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打开疾病密码(现代健康丛书)
11873200000027

第27章 男女老少“吃”健康(10)

合理营养是保证孩子不再发胖的前提,对营养的需求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食物的量,即确定每天吃的食量大小。二是食物的质,在保证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力求食物品种多样。

据调查,我国一般儿童每日摄人钙量为0.3~0.4克。如果每日保证摄入牛奶400毫升可增加0.4克。然而幼儿肠道吸收钙时,要有恰当的钙、磷比例,否则肠道中的钙与磷会互相结合而排出。由于粮食中含磷甚高,所以要提高食物中钙的含量,不然会出现佝偻病。

食物的合理烹调可以增加钙的摄人。如将鱼制成酥鱼,即用葱、姜铺底,将鱼排放在上,加醋慢火炖烂,至鱼刺和鱼头都酥了,能完全吃下。鱼的刺、鱼头、鱼鳞都成为可食用的钙剂。又如醋泡蛋,使蛋壳中的钙溶解到醋中,将醋和蛋全都服用,可溶解的钙就能被利用。又如调肉馅时将虾米皮剁碎调入,虾皮的钙随之吞人而被利用。用压力锅炖肉鸡或肋软骨时,经常能将肉鸡的骨头炖酥了,鼓励孩子将骨头咬碎咽下,可以增加钙的摄入。

所以,家长经常注意食物烹调方法,能提高孩子钙的摄入量,但当钙的摄人实在不足时应补充钙剂。

孩子晚餐不宜吃得太少。“晚餐要吃少”的说法,是对成人尤其是指老年人而言的。但对少年儿童来说,则该另当别论了。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不论身体生长还是大脑发育均需大量的营养物质加以补充。一般人一日三餐的间隔时间是五六个小时,而晚餐距次日早晚时间隔有12个小时左右,虽说睡眠时无需补充食物,但孩子的生长发育却一刻也不会停止,夜间也是一样,仍需一定的营养物质。若晚餐吃得太少太差,则无法满足这种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生长。可见,孩子的晚餐不仅不能少吃,还应吃饱吃好。不过,也不是一概而论,还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定。

儿童想聪明多吃菜,蔬菜的营养与儿童智力密切相关。

在平时,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摄入,而忽视了维生素对儿童大脑的发育及与智力的影响。在新鲜蔬菜中,存在着大脑正常发育所需要的大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它们不但质量高,而且容易被吸收和利用。因此,家长们应尽量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

儿童忌常吃葡萄糖有不少家长疼爱孩子,把口服葡萄糖作为滋补品,长期代替白糖给孩子吃,牛奶和开水里都放葡萄糖。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口服葡萄糖甜中带微苦,并有一点药味,多吃几天孩子就会厌烦,影响食欲。若长期以葡萄糖代管白糖,就会造成胃肠消化酶分泌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导致儿童贫血和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缺乏而降低抵抗力。

改变饮食,提高IQ、EQ

当前的社会,压力非常大,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要想取得成功,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

智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IQ,情商就是EQ。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养育孩子时过分重视“智商”而忽视了“情商”。忽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就会造成孩子在长大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差,没有自信心。培养情商应该从小抓起。父母每天拿出20分钟的“特别时间”给孩子,在这一时间内,可以参与孩子的活动。如果孩子的行为得体,应当赞扬孩子,但要适当和诚实,避免过分吹捧;在这一时间内还要注意不要对孩子提问或发号施令。平时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成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增强孩子的情商。同时,孩子看电视太多则有碍于情商的提高。

智商是可以后天提升或增强的。根据近年不少研究显示,拒绝糖分、人造色素和高脂肪的食品,便有助提升智商。美国科学家过去曾对纽约一万名资质普通的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学校禁止饭堂售卖含附加糖分的食物,并规定学生不准携带含糖分的食物上学后,学生的成绩显著进步。当研究员禁止学生进食含色素和高脂肪的食物后,学生成绩再出现骄人进步。最近也有多国科学家发现,改变儿童饮食习惯后六个月,可以令他们的智商增加零至二十五点。

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给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但是,孩子教育问题是一个最费心思的问题,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父母对孩子情商和智商的培养,是决定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

科学家对我国三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有3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十八九岁的孩子中有60.7%的孩子不会调节心态。

心理平衡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确实,二三十岁的人,要达到非常高的境界、非常全面的水平,不可能。

健康的饮食可以使孩子身体得到充分的养料,而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毫无疑问,健康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但也往往容易被人忽视。长期患重病会对儿童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当孩子患病后,通常表现为易发怒、没耐性、精力和体力下降等。疾病不仅能暂时阻碍孩子的生理发育,还会影响他的心理发展。生病常会导致某些行为困难,也容易使宝宝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和自视过高的生活态度。生病期间得到优先的特殊照顾,也会使他产生不健康的想法,希望康复以后仍能受到优待。

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好坏颇受食物因素的影响。有位美国科学家发现,含糖量高的食物对忧郁、紧张和易怒行为有缓解作用,这可能与体内血管收缩素有关。当人吃过碳水化合物后,这种血管收缩素便会在大脑中不断增加。而碳水化合物消耗得越多,人们的精神状况则会越佳。

德国营养学家帕德尔教授研究发现,新鲜香蕉中含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类似化学“信使”,能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的神经末梢,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活,甚至能减轻疼痛和苦恼。倘若你遇到难题,思虑过度或紧张不安,甚至招致严重失眠的话,不妨睡觉前食用些香蕉、脱脂牛奶、冰淇淋等;或者喝一些加蜂蜜的麦粥,这些可口甜食将会帮助你顺利人眠,并且一夜睡得会更安稳些。

当心理孩子压力过大,情绪欠佳之时,此间体内消耗的维生素C要比平时多八倍。这个时候多食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或者服用适当的维生素C片,则常常能消除精神障碍,使心绪瞬间得以好转。

给孩子多吃些含维生素B类的食物,如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酿啤酒的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对消除孩子心情不佳、沮丧、抑郁症也有显著效果。

假如孩子无名火上头,无缘无故地乱发脾气,心绪不稳,甚至性格暴躁的时候,如果可以尽快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鱼干及虾皮之类,或者直接服用肠道容易吸收的钙片,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脾气渐渐变得好了起来。

健康教育,抓早抓小

人得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不健康的生活导致的。

每个人都知道,对于个人,健康最重要。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自己的健康,而且就是关心自己,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健康,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何保健。每当人们真正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时,一切已经太晚。一句话,我国国民大部份人对保健知识太缺乏。

健康100分中,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占了60分,而有些人的生活习惯往往是从青少年时就养成了。慢性病会经过时间的累积逐渐加重,小病不断又不加以重视的话,也许很快便发展成大病了。因此,如果在60岁前就按照健康规律去做,60岁后的发病率会降低许多。关注健康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而是一辈子要做的工作。如果从小就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能减少一半,寿命能增加10岁。

很多疾病植根于青少年,发展在中青年,发病在中老年。所以,预防的观念要从小培养。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疾病都呈低龄化趋势,体检中医生发现,得这些病的孩子多在十岁左右。

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多、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造成的。错了,完全错了!

研究表明: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造成的,而是因为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得病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

只要我们从青少年开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年时多储蓄健康,生命的春天将永远伴随我们。所以,预防“成人病”,儿童期是第一关。虽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预防就可以有效地控“成人病”的发生。不把好这个关,小学生患高血压就很危险。第二关就是中年快速进展期,男性以30~39岁进展最快,女性则以40~49岁进展最快。这个时期,承上启下,生活、精神压力最大,应当尽量按照健康四大基石去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而千万不要透支健康,储蓄金钱。第三关是中老年的发病期,这时期最关键的是要预防触发因素,防止发病诱因,如情绪激动、过度用力、体位变化等。

孩子的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每个器官在发育时都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营养的结构不合理,那么一些器官就有可能发育不完全,使孩子的身体出现疲倦、无力、抵抗力下降等症状,从而增加发病率。

合理营养是保证孩子不再发胖的前提,对营养的需求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食物的量,即确定每天吃的食量大小。二是食物的质,在保证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力求食物品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