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学活用三十六计
11596400000097

第97章 《三十六计》与军事——俄舰易帜胜土军

1853年,克里米业战争爆发,英国、法国、埃及和土耳其联合起来向俄国开战。11月中旬,联军海军主力从黑海撤回博斯普鲁斯海峡,留下土耳其海军元帅奥斯曼统帅的混合舰队运送粮食、弹药前往高加索西海岸的巴统。在途中,土耳其舰队遭到俄舰的围截,不得已才退入锡诺普湾暂避,等待联军的支援。

11月30日清晨,大雾弥漫。为防俄军偷袭,奥斯曼下令舰队尽量靠近海岸锚泊,以便能得到海岸上的炮火掩护。到了中午,迷雾渐渐散去,忽然有6艘战列舰和两艘巡航舰张着满帆驶向港口。这些舰上都悬挂着英国的“米”字旗。奥斯曼见是友军的舰只,大喜过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突然,这6艘舰同时转过身,将黑森森的炮口对准了土耳其舰队。瞬间,“米”字旗落下,白“十”字的俄国旗迅速升起。奥斯曼命令土军做好战斗准备,但为时已晚了。

土耳其16艘舰上共有510门小口径炮,他们的炮火还没到位,俄舰的720门大、中口径炮就打响了。刹那间,浓烟四起,炮声震天。俄舰凭借舰体的三层护甲和火力优势,借助顺风、背光等有利条件向土舰发起了一阵阵的猛烈进攻。海面上火光冲天,碎木横飞,尸体漂浮。岸上的土耳其炮台连忙向俄舰开火,但俄舰迅速驶入土炮射程的死角,土炮对俄舰毫无威胁,官兵伤亡3000余人。而俄国方面只死亡37人,伤235人,仅有几艘舰只受了轻伤。

【活学活用】兵不厌诈,俄军以“偷梁换柱”之计,巧易旗帜,让土耳其舰队无所防备,得以在近距离内攻击敌舰,令敌军防不胜防,损失巨大。

“偷梁换柱”在军事上应用常以“短平快”的两军交接方式出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故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