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打开疾病密码(现代健康丛书)
11873200000026

第26章 男女老少“吃”健康(9)

所以我建议:

1、大家喝奶相对起来数量比较少,最好还是喝全脂奶。低脂奶、脱脂奶适合特殊人群需要。

2、每天最少喝两杯奶,鲜奶和各种乳制品也可以搭配起来喝。

3、可选择加巧克力、果味等的花色奶,来克服乳糖不耐受或吸引孩子喝奶。切忌,喝奶时不要空腹,要跟别的食物搭配起来。

一岁以内喝母奶

众所周知,最适于婴儿的天然高级营养品就是母乳,它所含的营养成份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也是最符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乳具有无可替代的免疫力。初乳是宝宝的第一剂疫苗,因为母乳中含有的各种酶、免疫球蛋白、抗菌素、抗体及一些杀菌物质可以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和对各种感染的抵抗能力。

刚出生二个月以前的婴儿最好食用母奶,而避免喝牛奶。因为母奶是属于人体体内本身的物质,故不会被视为一种外来的过敏原看待,因此婴儿能够顺利吸收而不致引发过敏。但是牛奶就不一样了!它是属于外在的物质,即会被归类为一种外来的过敏原;如此一来,婴儿可能会受到这样的过敏原刺激,而产生过敏。

另外,喝母奶的小孩不容易胖。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婴儿喝母奶的时间越长,进入青春期以后体重超重的可能性越低。美国政府所做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喝母奶与喝奶粉的婴儿比起来,前者3到5岁时体重超重的可能性较低,但喝母奶乳的时间长短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再三提倡要建立“爱婴医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岁以内的婴儿要喝母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样能把母爱带给孩子。母亲喂奶,看看他,抱抱他,亲亲他,疼疼他,摸摸他,拍拍他,就这个母爱啊,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有了母爱,孩子的大脑发育好,神经系统发育好,而且心理性格好。科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起,母亲多拥抱他,多爱抚他,不但可以建立亲子间持久的亲密关系,而且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因为大脑将拥抱、爱抚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接受,导致一系列神奇的激素分泌,这些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

我们提倡一岁以内喝母奶,一方面是孩子对母亲奶汁的需要,一方面是对母亲的需要。缺少了母亲的奶,缺少了母亲的爱,下一代的心理、性格发育就容易出现偏差。现在很多少年犯罪、青年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环境有关。

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经发现,没有母爱可不得了。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留下了许多孤儿,这些孤儿怎么办呢?送到修道院,给他最好的牛奶喝,但是最后怎样?一年之内,一个一个接连死亡,死了80%。什么道理呢?

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批孤儿为什么死亡呢?因为没有母爱,没有拥抱。可他们的妈妈死了,有什么办法呢?于是决定让每个修女必须抱孤儿,从第二天开始,每个修女每天早晚各一次,轮流抱,一次20分钟。虽然抱孤儿的并不是他们的妈妈,但只要有人抱就行。奇迹出现了,很多孤儿马上心情就好了,安定了,有修女一抱,孤儿的死亡率从80%下降到20%。这充分说明了母爱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成人病”祸起肥胖

儿童长时间肥胖的不良后果是较早出现成年病。

最近有项调查发现,小学生肥胖、得高血压,中学生得脂肪肝、动脉硬化的越来越多。有一个小学生,六年级,体重198斤。还有一个初中的孩子,脂肪肝已引起动脉硬化。为什么?

有研究表明:儿童肥胖会较早的出现糖尿病,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的肥胖儿童虽不会在儿童期患冠心病,但可使患冠心病的年龄提前到青春期即将结束时。还会使肥胖儿童过早地出现高血压,以致成年时的高血压病治疗效果不明显。过多的高脂肪饮食,会使肥胖儿童较早地患有脂肪肝,以致于减肥治疗非常困难。如果肥胖儿较早地患有脂肪肝,就应先治疗脂肪肝。

有调查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明显偏高,中重度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30%,而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此外,最新资料表明,我国小儿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因此医生提醒,要有效防止儿童“成人病”的发生,首先要从减肥开始。

儿童得了“成年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肥胖,而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于是胖墩越来越多。主要是饮食过剩,吃油炸食品多,吃肉多,不爱吃蔬菜,另外不爱运动,在电视机和电脑前呆的时间太长。如果长期积累,造成营养过剩,肥胖起来当然相当容易。

小孩子毕竟自制力较差,家长就应该督促和监督,一是改善家庭的膳食结构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的食物,比如鱼肉一类油炸一类的高脂肪食品就应该少摄取。医生还认为,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外,还应该督促儿童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日摆脱成人病,用禁食和长跑等“残酷”办法让孩子减肥。孩子减肥不宜用饥饿或半饥饿疗法,不宜短时间快速减肥,并且严禁使用化学减肥药,某些缓泻剂和减肥茶也要慎用。

饮食上,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营养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能一味的大鱼大肉,“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给予孩子多样化的均衡膳食,肥胖孩子一日三餐应合理分配:早餐占35%,中餐占45%,晚餐占20%;限制主食量,换成小碗吃饭,食物切成小块。多吃蔬菜,少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在肥胖治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动上,可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爬楼梯等。

已经出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孩子,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和降糖药,不能放任病情发展。

总之,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可以为今后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家庭和社会均有利。

预防动脉硬化从儿童饮食抓起

当前,动脉粥状硬化性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性猝死所造成的死亡,在城市人口中占41%,在北京市占52%,已占人口死亡的第一位。

临床上,冠心病、脑卒中的所谓“突发”是动脉粥状硬化病变,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而并非无中生有的“突发”。此时,动脉粥状硬化早已是全身性多处病变了,而且动脉的狭窄程度至少已是50%,一般为75%~90%的狭窄,有的甚至是完全闭塞。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临床症状,不论症状轻重,动脉粥状硬化已经进入了中、重度病变。

那么,年轻人的动脉是怎样的呢?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时,美国对战场死亡士兵的尸检发现,在平均年龄为27岁的死亡者中,77%已有动脉粥状硬化表现,可见病变确实植根于青年。

病理学研究表明,动脉硬化的损害始于儿童期,甚至在婴儿期就已开始,并且导致动脉硬化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特别是不良饮食习惯大都是在儿童期就已形成,对日后的影响颇大。因此,防治动脉硬化要从儿童期抓起,目前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而防治的重点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和发现高脂血症。

儿童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重点是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和生活规律,以及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其中合理饮食至为关键。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丰富,加之独生子女群体中父母们的娇生惯养,不少儿童的饮食结构偏于高热量、高脂肪,由此使得营养过剩与营养不均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造成儿童期肥胖和血脂增高,必然使动脉硬化问题加重,令人担忧。

要预防儿童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父母们应在儿童的日常膳食营养方面要多下一些功夫,一方面应帮助和指导儿童从小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良好饮食习惯,做到品种多样,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一旦从小形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将对日后防范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肥胖等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重视儿童的膳食营养结构搭配:首先是热量要够,以粮谷为主,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其次是蛋白质适量,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蛋白质是不可少的,要尽量为儿童选择含优质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蛋、奶和瘦肉等。再次是鼓励儿童多喝汤,多吃菜,饭后再吃上1到2个水果,还要注意保证儿童机体的水分供应。

儿童期形成良好饮食习惯,胜过给儿童吃“补药”,有利于成年后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对动脉硬化的预防,降低肥胖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再看看,儿童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有一个重要的儿童动脉硬化研究。在对22000名青少年的长期随访研究中,2/3是白人,1/3是黑人。研究发现,在其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儿童尸检中,凡生前越胖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越高的,其主动脉内膜所见到的病变就越重。这进一步清楚证明了:动脉粥状硬化病变是起源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老年。因此,动脉硬化的预防必须从儿童抓起。

儿童饮食健康知多少

孩子的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每个器官在发育时都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营养的结构不合理,那么一些器官就有可能发育不完全,使孩子的身体出现疲倦、无力、抵抗力下降等症状,从而增加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