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环境艺术纵横谈
11674200000002

第2章 综论篇(2)

环境艺术与建筑艺术是孪生兄弟,在谈论古代环境艺术时,不能离开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宏伟的楼阁,有精巧的亭台,有神秘的佛寺,有简洁的庵堂,有碧波环抱的水榭,有曲折多变的回廊;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左伸右延,有的雕缀华丽,有的素雅淡饰。那双狮守护、布满铜帽大盖钉的高大红门楼,使人望而生畏;那荷塘环抱中的雕刻精美的画舫,使人心旷神怡。

上述这些只不过是中国古代环境艺术的一斑,而欧洲古代环境艺术更为多彩。古代丰富多彩的环境艺术,实属经典环境艺术的宝库。

现代环境艺术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

至20世纪中期,出现了一批现代主义的建筑,同时也出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以及他们的现代主义环境艺术创作。著名的建筑有纽约曼哈顿岛东岸联合国总部大厦。为该建筑作设计的人员来自不同国家,共有十位设计师,其中有中国著名的教授、建筑学家梁思成。总设计师是哈里逊。

联合国大厦中的布局、结构、装饰和材料,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构思。大厦内的办公楼、安理会、大会堂,许许多多小会议中心和接待中心,采用板片式、铝合金框和玻璃幕墙结构,是玻璃盒子式的设计,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

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筑群及其环境设计层出不穷。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兴建的主会场为鸟巢式的结构,创造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新成果,使中外人士为之耳目一新。

我们在研究古代环境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的同时,不难看出两者各有千秋。如何汲取各方面的优长之处,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应用,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一个新高度,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师的历史责任。

在园林艺术设计方面,中国和西方的园林艺术设计思想有许多不同点。西方的园林艺术家们,喜欢把几何形体用于植物的造型设计上去。在公园、绿地经常可以看到把用来美化环境的乔木枝叶剪成各种几何形,如方形、圆形、塔形、多层六边形等,甚至把树木(或一木)剪成动物形或用金属架做成植物自身不可能生成的各种兽类及其奇特的姿态。

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喜欢自然形态,追求天然的生态和天人合一的景观。中国南方许多古典园林都表现出这种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家像诗人那样把园林当做诗篇,追求小桥流水、山石、亭榭等等,讲究韵味,诗情画意。

白日在这些园林中,在天朗气爽的环境中观赏立体的山水画,品味惠风和畅的天然诗意。晚上身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幽情之中。

从中西园林艺术设计的比较,可以汲取各方面的艺术精华,研究东西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民族、地域环境艺术之比较

环境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同民族的风格、信仰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和环境艺术。虽然历经千年的发展,民族之间互相交流、融合,使民族环境艺术中融入了许多兄弟民族文化的成分,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建筑风格和环境艺术,但是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的传承仍是明显的。

汉族建筑的四合院,藏族的平顶石墙屋,羌族的碉堡式高楼,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台湾等亚热带少数民族的干阑式结构住房,福建客家的土楼等等,都是各具特色的民居环境。

客家人的圆楼(承启楼)如同一个围城,一个大家族都生活在其中。这种土楼最大者直径达70多米,筑成三层相套的楼房,整个楼内有300多间住房。外边一周房屋为四层楼。最底层为厨房及其他用途。外墙之上都不设窗台,故外观好像一座堡垒。

云南独龙族居住的住宅名叫“皆姆玛”(汉译“母房子”之意)。房屋平面图呈长方形,房屋中间有走廊直通两端,并设有楼梯上下,沿走廊两边用竹席隔成若干小房间,约有几十间。一个家庭设有一个火塘,子女结婚后就在房内另设一个火塘。如果原有房间不够住时,便与原来房屋相连接加盖新房间,故形成一个很长的房屋群,可长达34米。

类似的住宅形式还有德昂族的家族长房屋,其中可以生活28人。

通过民族居住环境的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掌握许多环境艺术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了解形成人类环境艺术多样性的原因。诸如:受到经济生活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局限,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宗法礼教的制约,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等等。

通过民族环境艺术比较研究,也可以使设计师广泛地汲取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素材、设计手法,丰富新的设计作品。

环境艺术的比较研究,既然是一种可行的有益的研究方法,那么多方掌握信息资料,利用现代的信息传媒工具是会大有作为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思想

一崇高与幽雅--环境艺术永恒的主题

建筑环境艺术的艺术特点是建筑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艺术体。建筑的各个部位、各部分在整个群体中的和谐统一,都具有美学意义。环境中的建筑个体,会成为环境艺术的主体,也会成为环境的点缀。建筑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基础。所以环境艺术具有明显的美学思想烙印。

建筑艺术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建筑,都是特定社会时期物质文化意识形态的历史见证,在某种意义上说,特定形式的建筑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

建筑环境艺术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实体。在人类社会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事物,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美术品,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物品,属于人类物质文明的领域;另一类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艺术品,它是以再现现实生活或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为特点的艺术品,属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领域,如绘画、雕塑。

建筑环境艺术则具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建筑的结构、材料直接体现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活、生产水平,而环境的布局、款式、装饰、壁画等具体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礼教和道德观念。建筑环境艺术的特点就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特征,所以可以说建筑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

艺术是社会现实在人们(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建筑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也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建筑师、环境艺术师)头脑的反映。建筑师、环境艺术师的审美观点必然为其作品打上美学思想的烙印。

形成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譬如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观念的影响、民族习俗的改变等。

建筑环境艺术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它的产生发展首先必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就是说建筑环境的结构、形式、规模、布局的功能是设计的第一要素,但是在考虑其功能的时候,具有不同审美观念的设计师,会有不同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故宫的建筑群表现出来的美学观同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的设计美学观念是何等不同。

故宫是千余座建筑组成的现存中国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皇宫是皇帝及其宫妃、臣属、卫士活动的环境。主体建筑为前殿后寢,体现出古代“五行学说”,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归结为金、木、水、火、土,此为五行。五行生万物,而万物皆有阴阳之分。北京故宫前殿是位于紫禁城前部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位于阳位,是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大典的重要活动之地。三大殿是故宫的心脏,围绕着三大殿还有一些配殿,供百官做各种朝事的准备、护卫、休息之用,同时也起到群星捧月的效果,使三大殿相比之下显得更高、更大、更威严。

紫禁城后部分是后宫,御花园、后宫属阴。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位于后宫中轴线上,这是皇帝和皇后起居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三宫两边是东六院和西六院。东六院为皇后众妃居住之地;西六宫为太后和太妃居住的地方。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以地为母,大地为万物之所依,所以宫殿群或民居群都是在平面展开,很少有高楼。在规划平面设计方案时,还要以风水学说作指导,看一看建筑群周围的地势、山川水系是否符合要求。所谓符合要求,就是说对该建筑的主人的人生、事业、命运、财源、人丁是否有利。

在美的形式上,中国传统审美观主张“四平八稳”、对称、六合、成双成对等原则。

而西方的传统美学观念与中国不同。西方国家很早就流行基督教,而且十分普及,对基督教的崇信者认为上帝创造一切。他们希望同上帝对话,期望死后去见上帝。所以他们对建立高耸入云的建筑十分有兴趣。

当中国的唐代盛世出现的时候,西方拜占庭大帝国建立起欧洲封建制度。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版图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巴尔干、埃及、北非和意大利及一些地中海的岛屿。

公元4-6世纪,拜占庭的建筑艺术繁盛起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动员全国的力量,大兴土木修建君士坦丁堡,建筑巨大的城墙、宽阔的道路、宏伟的宫殿和高耸的基督教堂。

公元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出现了一批宏大的纪念性建筑群。后来对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俄罗斯、保加利亚以及塞尔维亚的建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四个或更多的支柱支撑的穹顶,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起来。

在借鉴巴勒斯坦建筑传统技术上,使集中式形制的建筑逐步发展起来,拜占庭建筑中的帆栱、鼓座、穹顶这一整套建筑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成为典型代表。

马赛克是这种建筑的重要装饰。

哥特式建筑表现为集中十字拱、骨架券、二圆心尖券、尖拱等特征。哥特式建筑泛指12世纪至15世纪西欧古建筑,产生于法国,尤以教堂建筑为代表。

彩色玻璃是哥特式教堂装饰的主要特征。

哥特式建筑结构形成了它的外表有很强的向上动感。由于垂直线条贯穿上下,墙垣和塔都是越向上分划越细,顶上都是看上去锋利的小尖顶,而且所有的券都是尖的。整个教堂都是一种向上的动势。为了加强这种向上升腾的动感,整个设计到细部装饰都做到了完美统一。连门上的小花,局部细节上端装饰也是尖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更具有这样崇高的特征。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设计的标志性建筑要算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这个建筑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设计师在结构设计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穹顶轮廓是双圆心;二是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为空的。这个建筑在借鉴古罗马和哥特式建筑的传统之外,又有创新。

二绿色--现代环境的生命

现代化的人类社会生活环境要求园林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上把园林化城市作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标志。

国家出台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标准共十二条。

1.全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编制完成,经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各项规划指标先进。规划得到严格管理和实施,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保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充分保护和利用城市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和郊区林地、农业用地,将城市绿地系统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当成一个大园林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组成城市良性的气流循环,促使物种多样性趋于丰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传统,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形成城市独有的自然、文化风貌特色。

3.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最近五年逐步增长并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

4.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特色鲜明。各城区间的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绿化种植维护管理正常,能够满足人民休息、观赏及文化活动的需要,社会评价良好。逐步推行按绿地生物量考核绿地质量,不断提高绿化水平。城市重点园林的设计、建设、管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或者获得全国性奖励。

5.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不少于道路启用地面积的25%,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6.居住区绿化普及。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区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全市出现一批园林式居住区。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整,方便居民,反映良好。

7.市内各单位普遍搞好庭院绿化美化工作。开展“花园式单位”、“园林化单位”或“绿化美化先进单位”评选活动,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涌现出大批先进单位。达标单位占5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和室内的绿化美化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