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城画
11932900000013

第13章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都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法老时代,尼罗河泛滥时,人们就在家中修补农具,为即将到来的耕种作准备。他们还划着纸莎草船在洪水中穿梭,捕鱼或观察水情,并趁这个时候采摘成熟的葡萄。他们捕杀河马,却从不惊动同样威胁着沼泽生活的鳄鱼——它是神圣的动物,是水神索贝克的代表。据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不过据记载,到公元前3000年,连续几次的泛滥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促使人们探索并学习如何使用人工灌溉设施以渡过难关,于是蓄水池、堤坝和运河,尤其是运河开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人用陶罐从运河中打水浇灌远处的农田和果园。著名的法尤姆绿洲作为农业省份而欣欣向荣的那个时期,正是依赖于第十二王朝的法老们所开凿的巴赫尔尤斯运河。

人工灌溉设施当然不足以改变劳作的季节性,收获仍然要在尼罗河干旱时进行。众所周知,古埃及的历法正是根据尼罗河的泛滥周期来计算和命名的。第一季阿赫特季是泛滥季,从天狼星——古代埃及的北极星与太阳同时出现在东方天际的那一刻开始,持续大约3个月。随后进入佩雷特季,即生长季,此时农人便开始一年唯一的一次耕种和等待收获的日子,这一季长达5个月。最后一季是干旱的舍毛季,始于亚麻收获的时节。亚麻既可做生者的衣服,也可做死者的尸布。它还被用于编织渔网,种子则用来榨油。亚麻之后是麦子,有酿酒的大麦和做面包的小麦。男人收割,女人扬场,然后送入圆锥形的粮仓。每一袋都有书吏将之记录在案。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对埃及的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埃及的莎草纸是当时最先进的书写载体,比我国蔡伦的纸还早很多年,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献。而制作莎草纸的原料纸草就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莎草是一种形状似芦苇的植物,茎呈三角形,高约五米,近根部直径六至八厘米。使用时先将纸草茎的外皮剥去,用小刀顺生长方向切割成长条,并横竖互放,用木槌击打,使草汁渗出,干燥后,这些长条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后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但由于纸草不适宜折叠,不能做成书本,因此须将许多纸草片粘成长条,并于写字后卷成一卷,就成了卷轴。

“年复一年

你带着白浪滚滚而来

……

糕饼和蜜酒

丰饶和喜悦

盛大的恩典自你而来

啊,尼罗河……”

千百年来,埃及人用这样的诗来歌颂养育他们的母亲——尼罗河。

啪啦啪啦樱之花

京都位于日本列岛中心的关西地区,为盆地地形,面积约为61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50万,是有名的历史名城。794年成为日本首都,名为“平安京”,直到1869年日本迁都到东京为止的1000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自建城以来,京都就作为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市民们继承了其优雅的传统。京都有数百间有名的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拥有日本两成以上的国宝,1000多年的历史培育起来的古都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春天樱花绽放的季节,满天飘落的樱花,像是被施了魔法的雪花,从树梢飘落下来。一树树的樱花,仿佛一团团粉红色的云,飘在山坡上、马路边、公园里、庭院中,甚至田野的沟沟壑壑间。走在落满樱花的小道上,浪漫的气息扑面而来。日本古语中的“樱时”表示春天。赏花的历史悠久,一般认为源于平安时代宫中举行的樱花宴。1598年,丰臣秀吉在醍醐寺举行的“醍醐赏花会”,以其豪华而名载史册。赏花成为平民百姓的例行娱乐则是江户时代以后的事,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生动地描绘了江户市民的赏花情景。

一进入3月,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就开始盼望着樱花的盛开。等到天气转暖,第一朵樱花终于在料峭的春风中绽开笑脸,一年一度的赏樱活动便从此拉开了序幕。报纸上,电视里,不断传出“某地樱花盛开”,“某日举办樱花祭”的消息,欢天喜地的日本人装扮一新外出赏樱花,女人们穿上和服,小孩子花枝招展,连宠物们也穿红着绿,喜气洋洋。随着樱花由南向北次第开放,整个日本列岛便沉浸在一片花的海洋和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

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樱花的描述比比皆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咏樱之作。日本古代文学经典《古今集·春歌》中咏樱的诗词就有70首,占了文集的绝大部分篇幅;江户时代著名诗人松尾芭蕉的不少俳句也都是以咏樱为题的。

在春天里观赏樱花,是全体日本人的一大盛事。规格高的称“观樱会”,皇室和内阁总理大臣招待数千名各界人士和各国大使的盛会也属此例。而日本普通民众赏樱也很少有独来独往的,大多是成群结队,全家老少集体出动。他们一改平日独来独往、忙忙碌碌的常态,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抑或左邻右舍相约一起,少则数人,多则几十人,事先准备好吃的喝的用的,占好赏樱之地,聚集于樱花树下,充分享乐。正规的赏樱会有组织者的致辞等一定程序,家庭亲友式的赏樱活动则比较随便,没有固定模式。

人们在樱花树下吃菜喝酒,高谈阔论,唱歌跳舞,不亦乐乎!喜欢音乐的年轻人当然忘不了带上音响设备和心爱的乐器。他们在麦克风前引吭高歌,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欢快的气氛充满着每一个角落。一向以环境宁静著称的日本,在这个季节却一片欢腾;一向追求高效、快捷的日本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缓解精神的压力,增进彼此的交流。在这种“好花共赏”的全民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人人皆欢乐。

樱花谢世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纷纷飘落,树下便响起一阵阵欢呼声。日本人称这种缤纷落英为“花雨”。眼看着心爱的花儿随风飘逝,他们不仅没有黛玉葬花的伤感,还以沐浴在这种花雨中为幸福快乐。日本人欣赏的,正是樱花这种“轰轰烈烈而生,从从容容而去”的生命态度,这也与日本人拼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观不谋而合。

京都的岚山和因世阿弥所作谣曲《樱川》而出名的茨城县樱川等每每因赏花客云集而热闹非凡。

岚山位于京都西郊,海拔382米,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以春天的樱花和秋天的枫叶而闻名,东南不远处有桂离宫,是著名的观光胜地。过去的王公贵族经常在岚山脚下的大堰河轻舟荡漾,欣赏岚山四季的美丽景色。淡红娇嫩的樱花令人陶醉,艳丽如火的枫叶犹如悬挂的浮云。154米的渡月桥架设在保津川上,成为岚山的象征。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岚山隐约如黛,松樱密布;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细雨中,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乍暗时,峰峦为翠,时有禽鸣,不觉间幽静出尘,诗意盎然。桥畔有岚山公园、龟山公园和天龙寺。山中有大悲阁、法轮寺、小督冢等名胜古迹。大堰河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两岸山上松柏青葱茂密。山下竹林片片,一阵细雨过后,轻纱似的薄雾飘忽飘忽地缠绕在岚山峰顶。在岚山附近的“岩田山自然游园”里有一百多只猿猴,它们会调皮地向来往游客乞食。

此外,京都还有一些赏樱的好去处。如圆山公园,成片的“枝垂樱”足有二百多年树龄,枝条柔软飘逸如秀美的长发,迎风飞舞,是樱花中的珍贵品种,这个公园也因此成为日本国家级名胜。

仁和寺以高达2米的樱树群著称,淹没在遮天蔽日的花丛里,自有一种静谧之美。

“哲学之路”位于若一王子神社和银阁寺之间,是一条长约2千米的散步小径,因哲学家西田几多太郎曾在这里散步思考而得名。路旁的樱花树是画家桥本关雪夫人所赠,春季“关雪樱”争艳,夏季萤火虫飞舞,可谓一年四季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