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无公害肉牛高效饲养技术
11651600000002

第2章 肉牛品种(1)

§§§第一节我国主要肉牛品种

一、秦川牛

秦川牛因八百里秦川而得名,原产地是陕西的关中平原,目前这种牛的总饲养头数约70万头。

1.品种特征

秦川牛的体型高大,肌肉丰满,骨骼粗壮结实,前驱的发育更加优良。蹄质坚硬,多为圆形,胸部较为宽深,肋骨较长,具有役肉兼用牛的典型特征。

公牛和母牛在形体特征上也有略微差别,一般公牛都有明显的肩峰,垂肉十分发达,而母牛的面目大多十分清秀,多被红色或紫色的毛,鼻镜和眼圈多为肉红色,短角呈肉色。成年公牛的平均体高约为140厘米,体重为5946千克,成年母牛平均身高约为1245厘米,体重约为382千克。

2.产肉性能

秦川牛的肉质细嫩,瘦肉率高,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在一般水平下,公牛日增重约为0.7千克,母牛增重约为0.55千克,阉牛日增重约为0.59千克。平均屠宰率可以高达58.3%,酮体产肉率可以高达86.8%。

经过育肥的秦川牛的肌肉间有明显的大理石的花纹,脂肪的含量很高,泌乳期一般可以长达7个月,平均泌乳的数量约为7158千克。

3.繁殖性能

秦川母牛一般常年都可以发情,在中等饲养水平下,一般妊娠期为285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大约可以持续53天。秦川公牛一般12月龄就可以达到性成熟阶段,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配种,秦川牛是优秀的杂交配种品种。

二、南阳牛

1.品种特性

南阳牛的主要产区是南阳市郊区、邓县、方城等8个市县,它属于大型役肉兼用品种。

南阳牛的肌肉发达,体格高大,体质结实紧密,行动迅速,皮毛薄。

口大方正,角的形状多样。公牛的颈侧多有皱襞,肩峰隆起8~9厘米。南阳牛的毛色多样,有红、草白和黄色等多种,最常见的是深浅不同的黄色。通常牛的鼻镜多为肉红色,腹部和面部的毛色相对较浅,蹄壳以琥珀色、黄蜡色的居多。由于南阳牛的四肢强健而性格十分温和,所以役用性能十分好。

2.繁殖性能

近年来,南阳地区不断地向全国各个地区提供优秀的南阳种牛,种牛一般能很快地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杂交育种效果。培育出来的牛都具有父辈的优良传统,不仅具有很好的采食性能,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而且体格壮实,役用性能良好。

三、晋南牛

1.品种特性

晋南牛是我国原产的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主产于我国山西省的晋南盆地,在晋东南和雁北地区也有分布。

晋南牛的体躯高大,肌肉发达,骨骼健壮,多为枣红色的毛,也有的是褐色或者黄色的。鼻镜粉红色,蹄子为深红或粉红色,被毛具有良好的光泽性。公牛的体型中等长度,额头较宽阔,嘴型粗大,被称为“狮子头冶。其前胸十分宽阔,尖峰并不明显。颈部粗短,垂毛十分发达。母牛的面目十分清秀,乳头细小,发育较差。一般“狮子头,老虎嘴,兔子眼,顺风角,木碗蹄,前肢如立柱,后肢如弯弓冶是晋南牛的典型特征。

晋南牛成年公牛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8.6厘米、157.4厘米、206.3厘米、20.2厘米和607.4千克;成年母牛分别为:117.4厘米、135.2厘米、164.6厘米、15.6厘米和339.4千克;阉牛分别为:130.8厘米、146.4厘米、182.9厘米、18.3厘米和453.9千克。

2.产肉性能

经过育肥的晋南牛一般肌肉丰满,肉质鲜嫩肥美,色泽鲜红,优质肉块的比重很大。阉牛在高度育肥的情况下,日均增重也可以高达945克,酮体产肉率达83.9%,净肉率高达49.3%。

3.优缺点

(1)优点

肌肉发达,体型高大,具有很好的役用性能。

耐粗饲料,耐热,适应性和繁殖率都较高。

屠宰率和饲料利用率高,肉质鲜嫩肥美,具有中国肉用牛的发展潜力。

(2)缺点

尻斜而尖,后躯发育较差。此外,成年母牛乳房发育较差,泌乳量低。

四、延边牛

1.品种特性

延边牛一般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松花江、合江、牡丹江流域以及通河等地,辽宁省宽甸县沿鸭绿江一带朝鲜族聚居的水田地区。延边牛的体质好,适应性强,属于寒温带地区的役肉兼用牛种。

它的骨骼结实,肉质紧密,体毛多而密,毛色呈深浅不一的黄色,鼻镜带有黑色的斑点,呈淡褐色。这种牛的体尺和体重都十分大,是我国典型的大型牛种之一。

2.产肉性能

在较优越的饲喂条件下,经过180天育肥的18月

龄公牛可以达到460千克的体重,屠宰率高达57.7%,净肉率高达47.2%。延边牛的肉质鲜嫩多汁,适口性好。

五、草原红牛

1.产地与分布

草原红牛是用英国的乳肉兼用型短角牛和当地的蒙古牛经过级进杂交,自群繁育后培育成的优良肉用品种。主要分布在河北张家口地区以及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地区,吉林省的白城地区也有分布。

2.品种特性

草原红牛是我国典型的乳肉兼用型牛种之一,育成于1986年。该牛的体格中等,头轻,颈肩宽厚,大多有角,呈倒八字形,略微向内弯曲。牛的鼻镜和眼圈是粉红色的,尾部宽平,蹄质结实。全身被毛呈红色或紫红色,下腹部有小块的白色斑点。

3.产肉性能

草原红牛的产肉性能也很好,经过放牧育肥,18个月后的平均体重可以达到378千克,净肉率49.5%。草原红牛的肉质口感好,没有膻味,适合进行高档牛肉生产。

4.繁殖性能

草原红牛本身的繁殖性能很好,但是一般的母牛在18月龄的时候才达到初情期,发情周期平均为21.2天,发情持续时间1~3天,妊娠期平均为283天,产后第1次发情间隔期随分娩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放牧条件下,犊牛繁殖成活率为68.8%~84.8%。

5.适应性及饲养管理

草原红牛较为耐粗饲料,夏天的时候可以靠放牧饲养,冬天则可以靠枯草生活。对严寒、酷暑气候的耐力好,抗病力强,发病率低。草原红牛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可达到较快的生长速度。

六、蒙古牛

1.产地及分布

蒙古牛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华北、东北的各个省份,是中国黄牛中分布广、数量最多的品种。目前估计总共有400万头。

2.品种特性

蒙古牛的额头较宽,头重,垂皮很小,毛色较为杂乱,角大部分向上前方弯曲。背腰平直,后躯窄。乳房较其他黄牛发育好,乳头小。蒙古牛的活重一般为300~400千克,但不同草原地区的牛有一定的差异。

3.产肉性能

此种肉牛在不同的时间饲养,会取得不同的饲养效果,一般4月下旬饲养母牛的屠宰率为40.2%,8月下旬屠宰的上等膘母牛,屠宰率51.5%,脂肪占活重的3.5%,脂肪较前者少一半。

蒙古牛役力持久,最大挽力可占体重的96%。蒙古牛泌乳力较好,挤乳期为5~6.5个月,产乳量为500~700千克,乳脂率5.2%,平均日产乳量4千克。

4.繁殖性能

这种母牛一般在长到8~12月龄的时候开始发情,2.5岁的时候开始配种,公牛3岁作为种用。在放牧条件下,10~15月龄性成熟,4~8岁为繁殖盛期,发情周期19~26天,妊娠期284.8天。

5.优点

这种肉牛是我国较为少见的耐严寒和干旱气候的高效养殖品种,适合放牧养殖。

§§§第二节国外主要肉牛品种

一、夏洛来牛

夏洛来牛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主产地是法国的夏洛来地区,这种牛饲喂饲料的回报很高,生产大量脂肪较少的肉质牛肉。

1.品种特征

夏洛来牛为大型肉牛品种,体大而强壮,毛色初生时为褐色,几周后即变成乳白色,头小而短,角细呈圆形,向前方伸展,鼻端肥大,颈部较短,胸深肋圆,全身肌肉充实,臀部异常丰满,常见有“双肌牛冶。一般公牛的平均身高可以达到142厘米,体长180厘米。

胸围244厘米,管围26.5厘米,体重1150千克。成年母牛平均体高132厘米,体长165厘米,胸围203厘米,管围21.0厘米,体重740千克。犊牛初生重42~45千克。

2.产肉性能

夏洛来牛具有较好的食肉性能,它的酮体瘦肉较多,皮薄,肉质细嫩,口味独特。犊牛6月龄,公犊体重可达230千克,母犊210千克,平均日增重1.1千克。饲喂12月龄之后,一般母牛的平均体重可以达到368千克,公牛的体重可以高达458千克,阉牛14~15月龄体重为495~540千克,最高可达675千克,育肥期日增重高达1.88千克。屠宰率65%~70%,胴体净肉率80%~85%。母牛泌乳量为1700~1800千克,乳脂率为4%~4.7%。

3.繁殖性能

夏洛来牛在犊牛出生后396天开始再次发情,参与配种的最早时间为17~20月龄。但是鉴于夏洛来牛难产率高(13.7%),因此法国原产地要求年龄达27月龄,体重达500千克以上配种,3岁第一次产犊,可降低难产率,并获得良好的后代。我国饲养的夏洛来母牛,性周期21天,发情持续期36小时,产后62天第一次发情,妊娠期平均为286天。

4.杂交改良效果

我国黄牛和夏洛来牛进行杂交改良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杂交后代都体格健壮,发育迅速,日增重高,杂种优势明显。初生体重大,公牛为29.7千克,母牛为27.5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24月龄体重平均可达494.1千克。屠宰率达56.22%,净肉率达45.95%。

5.优缺点

夏洛来牛的环境适应性强,不仅耐严寒,不会弓腰夹尾巴;而且不畏酷暑,不会出现热喘现象。夏季全日放牧时,采食快,觅食力强,日纯采食时间为7~8小时,采食量为48.5千克。在不额外补饲条件下,也能增重上膘。常见病很少发生,但在运动量不足、不及时削蹄时,个别牛的蹄角质会变形和蹄裂。这种牛的难产概率较大,所以一般需要进行人工助产,尤其是初生牛更是需要人的帮助。

二、利木赞牛

1.品种特性

利木赞牛是一种原产于法国的大型肉用牛品种,这种牛的被毛粗硬,多为黄褐色,这可以帮助它抗拒严酷的放牧条件。

利木赞牛全身肌肉发达,骨骼比夏洛来牛略细。成年公牛活重900~1100千克,母牛700~800千克,一般较夏洛来牛小。

利木赞牛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壮硕的酮体以及较高的产肉性能。

它的前肢和后肢的肌肉都十分丰满,产肉率很高,在肉牛市场上很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