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清
九者阳数,为最大的自然数字。九月九日为两九相重,更是"日月并重(大)",称"重九",也称"重阳"。所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或称"重九节"。重者,有"泰山压顶之势",应该消灾避难。据《中国文化辞典》"重阳登高"说:"相传东汉恒景从学费长房。某日长房告诉恒景,九月九日恒家有难,并教以避难之法,令其速归。恒景回家嘱家人以细绢赶制香囊,装上茱萸。至重阳日,带全家登上高山,臂缚茱萸香囊,饮菊花酒,避免了一场瘟疫。"相传恒景夕返,见猪、犬、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为代之。"原来茱萸、菊花皆性辛温,有散寒、温中、止痛和祛恶的药效,可以辟邪消毒。《中国文化辞典》还说:"重九登高,效恒景之避灾,从此相沿成俗。明清皇帝每至重阳亲至万岁山登高。民间登高之风更盛。"福州历来过重阳节的氛围浓厚。明《八闽通志》载:"重阳,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饮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恶。"清道光举人刘萃奎有《福州竹枝词》写道:"年年重九共登高,萸菊香浓荐绿醪。近日乡风犹效古,不尝栗粽只尝糕。"大庙山登高亭龙岭顶福州人不止登高,更蒸炊一种叫"九重糕"的食物,吃"九重糕"也与"登高"同义,旨在消灾。
台江区南部的大庙山又称南台山、惠泽山,俗称龙岭顶,是福州人重阳登高的传统场所,所以"大庙山登高",也称"龙岭顶登高"。元代诗人雅琥的诗写道:"自古瓯闽国富雄,南琛不与职方通。江流禹化纵横外,山入秦封苍茫中。逐鹿师返神器定,屠龙人去钓台空。海门日落潮头急,何处繁华是古宫?"明王偁的诗写道:"高台高枕大江流,江上云屏宿霭收。才子挥毫春作赋,商人载酒晚移舟。空潭龙去山河改,古殿云寒剑戟愁。莫问此中多感慨,汉家陵树已先秋。"明驸马都尉王恭的诗写道:"野庙大江边,萧萧树色寒。断碑荒草没,画壁古苔乾。龙去春潮在,猿鸣海月残。英雄那可问,东逝正漫漫。"历史沧桑,重阳登龙岭顶的福州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龙岭顶也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一年又一年的"龙岭顶登高"相沿成俗,至今仍然十分热闹。龙岭顶上有一块陨石,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天外来客",被称为"登高石",每年的"登高节",不知有多少人,都要上龙岭顶来,在"登高石"上站一站,才算登了高。那本来已经过太空洗礼的一溜精光的陨石,更被历代登高人的手脚磨得油光可鉴。更有趣的是,据说龙岭顶登高还可以让小孩快快长高,或是让矮个子的人长高,所以"登高节"还被称为"矮仔节"。是日,矮个子的人争先到龙岭顶的陨石上站一站,或许真的能长高,免得一生一世穿"增高鞋"。因此到龙岭顶登高最多的是小孩子和矮个子的人。此外,文人是不会少的。龙岭顶是"南台十景"之一,叫"龙岭樵歌"。重阳时节更是物明景鲜,文人们多乘登高的机会,上龙岭顶领略秋高气爽的风光和凭吊历史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