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城画
11932900000012

第12章

如今这座已经残破不堪的庞大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风霜洗礼后,依然屹立不倒,向我们诉说着那段辉煌却也残酷的历史。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出罗马政府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工作是多么令人费解。罗马城对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的保护,从外表上看,我们基本上看不出政府对古迹采取了保护措施,这里所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种“放任不管,维持原状”的措施。所以,在历史古迹周围,我们常常见到的是一派杂草丛生,破败荒凉的景象。古罗马斗兽场更是如此,本来已经残缺不全的建筑,配上肆意生长的杂草,更加凸显出这里的荒凉,却也更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引人无限遐想。

开罗的大城小事

开罗,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北角,被茫茫的沙漠包裹着,阳光强烈,气候干燥。假如选择陆路前往或离开开罗,就必须在沙漠中行进。平坦的道路在两旁一望无际、翻滚起伏的沙海中延伸。周遭寂静无声,远处行进中的骆驼依旧慢条斯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旅途仿佛没有尽头。一种孤独感、自由感油然而生,这种让人既爱又恨的感觉,也许只有在沙漠中孤独地行进才能体会得到。正当我们开始出现视觉疲劳的时候,偶尔出现在小片绿洲上的白色别墅,宛如绿色浪花上翻腾起来的气泡,跳入我们的眼帘。好一幅奇妙的沙漠景致!

渐渐地,开罗的影子越来越清楚,一座千年的古城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叫做“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开罗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古老的城市。在这里,居民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市内既有苏丹·哈桑清真寺、艾资哈尔清真寺、萨拉丁城堡、阿布丁宫等古代伊斯兰建筑艺术瑰宝,又有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遍布全城的清真寺宣礼塔使开罗享有“千塔之城”的美称。

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古代建筑——开罗的大城堡,这个于12世纪便已建成的城堡,不但曾是中世纪时用以抵抗罗马十字军的堡垒,更可说是伊斯兰文化的桥头堡。走在其内,依然感受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这里有三座清真寺,当属上乘之作,其中最具宏伟气势的,便要数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它于1830年仿造土耳其蓝色清真寺兴建,以乳白色的雪花云石为主体材料,十分典雅。每当穆斯林聚集在这里作礼拜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一种莫名的感动。走出室外眺望山下,开罗市全景就在眼前。

来到开罗,看过了这里的景点,一定要去当地最繁盛、最古老的集市──汗·哈利里市场去看一看,同样可以感受到独特的阿拉伯风情。这个1382年便已兴建的市场,足有超过600年的悠久历史,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带,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

这块地原是法特梅三朝后裔的墓地,14世纪,当时埃及的统治者汗·哈利里以法特梅是叛教者,无权建墓地为由下令拆毁墓地,并出资在此建起一个市场,即汗·哈利里市场。现在,它已成为开罗古老文化和东方伊斯兰色彩的一个代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市场旁边还有著名的艾资哈尔清真寺和侯赛因清真寺。

市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店铺,在这里你可找到各式各样的工艺作品,手工精细的铜器、用芦苇草制成的草纸画、香料、香水和雕刻品……只要你能想得到,能代表埃及和开罗特色的物品,在这里都能买到。即便你在来之前已经下定决心要捂紧钱包,不再被“忽悠”,但是一旦进入市场,恐怕不用卖主“忽悠”你,你已经控制不了强烈的购物欲了。当然,在付款之前一定要讨价还价,因为了解这里情况的人都知道,卖主们开的价从来不是最后的成交价,这里面有很大的讨价还价的空间,如果你不还价就买下,那最开心的当然要数卖主了。所以,汗·哈利里市场绝对是我们练习砍价的好地方,这里从开门到结束营业,砍价声此起彼伏,而且各种语言都有,好不热闹。在这里买东西,一定要头脑冷静,抱定一个字——“磨”,等到双方都口干舌燥的时候,价钱也就差不多了。

另外,除了在这里享受购物和砍价的乐趣之外,不妨走进地道的咖啡店中,品尝一下地道的开罗口味的咖啡。其中隐藏在市场内的一间名为Cafe Waly Elnam的咖啡店就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坐一坐。

这间有超过50年历史的小店门面虽略显破旧,却布置得金光闪闪,加上独具特色的阁楼,跟集市的格调很相符,坐在楼上露台位置边喝茶边看人群在狭小街道上川流不息,别有一番情调。店里的伙计非常友善,会向你热情地推荐不同味道的饮品,除了可口浓郁的土耳其咖啡之外,大红花茶和名为Helba的香草茶都值得品尝,加奶的Helba味道苦中带甜,据说对肠胃很有益处,若要体验地道的开罗风味,一定要品尝一下。

这样的开罗是不是和你想象的不一样,除了人尽皆知的金字塔,开罗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究。

尼罗河母亲

提到埃及,总不自觉地和“神秘”这个词联系起来,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故事,奇异的金字塔、令人费解的狮身人面像、美艳动人的埃及艳后,还有千百年来奔流不止的尼罗河。

早在6000多年以前,埃及人的祖先就在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它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沿岸就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70多座,犹如一篇篇浩繁的“史书”,在这里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6671千米的尼罗河创造了金字塔,创造了古埃及,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尼罗河是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发源于赤道南部的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开罗城就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入口处,是辽阔的非洲大陆上最壮观、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城市。开罗城正对尼罗河西岸的法尤姆绿洲,它是法蒂玛王朝曾经辉煌的证明。尼罗河就在这里分岔,流入地中海。这块季节性的肥沃土地数千年来一直养育着埃及人。数千年来,住在河岸边的人们,沿用着祖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依靠着定期涨水泛滥的尼罗河生活。尼罗河滋养了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在我们的印象中,河水泛滥无疑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是这对于世代靠尼罗河生活的埃及人来说,泛滥的尼罗河给他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丰收和希望。相传,女神伊兹斯与丈夫相亲相爱。一日,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泪水落入尼罗河水中,致使河水猛涨,造成泛滥。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为此举行盛大的欢庆活动,称为“落泪夜”。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尼罗河深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