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台江
11681500000036

第36章 民国海军总长黄钟瑛

◎林正德

黄钟瑛

黄钟瑛(1869~1912年),清海军将领,原名建勋、良铿,又名鎏,号赞侯,诞生于闽县南关外茶亭街巷口铺(现属福州市台江区),祖籍长乐县。1883年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第11届驾驶专业。1912年元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任命黄钟瑛为海军总长兼总司令,授海军上将。南北和议后,黄钟瑛仍任海军总司令,同年12月4日病逝。

西塞罗说:"若不晓得自己诞生之前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此人永远只是个孩子。"让我们再把时光倒流,让历史的一幕幕情景再现在世人的面前: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二十日,清政府

派北洋水师方伯谦率领的"济远"装甲巡洋舰等舰护航到朝鲜。当时,黄钟瑛是济远舰的舰员。二十三日(7月25日),"济远"舰率"广乙"舰从牙山返回,在丰岛海面忽遇"吉野"、"浪速"和"秋津洲"3艘日舰,黄钟瑛深知舰队刚创始,力量不如敌军,于是,他向舰长方伯谦建议"非智取难以制胜",但不被采纳。大约彼此相距约3000米左右时,日舰不宣而战,突然向"济远"、"广乙"舰轰击,揭开了丰岛海战序幕,也是中日甲午战争序幕。黄钟瑛与官兵们一起奋勇抵御日舰的进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日舰凭恃舰多势众,炮火优势,向"济远"、"广乙"猛轰不停,结果,"广乙"中炮焚毁搁浅,"济远"也连连中弹,其船首中弹,战台倒毁,大副、二副相继阵亡,甲板上官兵伤亡枕藉。

黄钟瑛见状,怒火填膺,他积极协助舰长做好战斗准备。这时,方伯谦为节省炮弹,下令测量官、枪炮官,如倭船复来,必须看真瞄准方许发炮,守死而待,不准轻放。在脱避中只见两艘日舰追来,日旗舰"吉野"将追及"济远",连发数炮,皆高过"济远","济远"有意停炮不放,"吉野"以为"济远"炮坏弹尽,愈驶愈近。方伯谦冷静沉着,见力不支,便采取灵活的战术,忽然命令升白旗和日本军旗,停炮诈敌,但不停船。"吉野"以为"济远"投降了,欲擒"济远",在相距3000余米时,方伯谦发令将船前转,瞄准,突然用尾炮轰击,中其望台下,再发一弹,中其船头,又发一弹,中其船身,船便倾侧,"吉野"升白旗龙旗,急转舵而遁。接着,又击伤日舰"浪速",日舰"秋津洲"见"吉野"悬挂白旗和大清龙旗逃之夭夭,亦不敢恋战,赶紧掉头而去,"济远"获得了胜利。在牙山海战中,黄钟瑛能够临危不惧协助舰长方伯谦以"兵不厌诈"的战术诱敌制胜,应该说是功不可没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北军麇集汉口,张勋军队据守南京,清廷又急令海军统领萨镇冰率长江舰队前往武昌镇压。当长江舰队抵达武汉三道桥附近时,接到清廷命令:轰平武汉三道桥。在海军舰炮的支持下,清军收复了汉口。眼看武昌即将不保,长江沿岸即将失守,部分参加革命的人惊慌失措,形势极为严峻,革命军处于败退的边缘。

时黄钟瑛任主力舰"海筹"号舰长、海军副参领,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的关键时刻,黄钟瑛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献身民族革命。他果敢亲登旗舰与萨镇冰商议,希望海军转向革命,萨镇冰由于民族出身等诸多不便,虽经多方劝说终未参加反清行列。最后,黄钟瑛掷杯于地说:"我全家性命在此一举!"这在当时形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的确是要冒被满门抄斩的巨大危险,充分表现了他为共和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正如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萨镇冰看到部队将士倾向或同情革命,包括他自己的副官汤芗铭、"海筹"舰长黄钟瑛、"江贞"舰长社锡珪等人,于是他以人民和革命的利益为重,自行离职,临行前提升资格最深的黄钟瑛为临时舰队司令。

1911年11月17日,"海琛"、"海容"、"海筹"3艘巡洋舰及"江贞"、"楚豫"等炮艇不再奉清廷之命,皆自行离开武汉阳逻,向江西军政府九江军政分府的驻地驶去。翌日,黄钟瑛在九江竖起白旗首先起义,同行各舰亦相率起义。

在武昌起义光复武汉三镇后,清廷派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军两镇南下,并令海军统制萨镇冰统率全部海军舰艇赶赴长江,妄图一举扑灭革命火焰。在溥仪登极后,其父摄政王醇亲王载沣花大把大把银子建设海军,所以,强大的海军倒向哪一边,对辛亥革命成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正是黄钟瑛率舰在九江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1912年元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任命黄钟瑛为海军总长兼总司令,授海军上将。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向南方发出战争威胁。1912年,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部署了6路北伐计划,黄钟瑛也积极着手组织北伐舰队,但因革命派内部意见不一,最终北伐半途而废。黄钟瑛与黄兴是孙中山军事上的左膀右臂,二人友情甚笃,但他俩对袁世凯的看法相左,黄钟瑛认为袁刁滑不可信。当南京政府派各部北上迎袁时,唯海军总长黄钟瑛不愿前往,无意加入北京政府,并托病辞职,表现出他的高风亮节和真知灼见。

北京政府成立后,因黄钟瑛已于3月自请解职,北京政府委派刘冠雄接替海军总长。经政府和刘冠雄再三挽留,黄钟瑛仍任海军总司令一职,以维持大局。

由于黄钟瑛受命于危难之际,海军百废待兴,他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工作,积劳成疾,身体日见衰弱,10月28日,他突然吐血满盆,才获假就医。11月,黄钟瑛被授海军中将衔,因他执意不肯前往北京就职,被耿耿于怀的袁世凯降了一级。11月15日他进入上海徐家汇红十字医院治疗,在住院中他仍不肯放下手头公事,于27日便匆匆出院,就中医治疗,终不见效,于12月4日中午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43岁。临终前,他"还对身边人员交代一切公事,目始瞑"。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钟瑛去世后,按照海军上将例优恤。1913年1月12日孙中山派军舰运其灵柩回福州,19日在福州孔庙明伦堂受吊,全军下半旗哀悼,国内各界知名人士送来许多祭文和挽幛。孙中山送他的挽联为:"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由于黄钟瑛英年早逝,许多人对他比较生疏,但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就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做出这么巨大的贡献,实在不能不令人钦佩和景仰。雪莱说:"历史是一首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歌。"当我们在福州金牛山瞻仰先人陵园时,油然地在脑海里回旋起历史的诗歌:"那可歌可泣的甲午海战,那壮怀激烈的辛亥九江起义,那炮声隆隆的武昌炮战……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情景永远镌刻在人类的记忆上。"我又记起了惠特曼的诗句:"一年一度的春光哟,真的,你带给我3件东西:每年开放的紫丁香,那颗在西天陨落了的星星,和我对于我所敬爱的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