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11577400000005

第5章 等,下一个晴天(2)

月,如弯钩般,遥挂在长天,那个瞬间,泄了满地的清辉。

月光下,女孩儿的两颊,挂着两行未留下的清泪。

就那般,直直地映在了男孩儿的眼底,烫在了心里。

“对不起!你别哭了,好吗?我也没说什么啊?我以为……以为你是因为考试没有考好,才这般的。我……我……总之,你别哭了好吗?”男孩儿有些语无伦次。

他在裤兜里翻了半天,终于翻出了一包面巾纸,递到了女孩儿的眼前,“给,擦擦吧,女孩子怎么都这般多愁善感?”

“谢谢!”

男孩儿为了活跃气氛,假装着看着月光下的盛放的那一朵朵的雏菊,惊奇的声音,诧异般而起。

“诶,这是什么花啊?开得这么的小巧玲珑?”

“雏菊。”

“你很喜欢吗?”

其实,男孩儿不止一次在身后望过女孩的背影。

其实,他知道,女孩儿不怎么喜欢跟男生打交道。

而且,男孩儿知道那是雏菊。

他的家里,栽种着一大片的雏菊,只是因为他看到,那一天女孩儿曾经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几株被玩闹的同学踩踏过后的雏菊,从那之后,他便对雏菊上了瘾。开始在网上搜着各种雏菊的资料,开始学着怎么栽种雏菊。

“嗯,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告诉我,雏菊这种花,很独特,这世间的百花,往往都喜欢温暖,炎热的时节,开出的花也最美。可就是雏菊,它最能耐得住严寒,反倒是在炎热的时候开不出美丽的花,很奇怪,很惹人怜爱的花,不是吗?”

女孩儿的声音,带着哭过的特有的鼻音,浓浓的,在那个晚上,重重敲在了男孩儿的心底。

高三的动员大会上,校长提议,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家学习,两个理科实验班合并,一个班是竞赛学生多的实验班,一个班是平时成绩高的实验班,现在两个班合并在一起,一起为了高考冲刺,两种思维的冲撞,希望可以更能激发出不一样的潜力!

校长在台上讲得慷慨激昂,男孩儿的心也再一次雀跃了,因为他看到了女孩儿在人群中对着他盈盈浅笑,算是招呼。

女孩儿是资优生,各科成绩都很靠前,其实女孩儿的心思很简单,只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大学,然后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男孩儿很聪明,从小便对计算机有着独特的兴趣,学习对于他来说,轻松得很,全国ACM设计竞赛大奖他已经拿了好几个,但是男孩儿对于成绩,却总是抱有随意的性格。

男孩儿跟女孩儿坐在了一个教室里,女孩儿每一次见了男孩儿,都会给他一个笑容,轻轻浅浅。

男孩儿开始主动向女孩儿借作业本,习题册,然后看着女孩儿娟秀的字迹,男孩儿开始重视起那一道道枯燥的习题。

每一天第四节晚自习结束的时候,男孩儿总是会习惯性的拦住女孩儿。

“喂!晚自习下了,我送你回去吧!晚上,女孩子总是不太安全的。”

女孩儿的妈妈工作很忙,要到很晚才回去,女孩儿便总是跟男孩儿一起回家。

渐渐的,班上的流言多了起来。

男孩儿知道,女孩儿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的艰辛,还有周围孩子的各种歧视,女孩儿很在意那些流言蜚语。

这个世界上,流言蜚语对别的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女孩儿来说,却最是伤人的刀。

那一天,女孩儿找到了男孩儿。“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我不想人误会,我们还是保持距离。”

男孩儿问女孩原因,“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人议论,我不喜欢。”

后来,男孩儿真的再也没有去找过女孩子,而是在一边,偷偷默默地关注着她。

女孩儿的桌上,每天早上都会放着一盒牛奶,旁边还有一颗德芙巧克力,纸条上写着的是女孩儿闺蜜的名字。

男孩儿开始把成绩放在了心上,他不愿意让女孩儿为难,或许别人不懂,为什么这般在意那些,但是男孩儿知道,女孩儿不行。

她的心底,有一道流言的殇。

这个世间,爱情有千百种。

而男孩儿给女孩儿的是,最不一样的那一种。

爱你,便要远离你,给你更广阔的天空,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高三的日子,繁忙中带着压抑,却是每一个人蜕变的历程。

高考前的一天,看考场的时候,男孩儿再一次看到了女孩儿,然而,这一次,他们却擦肩而过。

或许,女孩儿永远都不会知道。

那一年,有一个男孩儿,曾经轻轻地哼起。

“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不牵绊你,让你向幸福的地方飞去。”

雏菊的花语,是深藏心底的爱。

男孩儿把爱藏在了心底最深远,然后给了女孩儿飞扬的天空。

那一年的雏菊,很纯白,曾经,悄悄地绽放在男孩儿的心底。

午夜的祝福

罗从政

刚躺上床,手机响了。打开一看,两条短信,内容的主题都一样:生日快乐!

伴着心中那份暖,我又看了看短信,一模一样,收到时间都是——00:00。我惊叹朋友间的默契,相隔几千里,竟然连手机的时差都排除了。沿着两条短信的线路,我的思绪走向了两位友人。一位是鹏,在西安上大学;另一位是停,在祖国边陲新疆喀什军队。西安,喀什,长春,我们像是三角形的三个点,分布在地图的三方,心却总是彼此相连,不然,有这么准时的祝福吗?

谁说一天一定要从午夜零点开始呢。为了一句祝语,两位友人做了多久的等待啊!在他们等待零点到来的时刻,一定都在回想我们共同的曾经吧!

我们的友谊,要感谢高中时代,在家乡一个叫神河的小镇上,留下了人生充满激情而怅惘的三年。鹏是班长,个子高,气质好,聪明,就是偶尔有点暴躁。相反,停个头不高,为人随和,特别勤快,懂事,家里较困难。至于我嘛,应该说就是他们二人的平均值啦。从个性上讲,我可能更偏向停,随和。如果说共同点,应该就是都很讲义气,重视生命的过程,性情相投。

三个来自不同方向的乡村孩子,在高中相遇,这是多少年修来的福分吧!其实,我并不是很相信缘分的,我们高中几百的同学,怎么偏偏我们三个,关系越走越近,逐渐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一条条无形的线段把我们紧紧相连。现在回想,我都说不清究竟友谊是怎么回事。总之,会成为朋友的,时光的河流就会慢慢沉淀出来;不会成为朋友的,即使是同寝三年,毕业后依然是形同陌路。人生,就是这么玄妙。

三年高中时代,鹏、停,还有我,留下了很多共同的足迹。在一个周末,我们一起,偷偷地溜到县城,用各种借口敷衍亲戚,就是为了去见一个网上认识的女孩。那年,应该是高二,停的母亲病逝,我和鹏在班上进行捐款,后亲自到停家,为伯母送行。我们一同在校外租房的日子,说是为了好好学习,其实很多时候都躲在梦乡里憧憬,难怪我们高考集体失利。毕业那年,每到我们的生日,早早地订好蛋糕,其实都用来追赶着满脸涂抹……

如果说,青春是用来挥霍的,我们一同见证了懵懂岁月里的无知和纯真。

高中毕业后,我和鹏分别选择了去市里和县里复读,停背着书包去了西安一家高职。从此,真正的天各一方,而且越走越远。一年后,我一路北上,带着意外走进东北师范大学;停从学校应征入队,去了苍茫的新疆,驻扎边城喀什;鹏就惨了,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与二本擦肩而过,在家里巨大的压力下,被迫再复读,好在一年后也考上了西安财经学院,踏上了大学路。

三个和命运抗争的孩子,从同一点出发,走在三条不同的轨道上;而我们之间的友情,因为空间的扩展,变得更加珍惜。

大学后,电话是我们最常用的联络。只是,话题除了分享相互的生活,少不了谈谈未来的选择。偶尔,我们也相互寄些书什么的。停在边疆,我们都知道军队经受的巨大寂寞,每有时间,就会习惯性地摊开信纸,简单的信件传递着无限的温情。

就在今年年初,刚好是停两年义务兵结束,第一次回乡探亲。我们兄弟三人难得地相聚了,心中的欢喜无以言尽。

时隔两年,一个个更成熟,都经历了人生路上的一些风风雨雨;不变的是默契的性情,还有我们珍藏在骨子里的真情。

躺在床上,电影般回放着三兄弟间的聚聚散散,每一个情节,都是北国冬夜的温暖,穿过午夜,走进梦乡。

一张白纸上的秋天

石兵

七岁时,母亲给他做了一支画笔。这是一支精制无比的笔,用一小节柳枝削刻成笔杆,用一段红色蜡烛削尖粘贴成笔尖,虽然外形不好看,但他却视若珍宝。从此,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到处都会留下他涂鸦的痕迹。

没有人教他该如何去画画,但他却画出了无比神似的事物,墙角的小鸭子,青石上的小鱼,水井辘辘上的小花,都被他涂绘的栩栩如生。

有一天,一个路过山村的画家发现了这些稚嫩的痕迹,他被这些略显笨拙却独具韵味的画作震惊了,立刻向人打听这位小天才的家。

那天,只有他的母亲在家,当画家走入他的家,看到他徒留四壁却被涂满了童真画作的家之后,画家哭了,他要留下钱,被母亲婉言谢绝,于是,画家留下了一张大大的白纸,并在背面留下了自己的印章和联系方式。

画家说,随时可以来找他学画,只要拿着这张纸就行,但前提是,在纸上,他希望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秋天。

其时正是秋天,霜林轻染,云高风淡,正是这美好的秋景吸引画家来到了这里。画家离开后,母亲默默地收起了白纸,这是一张上好宣纸,洁白素淡,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这大山中的小村落一样安详静好。

他回家后,母亲取出宣纸,告诉了他画家来访的事,他欣喜若狂,立刻开始在纸上绘画,但很快,他沮丧地发现,自己的“画笔”

并不能在这张纸上留下任何颜色,因为蜡笔不是水墨,自己的费力涂绘只能让这张纸变得皱巴巴的。

但是,如果不能绘制出秋天,自己就不能走出大山,去实现画家的梦想。于是,他开始想办法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痕迹。他采集鲜红的枫叶与金黄的菊花,用它们的汁液调制水墨,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让他沮丧,渐渐地,他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后来,他终于在宣纸上留下了一缕淡黄,接下来,他开始用母亲做的“画笔”在宣纸上画秋天,但此时,他发现这张纸太小了,自己想画的事物有很多都无处安置,于是,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完美的秋天。

三年后,十岁的他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城市里,找到了画家。此时,画家几乎已淡忘了自己的承诺,在回城后,他的画室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早已是入不敷出,不得已之下,他只得靠贱卖画作生活,早已没有了当初四处游历采风的情趣。

画家很想随便找个理由打发走这对母子,他打开宣纸,心中打定主意,无论看到任何水平的画作,就会以水平太低为由拒绝教授。但是,在宣纸完全打开的一瞬间,画家呆住了,他居然没有看到任何色彩,在他面前只有一张白纸,他翻开纸的背面,自己的印鉴与字迹却清晰在目。

在他疑惑的目光下,那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儿取出一只奇形怪状的画笔,中年妇女则取出一只破损了角的大碗,碗被几块木头分成了几格,格中有五颜六色的液体,男孩小心翼翼地用画笔蘸上彩色液体,在宣纸上画了起来,转眼间,一幅令人惊奇的画便完成了。画面上,有一只金黄色的麦穗,还有一片随风飘落的火红枫叶,叶子即将覆盖在麦穗上面,却被画笔定格了,这一静一动的事物透露出了强烈的秋天气息,令画家目瞪口呆。

还没等画家开口,中年妇女放下了随身带着的一个大篮子,说:

“谢谢您留下这张纸,村里没啥好东西,我和孩子上山挖了些山药,您留下吧,我们要回去了。”

画家被这始料未及的一幕惊呆了,竟忘了该去挽留。良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急忙跟出家门,想去找这对母子,却发现他们早已踪影全无了。画家回到家里,看着桌上的白纸,突然发现纸上的画作消失了,桌上只剩下一张白纸。

他明白了,一定是自制的水墨水分太少,在画完后被宣纸吸收了,让纸又变成了白色,只是,白纸上那个令人心动的秋天却被画家牢牢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