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台江
11681500000043

第43章 元宵迎吴颜民俗

◎王灵燕

春节后,家乡第一个集体自发的大型活动应该是"迎吴颜爷"了。为酒所酣的家父最喜欢带着年幼的我一路追随游行队伍,所以我颇有印象。

古代福州台江区境多半居住普通百姓,是生息商贾之所,是培植民俗文化的沃土;相对的鼓楼城内,自然是官衙,居住的多是王室、官员和兵丁。自元以降,特别是清朝五口通商以后,台江成了港口码头要地、内外货物集散场所和贸易辐辏的繁荣地区,随着万商云集和商业区域的出现,台江的民俗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为其服务的市井文化娱乐等也应运而生。例如"摆鳌山"、"迎尚书"等民俗活动,尤其是中选至后洲的元宵之夜"迎吴颜爷"习俗,都是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的。

话还得从唐五代时说起。那时闽王王审知有两名部将,一个名吴阳,一个叫颜平。他们随闽王王审知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入闽后在保境安民、开辟港口等方面屡有建树,因此受到了闽王的器重和喜爱,委以重任。

然而,正如常言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吴阳、颜平两人虽然都可算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却因贪杯好酒而有了瑕疵。他们常常因为酗酒而闹出事端。为此,王审知下令,平时不许他们饮酒,只许他们于每年的元宵节这天与百姓畅饮一番。

两位将军护境保民,浴血沙场,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便在台江中选盖庙建祠,取名:吴颜庙。庙里塑有吴阳、颜平的神像,尊为"吴颜爷"。当然也不敢坏了闽王的禁令,只于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开禁,让同是"壶中日月长,醉里乾坤大"的神与人,借此良宵来个一醉方休。并在每年的元宵节举行"迎吴颜爷"活动,百姓敬思两位将军英豪之特点,便加以模仿吴阳、颜平的酒醉形态,游走乡里,逐步形成吴颜爷民俗活动。

如今,吴颜庙(现为中选小学)庙门高悬"护国太平王"、"古迹吴颜庙"的门楣匾额,匾额四周以双龙戏珠的纹饰装饰,更显得十分庄严,具有王室的气派。庙内大堂中端坐着两位褐色脸面、浓眉大眼、身穿刺绣衮龙袍、头戴戏剧式王冠绣球帽、胸前飘着一尺多长美须的王者,其神情非常忠勇、威武,是该地吴、颜二神像。据说这也是福州最古老的地方神祇之一。

每逢元宵佳节,各境到处洋溢着喜庆吉祥之气,台江"吴颜迎神"祭庆活动更加浓厚。在吴颜庙前场地上,排列着用10多张桌子拼成"一"字形的祭台,并分列有两大祭台,台面上以大红绸布铺盖着,上面放着许多水果、糕点、鲜花、牲礼等祭品。更为令人眼花缭乱的是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规格的大红蜡烛成对成批地点燃着,每对蜡烛台下压有供奉者姓名的红字条,随着烛光闪耀,显得更加夺目。祭台两旁有迎神仪仗队分别站列恭候。队列前面第一个人擎着一面双龙戏珠的绣花杏黄色大旗,旗面上还绣出"护国太平王吴颜"几个大字。后面有两人各举着四角长形灯,灯上分别以大红色"吴"、"颜"二字贴在杏黄色灯面上。紧接其后又是两人各举圆围长形大灯,灯上也分别以大红色"吴"、"颜"两字贴在杏黄色灯面上,这两大圆灯比前四角长形灯要高大,由于这5人穿戴着皂衣隶服,一身戏剧服饰打扮,尤其显得像王爷出巡一样,很有气派。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乡亲们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闹。

历年来,正月十五吴颜庙里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各路酒雄群集,他们将福州出产的好酒,诸如福建老酒、四半、青红以及番薯烧等,一坛坛搬进庙里,大家开怀痛饮。一时之间,整座庙里划拳劝饮声掀瓦动地,酒气冲天,不消一会儿,但见满眼尽是步履蹒跚、跌跌撞撞的醉汉身影。在连绵不断的鞭炮声中,他们抬起吴颜爷的銮驾上街游行。当吴、颜的神舆从庙内抬到庙外场地时,随着巡游队伍的吹打演奏乐曲,扮演神道众相的人们舞动起来,霎时大小鞭炮响彻天空,整个庙会空前热闹,无不体现了民间民俗文化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从中选吴颜庙"起驾",直巡到保福山郭圣王庙(现福州第八中学),更衣"回銮"。意在镇邪恶,保境安民。

出巡时,神舆前进三步,又复后退两步,犹如醉汉踉跄举步。扛神舆的称作"马吏",黑布包头,黑裤褂,扎绑腿,穿麻鞋。神舆上绑成串大铜铃,摆动时啷啷不绝,嘴里还发出"吴颜爷没醉哦"的喊叫。坐在銮驾上的吴颜爷确实没醉,醉的只是他们自己。不过,万一有一个醉汉跌倒了,马上便会有另一个醉汉接替上去,因为他们要将游行继续下去,直至走完全程。像这样蜗爬龟行的前进速度,待他们回到庙里时,早已过了"雄鸡唱三唱"的时候,虽然是一派人疲马乏的架势,但他们个个都乐此不倦,整个过程都弥漫着酒味。

吴、颜二神的来历以及民间传说很多。另一种说法,依据清嘉庆年间大庙山《闽越王祠碑》文,认为吴、颜二神并非是两姓不同的历史人物,而是前汉时期闽越王无诸之孙吴岩王吴阳。《汉书·闽粤传》:"闽粤王无诸及粤东海王摇,其先皆粤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同时还说,"闽粤击南粤,无诸后闽粤王郢首恶,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汉立为繇粤王,郢之弟余善背汉,汉未发兵前,粤衍候吴阳在汉,汉使谕余善,不听,及横海军至,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粤军于汉阳,汉以阳有功,封为卯石侯"。清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俞樾于其《春在堂全集·记南台闽越王词》云:"嘉庆年间碑称两王(白马王与吴岩王)皆无诸之孙,白马王即繇君丑,吴岩王即吴阳,其说尚可采。"其实,民间之神传承已久,传说有分歧在所难免。在福州方言中,"颜"与"岩"谐音,无论是"吴、颜",还是"吴岩",其实就是福州的一位守护神,1000多年来,此种分歧从没影响到家乡父老对"迎吴颜爷"的热情和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