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台江
11681500000044

第44章 上元灯市

◎林建

关于元宵节,唐伯虎说"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欧阳修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看花灯,是元宵节一项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动。

在台江,元宵节是一个比除夕更热闹的日子。除夕的热闹是家人的团圆,街上则是冷清的;元宵节是看灯的日子,热闹是全城的。五彩的花灯从大街小巷一直延续到闽江边,逶迤而来,铺天盖地地横穿了整个城区。

元宵节,亦称上元或元夕,俗称灯节。旧制,家祠上供祖先,设宴过节;万寿桥头和中亭街南段之间设有灯市。凡新婚之女,娘家例必送灯,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尚未生育则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再未生子则送"橘灯",意为急了。送灯择日在正月十五日之前。从春节开始到元宵的晚上,台江各境街坊百姓组织的龙灯、舞狮、高跷等活动,锣鼓喧天,谁家放一串鞭炮,就在谁门前舞一回。在下杭路兴安会馆,每年元宵晚上,都举行灯会,展出各式大小宫灯,制作精美,有的绢画彩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有的纯用料珠串缀而成;有的用楠木透雕镂刻花鸟图案,衬以彩绸,灯光辉映,异彩纷呈,吸引区县群众前往观赏。

福州元宵灯会始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2年)。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为了对佛表示尊敬,明帝刘庄命令百姓元宵点灯。传至唐代就成了民间传统节日。关于闹元宵满楼悬挂彩灯的来历,史书多有记载。据《闽大记》载:福州"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福州制作的花灯,历朝都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乃"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的橘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

明代高秉《题台江别意饯行顾存信归番禺》诗:"东去台江应到海,唯因流水寄相思。"可以说明明代台江就是对海贸易的一个码头,只是当时的海上贸易不够发达而已。台江因占有地理上的优势,也就顺理成章很快地被发展成为福州市的商贸中心。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云集,上、下杭街商行遍布,中亭街商店林立。其时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燃灯的盛况可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明清朝赏灯热潮未减,台江坊间更出现灯市,从正月初二开始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南台台江汛昔日专售各种纸制花灯。挑的有八角灯、球灯、西瓜灯;扛的有关刀灯、龙抢珠灯,样式大多是表现民生场景;地上走的有猴骑绵羊灯、牧童骑牛灯、状元骑马灯;堂上挂的有宫灯、走马灯等。当时有首诗云:"华灯成市将元夕,色色精工费剪裁,几种寄供新岁玩,清光四壁照衔杯。"生动描出了福州灯市的盛况。

五彩花灯

花灯,既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艺术品,也拉动了经济。因此作为福州经济中心区的台江,以前有过兴盛的时日,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必然,给节日增添了浓烈的气氛,活跃了市场经济。事实上,台江以中亭街为中心,有人开始学习制作花灯技艺,也有了专业的花灯店铺,因为福州人除了在元宵节这个特定的日子要送灯外,还有许多时候要用上灯,比如建造房屋、乔迁新居、喜辰庆典,都需要"大红灯笼高高挂",就不要到较远处的南后街去买。后来,中亭街灯市逐渐转移到玉环路和台江路一带,并且还举办过几回福州花灯节,那盛况是屈居于陋巷中的南后街可望而不可即的。

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天下上元节之盛,无逾闽中;于十一夜已有燃灯者,至十三夜,家家灯火照耀,如同白日;市上则每家门首悬灯两架,十家则一彩棚。其灯,上至彩珠,下至纸画,鱼龙果树,无所不有。游人仕女,车马喧阗,深夜得散。大约至廿二夜始息。盖天下有五夜,闽中有十夜也。"从最后一句话里可知,福州人对于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特别盼望与珍惜,有意将它从十二延长至廿二夜,灯市也就随之得以延长。

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把从集市上买来的灯点燃挂起,把整个家装扮得灯火通明。等到全村、全镇都亮堂起来,映衬着夜空闪烁的星星,星灯呼应,色彩斑斓,浩瀚如置身于灯海。这正应了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初中时,读过冰心的《小橘灯》,城里的学生很诧异,诧异于小橘灯的别具匠心。事实上,这些勤劳智慧的父老乡亲能做出形式多样的灯盏。随便一种蔬菜,随便一种材料,稍微修剪就变成一盏精巧别致的小灯。即使简单,也给元宵节增添无上的快乐。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台江元宵灯会渐渐恢复,尤其以古街、中亭街为盛。每到元宵佳节,除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花灯外,还有文艺踩街活动。许多华侨特地从海外归来赏灯,盛况空前。这与北宋元丰年间福州太守刘瑾强令百姓制花灯,使老百姓怨声载道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闹元宵,应该说是老百姓内心幸福的外在流露。

意兴阑珊之后,孩子们会把手中的孔明灯放飞空中,映衬璀璨五彩的烟火,让它们带着长辈的祝福和自己的心愿飞向新的一年。当正月十五的火树银花辉煌谢去,年味终会随着弥漫风中的火药味飘去淡去,只有一种与亲情有关的心情,会沉淀了下来,如一颗种子,继续在人生的四季里萌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