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神奇的针灸疗法
11424100000007

第7章 常用保健穴(1)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针灸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一)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

1.手太阴肺经上的保健穴

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本穴能宣肺理气、清泄心肺之热、平喘止咳,对增强肺脏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针刺时向外斜刺或平刺、深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本穴能宣肺理气、利咽宽胸、通经活络,可防治咽喉肿痛、口眼邪、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气喘。针刺时向上斜刺0.3—0.5寸。

少商: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本穴能清热、利咽、开窍,是急救穴之一,对发热、昏迷、休克、咽喉肿痛、癫狂、鼻衄有较好防治作用。针刺时应浅刺0.1寸,或浅刺出血。

太渊:在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本穴能清肺利咽、通畅经络,故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又能防治无脉症。针刺时要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2.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保健穴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时常按摩或针刺,可长寿。其功能醒脑开窍、疏风清热、镇痛通络。可防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疖、无汗、自汗、盗汗、经闭、滞产、昏迷、癫痫、痹症。直刺0.5—1寸。

曲池:位于肘外辅骨,曲肘,肘横纹尽头便是此穴。本穴能清热利湿、祛风解表、调和营卫,对上肢不遂、高血压、咽喉肿痛有较好疗效。实验表明,此穴具有调整血压、固齿、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可直刺1—1.5寸。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本穴功能清热散风、通鼻窍。对鼻塞、鼻衄、口喎、胆道蛔虫有较好防治作用。可斜刺或平刺0.3—0.5寸。

3.足阳明胃经上的保健穴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本穴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针刺本穴对胃痛、腹胀、呕吐、泻泄、便秘、高血压、神经衰弱,以及下肢痿痹症均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1—2寸。

地仓:在口角外侧旁开0.4寸。本穴能疏风通络,可防治口咽、流涎、眼睑 动,斜刺或平刺0.5—0.8寸。

4.足太阴脾经上的保健穴

三阴交: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遗尿、失眠、疝气、不孕等。可直刺1—1.5寸,针刺得气时,即出针;体弱者,可留针5—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血海: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本穴调和气血、祛风胜湿,可防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疹、膝关节痛。可直刺0.5—1寸。

5.手少阴心经上的保健穴

神门: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本穴能养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癫狂。可直刺0.3—0.4寸。

通里:在神门穴上1寸处。本穴安神宁心、通窍活络,对心痛、心悸怔忡、咽喉肿痛、暴暗、舌强不语、失眠、腕臂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0.8寸。

6.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保健穴

后溪: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本穴宁心安神、舒筋活络、散风清热,能防治急性腰扭伤、落枕、头项强痛、耳痛、咽喉肿痛、牙痛、癫狂等症。可直刺0.5—1寸。

听宫:在耳屏前、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此穴宁神志、宣通耳窍,故对耳聋、耳鸣、中耳炎、牙痛、癫狂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针刺时宜张口,直刺1—1.5寸。

7.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能清头目、通血脉、理气机,对头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能浅刺0.1寸,但孕妇禁针。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能健脾利湿。通利三焦,可防治水肿、腰背湿痛、水谷不化、泻泄、肠胀。针刺可直刺0.5—1寸。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有补肾益精、壮腰利湿作用,对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耳鸣耳聋、水肿、腰痛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本穴和胃理气、化湿消滞、是增强后天之本——胃气的保健穴,对胃痛纳少、腹胀肠呜、呕吐、脾胃虚弱疗效较好。可斜刺0.5—0.8寸。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能防治肢体乏力、背痛、腹胀腹泻等症。宜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下旁开1.5寸处。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胆、养血明目。可斜刺0.5—0.8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宁心安神、宽胸止痛,是心脏的常用保健穴,对心痛、心烦、惊悸、健忘、胸闷、梦遗、盗汗、癫狂有较好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直刺0.5—0.8寸。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气,对肺功能失调引起的病症有防治作用。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8.足少阴肾经上的保健穴

涌泉: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蜷足时凹陷中。本穴能宁神、开窍、清热,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对头痛、头昏、中风昏迷、休克、小儿惊风、小便不利、便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能壮腰健骨、益肾,是较常用的保健穴。可防治腰痛、月经不调、阳痿、遗精、失眠、小便频数等症。针刺宜直刺0.5—1寸。

9.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保健穴

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处。本穴宽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对心痛、失眠、胸闷、心悸诸多心脏病症皆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中冲:在中指尖端的中央,是常用的急救穴之一。能清心开窍,退热苏厥,对中风昏迷,舌强不语、心胸烦闷、热病中暑、小儿惊厥有一定的效果。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

10.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保健穴

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本穴能舒筋、通络、解热,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对肩臂痛、腕痛、扁桃体炎防治效果较好。宜直刺 0.3—0.5寸。

支沟:在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本穴能理气解郁,疏通腑气,通经络,能较好的防治便秘、胁肋痛、耳鸣耳聋。宜直刺0.8—1寸。

11.足少阳胆经上的保健穴

风池: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是较好的保健穴之一。能聪耳明目、醒脑开窍、疏风解热,对神经衰弱、落枕、目赤痛、中风、耳鸣等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针刺时宜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5—1寸。

环跳: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2/3交界处。有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对腰胯腿痛、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诸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可直刺2—3寸。

12.足厥阴肝经上的保健穴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能疏肝理气。镇惊熄风、通络活血,对头痛、目眩、高血压、胸满胁痛有防治作用。宜直刺0.5—1寸。

章门:在第十一肋端。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凡腹胀、胃脘痛、胁痛、呕吐均可刺之。可直刺0.8—1寸。

(二)其他经脉上的保健穴。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功能大补肾阳之气,固精壮阳。能防治腰痛、阳痿、痛经、神经衰弱、头痛。可向上斜刺0.5—1寸。

百会: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对头痛、目眩、中风不语、脱肛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宜平刺0.5—0.8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本穴清神志、利咽喉,是四肢部保健奇穴,对昏迷、中暑、热病、指端麻木、咽喉肿痛、晕厥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个别穴位的特殊治疗作用

1.强身健体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该穴位能治疗多种胃肠疾病,这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足三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强身壮体、防病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