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城画
11932900000011

第11章

美人鱼的故事相信我们都很熟悉,美丽的人鱼公主,为了爱情,宁愿牺牲自己。这个流传世界的童话故事,至今仍然是我们童年时代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美丽的人鱼公主为了得到人类的爱情,她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用美妙的声音从女巫那里换取一双陪伴王子能行走的脚。她宁可自己变成泡沫,也不愿用王子的鲜血使她恢复原形,美人鱼为爱牺牲,最终化成了泡沫,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小美人鱼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1837年创作的《海的女儿》中的童话人物。为了纪念安徒生和他对丹麦文学和世界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丹麦雕刻艺术家艾特瓦·埃里克森于1913年根据这个童话形象雕铸了这尊高1.6米、重175公斤的“小美人鱼”铜坐像。小美人鱼的铜像于1913年8月25日被安放在哥本哈根朗格利尼码头的一块岩石上。美人鱼公主高高地坐在岩石上面,凝视大海,若有所思,铜像与人体大小相近,她神情宁静,面容略带几分羞怯,在眉宇间稍带几分忧郁。她披着美丽的长发,含着深情的双眸,终日凝视着大海,就像凝视她心爱的王子。如同伦敦的大桥,巴黎的铁塔,美人鱼铜像已经成为了哥本哈根的标志。

然而人鱼公主的故事似乎没有打动所有的人,总有一些人喜欢搞恶作剧,在2003年9月10月,美人鱼雕像被人抛入大海。丹麦警方经过长时间的搜索,终于找到了被严重损毁的雕像。经历大难的美人鱼雕像立刻被送至丹麦著名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的工作室进行修复。埃里克森和其助手在随后的一个月中细心地将雕像的受损部位进行了复原。

而在此前,美人鱼雕像曾三度遭人“解体”,第一次在1964年4月24日被人切下头部,所幸后来被找回。第二次是1985年,美人鱼雕像的胳膊被锯掉。第三次是在1998年1月5日,美人鱼头部再度被盗,幸好雕刻家的模具还保存着,才使雕像得以复原。

玫瑰堡由城堡和花园组成。城堡于1606年—1634年由国王克里斯廷四世建造,他非常喜欢这个城堡,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即使是在1648年他70岁即将去世之前的冬天,还要从西兰岛北部回到玫瑰堡。现在这里是丹麦皇家博物馆,有丹麦皇室的收藏,包括四个世纪丹麦君主的藏品,在皇家宝库各种收藏品中我们能看到王冠和王室徽章。

在哥本哈根很少有一座喷泉能像吉菲昂喷泉那样给人视觉的震撼,顺着山坡而建的雕塑本身就让人仰视,半身袒露的吉菲昂女神表情刚毅果敢,发辫在疾风中扬起,左手扶犁,右手挥鞭,驾驭着四只奋力拉犁的壮牛,泉水从牛的鼻孔和犁铧间喷射而出。在灵秀的教堂映衬下,整座喷泉气势磅礴,充满了力量的美。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北欧神话:古代瑞典有个叫戈尔弗的国王,为博美人一笑,什么点子都想得出来。戈尔弗国王对整天郁郁寡欢的吉菲昂女神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给你一昼夜,从我的国土上任你挖土,挖走的土都属于你。”这个吉菲昂女神索性将自己的四个儿子化做四只神牛,套上犁铧,居然24小时就挖走大片的土地,这就是今天的丹麦的西兰岛,包括了哥本哈根和周围大片的土地,总面积达7435平方千米。而瑞典国土被掏空的那部分变成了维纳恩湖。翻开地图看看,就会发现西兰岛的海岸线和维纳恩湖的形状真的太像了。如此看来,吉菲昂女神应该是丹麦创世纪的女王了。

即使到了今天,丹麦还是由女王统治着。吉菲昂喷泉边上就有一个皇家码头,每次玛格丽特二世女王出访都是从这里上船或上岸的。而女王居住的阿美琳堡宫也在不远处,从吉菲昂喷泉出发,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抵达。到阿美琳堡宫一睹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几乎成了哥本哈根旅行的“必修课”。皇家卫兵头戴熊皮帽,身穿镶着金纽扣的古军装——黑上衣(节日时穿红上衣)、白条边的蓝裤子,脚蹬大皮靴。身前交叉着白背带,身后挂着剑和匣,一个个活生生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锡兵。但是,这些卫兵绝不仅仅是装装样子而已。丹麦人永远记得他们在1940年4月9日的英勇事迹。当时纳粹分子入侵丹麦,这些卫兵举枪瞄准并且开火,双方都有士兵阵亡。

仲夏夜之梦

6月23日,这是丹麦,也是北欧最富有特色的节日。这一天不放假,但是所有的丹麦人都会聚集在一起迎接6月24号——一年中白天最长、最明亮一天的来临。由于北欧的冬季黑夜特别漫长,所以白昼最长的一天对于他们便有了特殊的意义。在北欧,白天对于当地人来说是可贵的,北欧大部分地区每年从10月到次年的4月之间,几乎半年见不到阳光,而6月24日正是夏至,是白天最长、阳光最充足的一天。夏至日这天自然成为人们大肆狂欢、通宵享受的一天。但是,北欧各国的庆祝活动却不尽相同,各自有着自己的精彩。

每逢6月23日的傍晚,丹麦人都来到海边,搭起高高的柴垛,把扎好的“巫婆”架在柴垛顶上,巫婆象征着黑暗和邪恶,太阳下山后,人们便点燃篝火,火焰熊熊,冲天而起。人们以这种方式挑战黑暗和邪恶,迎接光明与正义。这时,人们齐声唱起古老的歌曲。数以百计的男女老少围在篝火旁,歌声庄严而嘹亮,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个晚上,丹麦海滨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堆熊熊篝火,人们席地而坐,喝着啤酒,一直玩到半夜。

夏至节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可以追溯到5世纪。它本来是个宗教性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基督施洗者约翰的生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古代又叫圣约翰日。圣约翰比耶稣早6个月出生,并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礼,所以基督教称他为耶稣先行者。圣约翰随圣母马利亚一起受到神的恩惠。后来,他因指责希律王而被杀害。罗马教会把6月24日作为宗教节日庆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失去了宗教色彩,成为民间庆祝光明和万物繁茂的盛会。

这一节日主要是在北欧比较盛行。但是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英国、奥地利等国也将这一天作为夏至节,夏至节的前一夜称为仲夏夜。

说仲夏夜是一个节日,不如说这为人们尽情地狂欢创造了一个机会。阳光象征着美好,代表了希望,人们用仲夏夜表达自己对美好和希望的向往,同时也利用仲夏夜为自己享受篝火和狂欢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罗马是很多人这辈子最想去的地方之一,脚踩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你就与历史连接在了一起。这里的建筑、这里的雕塑,甚至这里一块小小的铺路石,背后都隐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罗马这座城市,最有价值的就是历史,它没有纽约的绚烂多彩,没有哈瓦那的热情豪放,罗马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历史和那些耳熟能详的浪漫故事。

最新的调查显示,意大利男人是世界上公认最帅的,罗马作为意大利的首都,帅哥更是扎堆。罗马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艳遇几率最高的国家,走在罗马的街头,不小心就会有艳遇找上门,这恐怕也是吸引着人们来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教堂知多少

罗马城内共有大大小小的教堂700多座,多如繁星,遍布罗马城的大街小巷。站在高处向下望去,那些数不尽的尖顶建筑都是教堂。在罗马,保存最完好、最为宏伟的建筑,就是教堂。之所以这里有这么多的教堂,与罗马人的信仰有关。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信仰基督教,去教堂作礼拜已经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些形态各异、规模不同的教堂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罗马人最平常不过的生活轨迹。

在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就在这里。梵蒂冈面积仅为0.44平方千米,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教皇避暑胜地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特韦雷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另外,有一条“密道”从著名的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冈城内。

之所以在讲到罗马的时候提到梵蒂冈,是因为我们无法绕开它不谈。梵蒂冈实质上是坐落在意大利境内的“国中之国”,这个国家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矿产资源。国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譬如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统统由意大利供给。梵蒂冈建有火车站,通过862米长的铁路联结罗马城内。这个国家也没有军队,仅有一支人员寥寥无几的警卫队在负责国家的安全工作和保卫教皇的安全及参加宗教仪式。

来到罗马,梵蒂冈是我们必去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等宫廷建筑,大师米开朗琪罗在这里创作了许多壁画;还有梵蒂冈博物馆、图书馆与美术馆中藏有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珍贵文物和艺术作品。

梵蒂冈是全世界天主教徒心中的圣地,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教皇是国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教皇由参加教皇选举的枢机主教中的2/3选票选出,终身任职,枢机主教团是教皇的咨询机构。教皇的选举是梵蒂冈神圣而庄严的事情。由于教皇的任职是终身制,新任教皇的选举均在前任教皇去世后才慎重举行。新任教皇必须得到2/3以上的选票才能当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梵蒂冈有它自己的一整套机构和部门。教皇的咨询机构是枢机主教团,由红衣主教、副主教和神父共145名组成。梵蒂冈和上百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世界各国天主教会的领导中心。教皇下设有教廷国务卿并设有10个圣部,每个圣部负责处理一项宗教专门事务。此外还有秘书处、法庭、专门办公室等。

梵蒂冈也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信、民政机构。在许多国家有大量的土地和投资,又有大量黄金和外汇储备,是一个庞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

走遍罗马

在电影《罗马假日》中,赫本扮演的公主为了逃避枯燥的宫中生活,偷偷溜出了皇宫,遇上了记者乔。在许愿池旁的一家理发店中,公主把一头浓密的长发剪掉,清新简洁的短发更突显了公主的顽皮俏丽。而偷偷跟着公主的乔就隐藏在许愿池边的人群中。在这一段影片中,公主和乔无疑是两个主角,但是作为配角的许愿池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部影片成了人们了解、认识罗马的一个窗口,跟随着男女主人公,观众们把罗马城的著名景点游览了一遍。

许愿池边 “背对着许愿池,手握一枚硬币,心中默默许下一个心愿,然后把硬币抛入许愿池中,你的愿望就会实现。”正是由于有很多人相信许愿池,许愿池边的人才会总是那么多,许愿池中才会有数不清的硬币。世界上的很多城市都有许愿池,但是罗马的这个许愿池无疑是最知名的一个,也是人气最旺的一个。

罗马的许愿池,原名特雷维喷泉,传说会带给人们幸福,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驾驭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每一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栩栩如生,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礁石。喷泉的主体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间、礁石之间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汇集于一处。这个雄伟的喷泉雕刻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立着的是海神,两旁则是水神;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喷泉的设计者是沙维,于1762年才完工,因此是罗马喷泉中比较年轻的一座。

西班牙广场上 在罗马城中,有一个著名的西班牙广场,这里不论何时,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如果你想在罗马找寻前人的足迹,来西班牙广场总没错。

西班牙广场上的咖啡馆是济慈、拜伦、雪莱等文人最爱去的场所,特别是位于Condotti大街上的Cafe Greco,这是罗马最古老的咖啡馆。Cafe Greco不但是诗人聚集之处,各地的艺术家也常在此一展才华。意大利雕刻家卡诺瓦、丹麦雕刻家杜巴森,作家易卜生、果戈理,音乐家肖邦、白辽士、比才、李斯特都是这里的常客。由于附近艺术家云集,通往西班牙广场的Babuino街也被誉为罗马艺术家气息最浓郁的街道。

穿过广场,绕过破船喷泉,眼前会出现一个熟悉而亲切的花店。那是《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曾经流连的地方。店老板向她推销鲜花的声音仿佛仍在耳畔萦绕:“鲜花配美人,买一束吧……1000里拉……800里拉……好吧,700里拉,不能再少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赫本和派克已逝,但是这个花店依然如故,赫本买过冰淇淋的冷饮店也还是原来的模样。大红色、粉红色和黄色的杜鹃花盛开在每一级台阶上,每一级台阶上都坐满了人。也许坐在这里的每个女孩子的心中,都希望能够遇见一个像“乔”一样的男人。

角斗场中 罗马有句名言:“角斗场毁灭的时候,罗马就会毁灭,那时也就是世界毁灭的时候”。罗马的角斗场,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景点,也是在明信片上频繁出现的罗马景点之一。

在古代,斗兽场是贵族们进行残酷娱乐的地方。坐在看台上麻木不仁的贵族们,迫不及待地欣赏着人与兽的残酷对决,血淋淋的场面刺激着他们的感官,但是却不能唤醒他们的良知。不幸被选中的角斗士们,为了唯一的生路,只能拼死一搏,虽然他们取胜的几率几乎为零。站在斑驳的石墙下,我们仿佛已经听到了当年那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和勇士们激烈的搏杀声。

进到角斗场中,我们会发现角斗场的最底层是相连通的,有点像地下洞穴。有几个进场的入口,结构和现代的体育场有些类似。根据观赏者阶级等级的不同,这里的观看席位也分为不同的等级。仅凭想象,我们恐怕很难想象得出以前的搏斗场面是怎样的,场内凹凸不平,巨石裸露,那些鲜血淋漓的血腥场面又是如何博得众看客的欢呼声?即使强壮的勇士能将凶猛的野兽杀死,侥幸逃脱野兽尖利的恶爪,但没有君主的恩赦,是没有人能活着走出场获得自由新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