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廷内部,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一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密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者令(宦官的总管)赵高。赵高早有野心废掉扶苏拥立胡亥,他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密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扶苏回来之前,因为国家没有首领而引起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便矫诏(古代,诏书为天子专用的文书,所以冒充皇帝的名义伪造的诏书叫做“矫诏”。)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了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赵高使用的“偷梁换柱”计,隐瞒的是扶苏和天下人,而不是受秦始皇遗诏的李斯,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获得李斯的支持,他的“偷梁换柱”计就无法实施,因为李斯以丞相的身份,又同在秦始皇的身边,完全有声望和实力推翻他赵高伪造的遗诏的真实性。所以,他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成功争取了李斯,让他协助自己完成这个偷梁换柱的工作,甚至关键时刻(伪造遗诏拥立新皇帝的时候)还要李斯亲自出面换取梁柱。
【活学活用】“偷梁换柱”计运用得最多的,并不是军事领域,相反,是在政坛。运用得法,往往能够一步登天。但运用此计,“偷”和“换”,必须隐蔽而巧妙,以免被发现破绽。
昏庸无能的秦二世能坐上皇帝宝座,全赖赵高“偷梁换柱”,并全力争取到了李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