得到了一些弥补。然而关平、张苞却上演了一出为争夺先锋印而“耗子动刀——窝里反”的闹剧。您说,他刘备能不生气?他们老一代紧紧把住同舟共济这一美德不放,而到了儿子这辈就要失掉优良传统,这可不成,刘备绝对不会让“猪八戒啃猪蹄——自残骨肉”的事发生在自己身边。刘备成功的经验告诉他,此乃国之大忌,别说为关、张二位兄弟报仇了,连江山都得丢了。故此,刘备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了关平、张苞的“自相争竞,失其大义”的行动,对二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工作之后,使二人结拜为兄弟,“折箭为誓,永相救护”。从而,把这种刚刚萌芽的坏风气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止了它的泛滥,也为关兴、张苞二人在日后的工作中团结互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人会说:那刘、关、张三人是哥儿们,当然会同舟共济了,但事实上,刘备在对待蜀国的将士上也是如此,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刘备吃肉,绝对不会让他们喝汤;反之,刘备有吃不上饭的时候,众将士也不会把他给甩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和百姓之间,刘备仍信守着同舟共济的承诺。当阳逃命时,十几万百姓跟随他渡江,虽然当时形势万分危急,但是刘备也决不弃民先行。

刘备和众人同舟共济的感情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年代中得到了考验。这使得刘备所到之处,大家都能和他保持同一颗心,发挥协同作战的精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把自己和手下全体将士以及蜀国的黎民百姓看作是一家人,那可真是一条线上拴着一串蚂蚱,谁也蹦不掉,跑不了。在危险时刻,他不会为自保而舍众人于不顾;在太平岁月,他也会和大家共同分享快乐。所以,每每遇到困难,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大家都会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和刘备共同渡过难关。刘备也总是能够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刘备和众人的这种同舟共济的感情纽带也正是许多领导者所欠缺的。所以说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向刘备讨教如何才能增强个人魅力和集体凝聚力,就是要把自己作为群众一员,和众人命运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困境面前,更要保持这种密切联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困难自然会解决。

类似刘备这样同舟共济而取得成功在今天的商业界仍然可以找到影子。荣亲敬、荣德生兄弟所创办的荣家企业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1947年,荣氏企业的纱锭数占全国民营企业纱锭总数的22.9%;布机占17.3%;面粉生产能力占25%。同时,荣氏兄弟也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民族大企业家,有“实业巨子”的美称,在我国棉纺工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荣家兄弟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荣家兄弟的经营作风中集中体现了四个字——同舟共济。

荣家兄弟在同舟共济这一点上做得十分出色。首先,从自身做起,荣亲敬和荣德生一直是和睦相处的。他们从小是共患难的亲兄弟,深受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影响,友爱相处,在素质上各有特色,可以起互相补充的作用。荣亲敬办事果断、有魄力,荣德生考虑问题细致周密、配合默契,兄弟之间从未因财产、权力出现过任何磨擦。

荣家企业规模庞大,权力不集中是不行的。因此,将一切权力都集中于荣亲敬之手。但是荣亲敬事事与荣德生商量,互敬互助,同心协力,努力上进。荣家兄弟四十多年的经营生涯不但没有发生什么争执,而且在困难中能够做到互相支持,共渡难关。如1934年中国、上海两银行要荣亲敬将六月底到期应付的五百万元借款全部还清,使荣亲敬主持的上海各厂陷入困境。当时荣德生便将无锡各厂所存全部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快到期的借款,使荣亲敬化险为夷。还有一次,荣德生和东北某地签署了一项合约,在15天内向东北运送纱十二万包,由于运输出现了突发事件,将面临着毁约的损失。荣亲敬知道后,毫不犹豫地将为自己运输的车辆抽调出来,帮助荣德生及时履行了合约。

荣氏兄弟同舟共济的作用,无形中也影响了其他人,无论是他们的后继者荣鸿元、李国伟还是手下的得力干将汪孝礼、余钟祥、楼秋泉等人都将这种经营理念秉承下来,为了荣氏集团的发展而精诚合作,共同奋斗。

荣氏兄弟将同舟共济的经营传统坚持下来,他们懂得办企业需要靠工人出力。为此,在企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他们采取措施,改善了工人的福利待遇和劳动条件:他们对工作实行“膳食补贴”,当时工人在外面吃饭每月得五元左右,厂内搭伙只需三元六角;实行“暂垫衣服费用”,为工人统一做制服,职工的垫被、床单也由厂方统一垫钱,分期扣回;办“消费合作社”,出售便宜的零头布等;例假日厂内放映电影,票价便宜;产妇给三十天产假,还发给一半工资;厂内设立医院,给职工免费看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