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趣味红楼管理学:王熙凤是最好的CEO
11344500000022

第22章 凤姐个性:八面玲珑好处世(4)

贪财恋物是愚人的行径,王翦的手下心腹也劝告王翦说:“将军处处高瞻远瞩,为什么在金银上却这么贪恋?”王翦支开左右,对心腹说:“我并非贪婪之人,只不过是因为秦王对于手握重兵的将军十分警惕,所以我多请求赏赐田产。名为子孙计,实为安秦王心,这样他就不会怀疑我造反了。”我们看,凤姐与王翦将军的愚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凤姐以女流之身不自作聪明并善于隐其锋芒,更是体现了一个合格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值得后人借鉴。

管理心经:企业家应该练就大智若愚的本事

大智若愚即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愚笨,实则大智在其内心。

智慧可以分为内智和外智两种,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神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不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且不拘小节,内智是其能做到大智若愚的前提。外智能掩内愚者小智也,外愚而内智者大智也。管理需要内智型的人才,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且事事计较的人成不了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只有能伸能屈并善于以退为进的人才能胜任管理岗位。正因如此,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所谓聪明人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因为他们往往自负并墨守成规。真正的管理者需要一点点木讷,基于智慧的木讷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人的愚蠢。

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管理者,他们在管理的时候与下属斗智斗勇并极尽智谋之能事,但是却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有些管理者在有时候事必躬亲,有时却无为而治,放任自流。这样的糊涂表现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后果,反而使其管理渐臻佳境。他们其实是大智若愚型的管理者,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紧和什么时候该松。张弛有度,进退自如,这样的管理者怎么会不成功呢?

5.凤姐思维:跟着我干的有饭吃,不跟着我干的没饭吃

在荣国府这个超大型家族企业中,大多数员工都是家族体制的附庸物。很多员工都不好好干活,因为即便干不好活也有薪水拿,也有假可休。可以说,这样的好日子在荣国府的发展境况还好之时是可以维持的。可是等到荣国府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之时,荣国府的员工要继续这样下去,那么迟早会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在王熙凤踏进荣国府的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惊奇地发现荣国府里的员工都是一帮好吃懒做之徒,表面上看起来繁华强盛的荣国府竟然只是一个有着全国性影响力的“皮包公司”。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迟早要倒闭。最明智的做法是“良禽择秀木而栖”,趁着这个公司还没有破产,赶紧领完工资走人。然而王熙凤嫁到荣国府,她的命运就维系在荣国府这条大船上了。王熙凤感觉此时的荣国府就是展示自己的最佳舞台——只要能让荣国府重新焕发出生机,那么她就是荣国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员工。

在成功地将老公贾琏变成傀儡之后,王熙凤已经成为了荣国府实际上的CEO并开始对荣国府进行改革。她下定决心要让荣国府的员工重新振作起来,因为再好的策略也需要有良好执行力的员工执行。但是荣国府的员工们之所以没有良好的执行力,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太过于依赖荣国府的“铁饭碗”制度。所以要提高荣国府员工的执行力,就必须打破他们手中的“铁饭碗”。

王熙凤认为打破荣国府员工手中的“铁饭碗”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体制改革。但是荣国府的体制已经沿袭了上百年,并不是说改就能够改的。可是王熙凤却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她知道谁掌握了发放粮食的权力,谁就是发放粮食规则的制定者,所以已经成为了荣国府CEO的王熙凤立刻制定出了打破荣国府的“铁饭碗”制度的以下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为服从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努力工作的员工提高薪酬待遇,只有竞争才能引起变革。荣国府的大多数员工并不想整日好吃懒做坐等企业破产,只是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员工身上养成了巨大的惰性,干多干少一个样。由于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所以导致荣国府出现了恶性循环。业绩越来越差,工资发得越来越少。员工们越来越懒,结果使得荣国府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但是从这个情况中可以看出荣国府的大多数员工本质上并非懒人,即他们的好吃懒做是因为企业体制上的漏洞带来的不良风气所致。

在找到根源性问题之后,王熙凤立刻想出了解决之策。即施行新的薪酬制度,每个部门和每一条生产线上都制定业绩考核制度。如果有员工达不到业绩考核标准,那么差多少就扣除相应的工资,而差额在50%以上停发当月全部薪水;如果有员工达到业绩考核标准,那么按照工作标准发放全部薪水。若超出的业绩额在50%以上,则发放两个月薪水;如果员工的年度业绩考核达不到标准,那么差多少就扣除相应的工资。而差额在50%以上,则停发当年全部年终奖并扣除最后一个月工资;如果员工达到年度业绩考核标准,那么按照工作标准发放全部年终奖。若超出的业绩额在50%以上,则多发放三个月薪水。王熙凤制定的新的薪酬制度在颁布之初,因为众人长期以来已习惯了少干活多拿薪水的惯例,所以突然将薪水和业务量挂钩,实行多劳多得的制度自然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而遭到了一致的抵制。但是王熙凤知道这些人不会撑得太久,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手中的“铁饭碗”会变成“泥饭碗”,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存款,撑不了几个月就得努力干活了。结果是这些端惯了“铁饭碗”的人都是脾气特别大,但胆子特别小。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和王熙凤叫板,而是一个劲地消极抵抗。最终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陆陆续续地回来上班,而且干得比以前卖力多了,毕竟不努力就没饭吃嘛。

第二个方法:不服从企业管理制度,依旧想混日子的员工坚决裁退,努力工作才有饭吃。

在王熙凤颁布新的薪酬制度之后依然有一小撮顽固分子决心与其对抗到底,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荣国府的老资格。并仗着资格老就绕过王熙凤直接找董事长贾母,美其名曰为“高端访谈”。但是这些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董事长贾母已非彼时的董事长贾母,她已经是一位很少过问荣国府的具体事务的老人,所以这些顽固分子告状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当董事长贾母不再为其撑腰的时候,他们注定成为王熙凤砧板上的鱼肉。是用菜刀砍呢,还是用剔骨刀去斫,这一切都是王熙凤说了算。

荣国府最有管理智慧的王熙凤自然不会让这一帮老资格给自己造成恶劣的影响,相反他们还是王熙凤用来为自己提升仁政形象的代言人。她将这些不愿意干活的老资格全部辞退,但是本着“仁慈”的执政理念,为了让这些人生活不至于出现问题,但凡被辞退回家的人员每个月都可以领到荣国府最低工资的十分之一作为“苦劳费”,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王熙凤还是很“仁慈”的,念你们为荣国府辛苦这么多年的分上,我还会每月发钱给你们。她的这一做法使得荣国府那些没被辞退的员工都感受到其“恩泽”,更让他们觉得不努力工作的人被辞退了还能领点“劳苦费”,那么这些辛苦干活干到退休的人,CEO肯定会给他们不菲的退休金,所以干劲倍增。

管理心经:引导员工走向正轨是企业管理者的必备技能

从王熙凤让荣国府的员工们摒弃散漫的工作作风,引导员工走向正轨,从而逐渐让荣国府摆脱发展困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引导员工走向正轨是企业管理者的必备技能。换句话说,做不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不能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的企业管理者就是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在现代管理学中企业管理者引导企业走向正轨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企业管理者要自己先迈入正轨;第二个方面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展现着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学习的榜样。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想引导员工走向正轨就必须做员工们的楷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员工走向正轨,从而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因为企业管理制度是引导员工迈入正轨的最有效方式,它所提供的约束力与强制性比企业管理者亲身示范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