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环境艺术纵横谈
11674200000001

第1章 综论篇(1)

环境艺术设计学研究的对象内涵和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在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都是十分重要、十分实用的一门学科。自从人类进化至旧石器时代,人们便关注到了自己生存的环境。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改善要求越来越高,形成一门外延十分广阔、内涵十分庞杂的艺术学科。在环境艺术领域工作的人们由兼职人员逐渐发展为专职人员,并且有了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施工、检验、材料生产等一系列的人员和专业分工。于是环境艺术便成为一门十分引人关注的学科。那么环境艺术设计学的研究对象,内涵是什么?便是一个首先要提出来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环境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环境的产生与发展的。远古时期人类穴居野处,甚至筑巢而卧,那只是为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需求。只有当人类自觉地赋予环境以观念上的追求时,才使环境产生了特色。

环境是自然的客观的,围绕着人们生活的固定的或移动的事物。环境不仅包含人类的周边自然条件,而且也包括动物的周边自然条件。譬如我国国宝大熊猫生活的环境是特殊的竹子生长茂盛的山区,所以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就成为大熊猫的良好的生存环境。又如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是冰天雪地的北冰洋寒带,在人们认为无法生存的恶劣的严寒地区,却正好是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属于自然的属性。而一旦被人们加以改造、治理,增加一些设施,使其具有某种观念性的内涵和特点时,便具有了艺术的含义。这种赋予自然环境以某种观念因素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民族性

“民族”作为历史的范畴,虽然出现的时间比人类文明史开始的时间晚得多,不过各地的人群在他们的部族活动的地区,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不同于其他地区人群的生活活动印记。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改善自己周围环境的时候,便产生了各地人们生活活动环境的族群特色,这种特色慢慢发展为民族产生之后的民族特色。

当然,从广义的民族概念来说,处于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统称民族。如原始社会的“原始民族”,古代社会的“古代民族”,现代社会的“现代民族”,同在一个较大地区生存的人们共同体也可以看做是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确切地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必然阶段。民族既然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必然有产生、发展、融合和消亡的过程。一个民族在它形成之前,形成该民族的诸多要素是逐渐形成的。

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几个主要方面,如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生活方式。在环境艺术上体现出的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心理素质特点。在社会发展中,各民族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各民族交融中民族心理素质的变化,也会反映到民族文化的变化。但总的来说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是有很大稳定性的。

所以环境艺术必然表现出民族文化特色,特别是古代人们生活的环境体现得更明显。早在汉代的住宅就已形成汉民族的住宅特点。

汉代较小的住宅,观其平面鸟瞰图,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多开在房屋正面的中央位置,房屋构造大多数采用木质构架,墙体多用夯土方式筑造而成,窗的形式有方形、横长方形、圆形等。

屋顶多采用悬山式屋顶,也有囤顶形式。

院落的组合,其平面图有三合式,日字式住宅。也就是说有两个或三个院落相连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墙垣构成院落。

汉代的较大的住宅,其布局可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右边的宅院有大门、堂屋,是住宅的主要建筑,左侧院落则为附属部分。

右边方体建筑部分,装置有栅栏大门,进门是前院和后院。后院正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悬山式房屋。屋前檐下有木柱支撑斗拱,托起房屋前檐。该房屋的梁架为抬梁式结构。

左侧部分的院落亦分前后两院,并且各有回廊环绕。前院内有水井、厨房以及晒衣木架等设施。后院内有方形高楼一座,屋顶是以斗拱承托着四柱式屋顶,好似望楼,或为贵重家财保管之处。

从郑州出土的汉墓空心砖上的图像看,图中有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内种植有花木,停放有宾客的车马。

图中后院门上覆以重檐庑殿式顶,院内也有花木装饰。

以上较大的住宅应该是汉代官宦之宅或豪门富商的住宅。

汉代贵族的大宅院,大院有正门,正门可行马车,旁边设便门,大门旁还建有附属房屋以便临时宾客居留。院内规划有前堂后室,并设有饮食歌舞宴乐的厅堂,其附属设施有车房、马厩、厨房、库房还有奴婢住处等等。

从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自汉代至现代,在中原及汉族聚居地区的住宅环境有一个汉族居住的普遍规律。

那就是四合院,中轴线,大屋顶,砖墙瓦顶以及四梁八柱、斗拱木作。这些特点便是汉族的文化特色。

中华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的环境也体现着各自民族的特点。

在藏汉语系中,虽然汉族与藏族是一个大的语系,然而其民族特点大有差异。藏族多居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自然条件、历史因素使藏族的居住环境别有特色。

早在卡若时期,西藏高原已经有了泥、石、木构建筑。在聂赤赞普时期,西藏高原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已有宫殿建筑建成。现存的聂赤赞普宫殿,虽为后世重修,但仍可以作为早期藏族建筑典范加以研究。

该宫殿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东南方,雅隆河东岸的山顶上。这座宫殿有两个部分组成:前部是一座多层楼阁式的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式的望楼。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外形奇特。墙体以石块砌成。宫殿大门前有石阶数十级。整个建筑地处山的高处,南面是平缓升高的山坡,使宫殿居高临下,巍峨挺拔,气势雄伟。

这个建筑群具有典型的藏族建筑特色。藏族建筑习惯以石块砌墙,上有平顶屋顶,屋四周有女儿墙(多为紫红色),门窗饰以上窄下宽的黑色边框。

重要的建筑群建于山顶,这也是藏族的一种习惯。除了此宫殿建于山顶外,到吐蕃时期(唐代)的布达拉宫,宋代的古格王国,元、明、清时期的西藏重要建筑也都是建于山顶之上。

西藏喇嘛教噶居派高僧巴窝·祖拉成瓦,在《贤者喜宴》中写道:官府宫殿“多居高而筑,依山而建”。从吐蕃时的谚语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寨在山上,田在平原。”

生活在云南的傣族住宅,其结构以木架居多,或用竹料作为建筑材料。房屋平面图多为横长形,少数有纵长形。楼上层的前部为宽廊及晒台,后部为堂及卧室。下部作畜圈、碾米房及储藏室。俗称傣家竹楼,别具特色。

广西僮族的住宅为干阑式住宅,高达三层,上层是堂,堂后为卧室数间,楼外部引出(称为桃廊)。他们处理内部空间十分巧妙,堂两侧各加过间,形成较大的活动空间,并且利用屋顶做成阁楼,增加使用面积。

以上略举几例说明,环境的民族性是一个普遍的特点。所以“环境艺术设计者主观上必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意到了民族性”。

观念性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体是艺术家。这是一条艺术的普遍规律,文学是这样,绘画是这样,环境艺术也应该是这样。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其创作中主观意念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艺术观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出十分积极的、主动的状态。

设计者的艺术观念,必然体现在设计实践中,因而出现了各种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如古典风格,古典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表现为历史上的古典风格和现代仿古风格。古典风格不论是中国和外国都十分引人注意,因为在19世纪末期以前,世界各地都有许多经典艺术设计师和工人们创造的古典风格环境艺术作品。

中国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典风格的代表。大屋顶、梁柱、斗拱木作,室内挂落、屏风、明清家具等等处处散发出古色古香。

在20世纪,古典主义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起着积极作用。

外国的古典风格更令人青睐。如古希腊柱式,雅典式;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穹顶、玻璃马赛克、建筑石雕;哥特风格,彩色玻璃窗;佛罗伦萨教堂。

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意大利在17世纪的环境艺术设计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及其后的古典主义特征。巴洛克被视为“畸形的珍珠”,在今天看来也属古典风格的一个典型。

观念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它是设计艺术家生活的积累,是不自觉地流露出的创作手法。它是设计艺术家在创作中追求的东西,又自觉地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

审美性

俄罗斯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好、更美。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论文学》)。

民间有句俗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身处许多美好的事物之中,如大自然之美,社会关系中友爱、亲情之美。然而这些美是不能代替艺术美的。因为艺术美来自自然和社会,而又高于自然与社会美。艺术的基本功能就是表现美,当然,艺术也反映丑,但那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丑的事物的重视,激发人们对其厌恶的心情,更加爱美的事物。

关于艺术审美性,鲁迅在《半夏小集》中说得更加明白,他指出“因为世间实在还有写不进小说里的人。倘写进去,而又逼真,这小说便被烫坏。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瘌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就是一样的道理。”

环境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不言而喻它也必然具有审美性。

艺术家的审美观对艺术品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艺术设计师也不例外,每一件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表现出设计师的审美情感倾向。

喜欢中国传统建筑斗拱和“四面坡”屋顶的设计师,他们在设计现代建筑群的时候,也都表现出“大屋顶”设计特色。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市几项大型建筑群,许多“大屋顶”作品便是例证。

艺术作为最高层次的特殊的审美活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环境艺术是设计师遵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

环境艺术设计把现实自然环境中的瑕疵除去,把可视美的因素加以夸张、突出、宣扬。这是高于自然美的审美活动。革命导师列宁关于文学艺术创作中审美标准问题的论断,同样适用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问题。他说:“应该把美作为根据,把美作为构成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艺术的标准。”环境艺术设计审美活动是艺术美的独特表现,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二环境艺术的分类

环境艺术是一门十分繁杂的艺术门类,一个设计师难以把环境艺术各个领域研究透彻,作为研究者,必须有整体观念,全面了解环境艺术的门类。环境艺术的类别有几种方法。

室内、室外环境艺术:

目前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通常分为室内环境艺术和室外环境艺术。

室内环境艺术包括:

住宅环境艺术

购物环境艺术

餐饮环境艺术

娱乐环境艺术

酒店环境艺术

行动环境艺术

办公环境艺术

室外环境艺术包括:

景观环境艺术

私家园林艺术

宫廷园林艺术

庆典环境艺术

祭奠环境艺术

宗教环境艺术

如果再细分的话,分别细分如下:

居住环境艺术可以再分为:

寝卧环境艺术

会客环境艺术

起居环境艺术

休闲环境艺术

洗浴环境艺术

存储环境艺术

购物环境艺术可以分为:

商店环境艺术

商务会谈环境艺术

餐饮环境艺术

酒店环境艺术

体育、娱乐环境艺术可以分为:

游览环境艺术

狩猎环境艺术

演艺环境艺术

健身环境艺术

桑拿环境艺术

赛场环境艺术

办公环境艺术可以分为:

会晤环境艺术

文书工作环境艺术

官员办公环境艺术

员工工作环境艺术

行动环境艺术可以分为:

列车环境艺术

商船环境艺术

飞机环境艺术

景观环境艺术可以分为:

园林环境艺术

道路环境艺术

广场环境艺术

宗教环境艺术可以分为:

寺庙环境艺术

道观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的分类是研究工作入手的方法,不是研究的目的,故不必追求过细,实际上有许多环境是交错的,或是有共同特点的,甚至是互用的。所以要从应用实践出发去研究。

三环境艺术的比较研究

环境艺术联系着人类的活动环境,同自然界以及社会人文的各个领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环境艺术的方法要在古今中外环境艺术的比较中,研究其规律。

古今环境艺术比较

文化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社会现象,环境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代环境艺术是古代环境艺术的演变。研究环境艺术的发展、演变,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汲取古代环境艺术中的合理成分,运用到设计创作中,是很有益处的。

中国古代环境艺术的形式和内涵受历史政治、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体现着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

古代环境艺术也受历史上的哲学观念、审美思想的支配,表现出人们对环境艺术的某种礼法、道德、尊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