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环境艺术纵横谈
11674200000003

第3章 综论篇(3)

8.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落实维护管理措施,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水环境良好,各项环保监测指标均不超过规定标准。

9.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且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需要。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的优良品种。

10.全市年年完成义务植树绿化任务,成果显著。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

11.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职能明确,管理法规,制度健全、配套,执法管理落实、有效。园林绿化维护管理队伍和资金落实,绿地维护良好,杜绝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12.城市领导重视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力,结合城市实际创造出全面经验,对全国城市环境建设、园林绿化工作有示范、推动作用。

幽雅清新是中外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便有以花卉林木改善环境的追求。苏东坡的著名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这一美学观的反映。

21世纪的人类生存环境向着生态平衡、天人和谐的方向发展,要城市园林化追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也认识到建设园林化城市的迫切。国务院颁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和《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也出台了《城市园林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开展园林化城市建设的活动,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地域、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各自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现在已经得到国家命名的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呈现出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北京市在建设园林化城市中,以保护古代文化艺术、古都风貌为重点。

以绿化体现古都的古色风韵,在手法上传统风格与现代气息并举,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具有古都新貌的时代特色。

北京市整体规划以绿化为主要手法的美化十分突出。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沿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路以及市区外缘,形成了五条环形绿化带。同时从市中心区向四面八方通向外地的道路,建成五条绿化走廊。在市区郊区建设若干绿化公园、绿地,使绿化带作为绿化线,绿地作为绿化片、面,公园和景点作为绿化点,使北京这座古老的都市在绿化的点、线、面、网的交织中,成为园林化的绿色都会。

以“天堂”美誉蜚声世界的杭州市,绿化为其主要特点。杭州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名。湖光山色是杭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具有不是任何城市都能享有的优越性。但园林化建设却是人们主观可以努力做到的。

在西湖景区杭州市推行以“挖掘历史内涵,增加文化陈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软硬件水平”为内容的精品公园建设。

对于公园建设强调建设精品,使老景点焕发新意。在三潭映月、灵隐石窟、花港公园地区撤除商业摊点,营造良好环境,使老公园精品景点迭出,社会环境有明显的美化。

除了传统花园城市换新颜的同时,新兴城市以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为特色。

深圳这座在30年前才兴起的城市,现在进入了中国园林化城市行列。现代化园林城市深圳号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深圳沿海及深圳河沿岸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棕榈科植物形成绿化带。在几万平方米绿地上用杜鹃、九里香等植物构成绿篱围栏。深圳虽是新兴城市但有许多古树名木,深圳市有关人员对特区的古木调查,共发现397株,其中名木40株,以榕、樟、龙眼、荔枝、朴树和秋枫等树为主,树龄在100年至150年之间的树居多,超过400年树龄的有6棵。这些名木都得到专门保护。

三中西结合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点

光阴在变迁,时代在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日益加快,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使地球变小了,使人的视角变宽了,使美术设计的思维拓展了,使人们的审美要求增加了。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出现,所谓广场文化、游览场景、休闲娱乐天地、社区花园、居住庭院绿化、公共绿地等新事物不断地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环境艺术设计不得不吸收中外艺术因素,综合东西方文化特点。

首先是开放式的审美观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墙篱封闭式的环境。那种城门寨墙、街道的“闸子”(街与街的路口处建立的门楼,晚上关闭,行人不能通行)已成为历史。“广场”不仅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课题,而且“广场”也被用于大型建筑或建筑群的代用词或同义词。开放式的街景花园,美化和公益性的绿地日益显现其重要性。作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师来说,无论吸收外来艺术元素多少,中华文化的底蕴是丢不掉的。在现代设计艺术活动中成功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例证是很多的。联通公司的徽标盘长纹(又叫富贵不断头),人们对它是那样熟悉又觉得十分新颖。中国工商银行的徽标采用了古代服饰中的黻纹()给这一古老纹饰以新的生命力。

许多图腾纹样,古代建筑构件纹饰、彩绘,建筑形式中的挂落、窗格、透花窗、藻井等纹饰的巧妙运用,都会使现代环境艺术增添几分民族色彩和亲切感。

汲取外来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有意识地回避外来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当然不对,但是一味追求西方环境设计艺术的形式手法也是不妥的。

把美化环境的植物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甚至强行使植物长成动物形,使整个园中的植物变成了“动物”,这种做法在西方园林绿化活动中是常见的,在我国的园林绿化活动中,把某种植物搞成整齐的围墙,分割园林空间给人一种整齐、幽雅的感觉,是一种不错的美化手法。但是把所有植物都剪成方形、圆形、塔形,甚至剪成各种动物形,就不一定美,甚至会使人们产生不安的心理。所以中西结合要恰如其分,要把西方的文化因素融入自己的血液中。要想做到中西合璧的效果,必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到手,不仅学习明清的文化艺术,还要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还要学习新旧石器文化及三代文化。

室内环境设计的认识及方法

一室内设计之认识

人类需要最基本的生存环境

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和提高自己生存环境质量的活动。这里指的环境是独立于人们之外的客观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存在、学习和生活。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指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气候等;而人工环境是指内部由人的因素所组成的空间,空间的大小、形状、光线等形成的一种小气氛。室内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用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创造出符合“人”的环境,而这环境应该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使用功能和精神要求得到完美统一。而这个环境必然是舒适化、人性化、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统一。

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历程

无论从西方石质结构建筑发展的历史,还是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沿革来看,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关注都是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客观上分析,大致可以用三个阶段来划分室内环境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也是室内环境设计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人类能用以解决居住空间的技术能力和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极为有限。对室内空间的改善主要是为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第二阶段: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室内环境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使社会财富的所有者追求生活的奢华。人的享乐主张在室内环境设计活动中开始得到重视,这个时候的室内环境空间设计往往追求视觉上的愉悦,一味用大量高贵的材料堆砌室内空间,其弊病是使人一味地醉心于装饰而忽视空间关系与建筑结构。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的任何生存空间都不是孤立的,装饰手法只是空间关系的补充而不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全部。合理的、充分的利用空间,提高单位空间容量的环境效益是创造室内空间的重要原则。

第三阶段: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室内环境的创造才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内机器批量的大规模生产,使更多的材料用于室内设计之中。同时各种新艺术思潮也推动着艺术与设计观念的全面更新。

二室内空间的构成

空间的形式及人对空间的感受

1.室内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室内空间的体量主要是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的。一般公共型建筑的室内要有较大的空间及高度,如超市、电影院、购物商场、展览中心等,否则会使人感到压抑或局促。而一些特殊的纪念性建筑如纪念堂、教堂为了造成宏伟、博大或神秘的气氛,室内的空间体量往往大大超出一般使用功能的要求。

2.室内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一般讲室内空间的形态在建筑设计时已经基本确定,而室内设计师则往往通过某些技术或艺术手段来改善或改变室内空间的形态与比例。

3.室内空间的层次与渗透

在遇到两个相邻空间进行分隔的时候,不是采用实体墙面把两者完全隔绝,而是有意识的使之相互连通,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处理手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所谓“借”就是把彼处的景物引到此处来。这实质上就是使人的视线能越出有限的屏障,从一个空间而及于另一个空间或更远的地方,从而求得层次丰富的景观。

这种空间的渗透也可以采用灵活的隔断来分隔或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室外相互渗透。有时要考虑到空间的立体渗透,使上下层乃至多层空间相互穿插(可以利用灯光相互渗透)。

4.室内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有一些空间需要对人流加以引导或暗示,从而使人们可以循着一定的途径而达到特定目标。而这种引导、暗示就需要空间的组织来完成,这种空间的组织要做得含蓄、巧妙,使人在不经意之中沿着一定方向从一个空间过渡到另一个空间。

可以归纳为几种途径:

(1)墙面设计有曲线感、动感,使其减少阻力,让人面对弯曲的墙面有一种期待感。

(2)靠台阶和楼梯,暗示出上层空间的存在,吸引人流。

(3)利用天花、地面的走向形成一种强烈的方向性,引导人前进。

(4)靠灯光的处理、明暗变化指引人方向。

空间的分类及设计思路

1.空间的分类

(1)结构空间:通过对外露结构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称为结构空间。合理而优美的结构本身就是视觉空间中心,结构空间体现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

(2)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秘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与大自然及周围景物的融洽,它一般使人感到开朗、活跃。开敞性空间常作为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趣味性。

(3)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无论是视觉、听觉,都有很强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它具有很强的领域感、安全感,秘密性强,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差。

(4)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组织并引导人流的行动方向,其空间形式灵活,动感强烈。

(5)静态空间:空间的限度性强,趋于封闭,多为对称空间,私密性较强,视线转换平和,光线柔和。

(6)虚拟空间:它的范围没有十分完备的隔离形态,也缺乏较强的限定度,是指靠部分形体的启示,依靠联想和“视觉完形性”来规定的空间,所以又称“心理空间”。这种空间一般要局部装修,它往往处于母空间之中,又与母空间相互交流,其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领域感。

2.设计思路

以家庭住宅为例,分析室内空间的设计思路,捋顺室内设计的程序,确定室内空间设计的重点。

首先确定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以形成构思并确定设计的方向。然后确定室内空间的划分,并选择适当的材料。

在室内空间的划分时,明确起居室、厨房、餐厅等公共空间,哪些是私密空间,如主卧室、客卧室、儿童房、书房和老人房间等等。

室内艺术设计中选用的材料有两大类:其一为板材、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其二为家具、布艺、饰品、灯具、绿化用品等。

通过艺术和技术的处理,形成空间分割,立面和平面的空间布局,例如:

(1)绝对分隔(墙)

(2)局部分隔(屏风、家具)

(3)象征性分隔(栏杆、花格构架、玻璃)

(4)弹性分隔(折叠物)

(5)色彩分隔

(6)装饰构架分隔

(7)绿化分隔

(8)照明分隔

对以上部位,要确定室内视觉中心,如影视墙、造型墙以及室内细部的处理,如装饰符号等元素。

三室内环境的家具设计

家具作为空间构件的含义

家具从其单体概念上讲是供使用者坐、躺、放置储藏物品的器具。但是,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说,它还具有在空间设计中充当特定构件的含义。在室内空间里,家具被看做各种空间关系的一种构成成分,有特定的空间含义。

人的特定活动要求有特定的空间,完成特定的行为工作要求有满足一定功能要求的家具和家具组合方式。家具本身对其所在空间的功能质量和艺术效果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