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台江
11681500000035

第35章 天演公园与严复

◎苏岫云

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传播人间,诞生在台江苍霞洲的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西方文明的"火种"点亮黑暗沉睡的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国家民族危亡,《天演论》振聋发聩的呐喊像沉重的警钟声,在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影响了几代人。

为了纪念严复和《天演论》,福州在台江建起了天演公园。这秀巧玲珑的公园现在虽鲜为人知,但是随时间推移,将与三坊七巷严复故居纪念馆,阳岐严复故里遗址、祠堂和墓园众所周知。

严复

天演公园在闽江解放大桥(万寿

桥)西侧,水泥防洪长堤外,从福聚楼闸

门往西,依江畔水,至美打道榕树下半岛国际和福州第十三中学前。公园景色,秀而不俗。园内许多奇花异卉,樟树、羊蹄甲、大叶女贞、夹竹桃等,树冠连理、郁闭成荫。江边杂驳有许多的平潭海蚀石。石旁小径上有水泥花架,且爬满紫藤,如一片绿色的棚席。沿小径长廊西行至支前道头处,两株古榕立于古渡口,均高大苍髯,青翠欲滴。

公园内的数丛佛肚竹中,立着神容峻厉的严复塑像,花岗石基座刻严复孙女严倬云的题词:"严公几道塑像,严倬云题"。

驻足雕像前,我凝望这位在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严复,1854年出生于台江苍霞洲的中医世家,7岁入私塾,9岁到宗彝书馆学习。书馆教师黄少岩在当地颇负盛名,书馆设在一个戏班的楼上,戏班经常在上半夜彩排,免不了锣鼓喧天,小严复只得用两只小手紧紧地捂着耳朵读书。黄老师见状便劝他上半夜先睡觉,等下半夜戏班彩排结束后再起来读书。从出生到14岁,严复(其间只在9岁前后,回老家阳岐读了2年)大部分时间在苍霞洲度过。

不幸的是,严复入学第三年,黄少岩就逝世了,严复的父亲转年也因抢救霍乱病人被感染,不治而亡。14岁的严复,学馆中辍,恰在此时福建船政学堂招考,招生考试的试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严复父亲去世不久,家中只有母亲含辛茹苦支撑门户,他触景生情,文章写得情文并茂,大得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的赞赏,被录取了。当年,这所学校是洋务运动"师夷长技"的早期实践,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当时中国人能够把孩子送进西式学堂读书,除了福州海洋文化根基之外,也反映了现代化已经不可回避地来到近代中国。

考上福建船政学堂后,严复离开了苍霞洲,他住过的房屋、就读过的书馆也不知道何时消失了。唯有闽江水还在滔滔地念叨着他。

船政学堂毕业,严复被公派到英国留学了。留学期间,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经济稳定,社会繁荣,自由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的思想学说正风行英国。严复大量涉猎了这些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回顾落后贫困、思想封闭的祖国,深为震撼,于是,他更关注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孜孜不倦地研究"中西学问同异",探求中国富强之道。

回国后,严复在福州马江船政学堂任教习。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严复被调任学堂总教习,后又出任总办(校长)之职。在当时的官场中,没有一个本土授予的功名,意味着得不到多数人的承认。为了前途着想,这位海归不得不回过头来,走一条传统的"正途"--科举。一连4次,学贯中西的严复都名落孙山,满腹才华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这极大震动了严复,他更进一步思考:国人信奉的周而复始的历史观,导致中国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当严复的《天演论》

时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东方老大中国的羸弱暴露无遗。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加之他对西方学术潮流的新趋势的追逐和思考,他觉得必须灌输给国人这样的认知:西方强盛的秘密,正在于他们拥有进步的信念,国人需要改造自己的历史观。于是,他选择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部分导言和讲稿的前半部分,充分发挥与生俱来的大才,不尽依原文,而且意译,甚或借题发挥,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保种,追求富强。书名定为《天演论》。

《天演论》的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书出版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以竞存、天择等起名字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风气。胡适原名胡洪骍,因年少时读了《天演论》,信奉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而改名胡适。

为了纪念著名的《天演论》,公园内绿树丛中矗立一幢楼阁,二层阁面南悬一匾额,台湾海基会长辜振甫题"天演亭"。辜振甫为严复孙女严倬云之夫、台湾财经界代表人物。天演亭侧面二层阁上也有一匾,为大陆海协会长汪道涵所题"与天争胜"蓝匾金字,颇为醒目。此双匾亦如双璧,为公园增辉添色。园名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