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1179700000005

第5章 中央研究院迁台前后(3)

中国大陆,成了□□核弹研究的领军人物。这是国民党政权送给新政权的一份厚礼。

1948年秋冬之交,国内战争的焦点逼近长江,国民政府机关单位纷纷南迁。中研院植物研究所李先闻院士率家人先行离去。行前,他告别同人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劝他不要走,认为国民党失去政权只是改朝换代,共产党来了也同样要从事科学研究,没有必要千辛万苦地离开。其实,他的走是为了去台湾研究热带植物,他在台试验推广甘蔗的新品种已有数年,被台湾人誉为“甘蔗之神”。

11月,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翁文灏在南京的私宅召开谈话会,研究文物去向。与会者有故宫博物院和中博院的理事朱家骅、傅斯年、李济、徐森玉、杭立武等人,会议作出了选择精品文物运台的决议。初定精挑文物600箱,后扩大挑选范围,选出文物3824箱,其中北平故宫博物院2972箱,中博院852箱,还有中央图书馆及北平图书馆的善本图书和外交部条约档案等。与会者还提出利用此便,将史语所和数学所的图书、文物和仪器一并迁移到台湾,包括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铜器、居延汉简、宋代以来的善本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拓片七万纸、民间文学逾万册和中西文图书约十五万册,装了两千多箱。所有物资,分三批陆续运往台湾。12月22日,

国民党海军首次派出中鼎轮装载文物起航,由李济督运开往台湾,于28日抵基隆港。1949年1月6日,运载文物图书资料的海沪轮起航,9日驶抵基隆港。

中研院社会所所长陶孟和得知文物图书运台的消息后,在1949年3月6日的《大公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搬回古物图书》。他说,对于这种搬迁,“我们积极地反对,我们严厉地予以斥责。我们主张应该由政府尽速将它运回”,“这些古物与图书决不是属于任何个人,任何党派”,“它们是属于国家的,属于整个民族的,属于一切人民的”。选择弃暗投明的郭宝钧,也坚决反对文物运台,他后来在正式出版的考古报告这样写道:“……反动派已密谋逃窜,将古物、记录、正稿、图版等,皆劫运往台湾……我相信在不远时期,定能将这批宝贵遗物,重运归来。”

在这转轨易辙之际,史语所人心惶惶。1948年11月15日下午,傅斯年主持召开了所务会,夏鼐在日记中写道:“谓院方态度,不阻止也不鼓励同人及眷属避难离京。至于迁都问题,须由最高当局决定。又谓万一南京陷落,中研院中人为□□所欲得而甘心者,仅有两个半,即朱院长、傅本人,至于萨总干事仅能算半个。故傅云不能留在南京,以免落入□□之手。中研院即在□□之中亦必存在。惟史语所与社会所必须改组,语言及考古尚可仍旧,历史组必另派一唯物史观者来主持工作云云。”3对于自己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史语所,傅斯年也曾一度灰心。陈槃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