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好员工就用这几招
11305900000005

第5章 “无威”不治:管好员工从树立权威开始(2)

这是远见还是狂妄呢?事实证明,这是马云的远见。1999年初,他创办了阿里巴巴,企业创办初期,严重缺少资金,马云到各个大学去做演讲,宣讲他的B2B模式。渐渐地,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海外媒体开始对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风险投资商也慢慢对马云产生了兴趣。但是马云先后拒绝了38家风险投资商,接受了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的500万美元的投资。在该笔资金到位后,他飞赴北京,见了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那次交谈之后,孙正义向阿里巴巴投资了2000万美金。就这样,阿里巴巴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

《福布斯》曾这样评价马云:“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事实证明,他的眼光非常高远,他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具有很好的前瞻性。这是阿里巴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并且将会走得更远的战略保证。

真正具有大智慧的管理者,往往是虎气十足的,这样才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才能识大体,谋大局,抓大事,才能从企业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令出如山,有令必行

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说过:“企业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有制度没执行,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在中国企业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制度多、执行少、执行不到位。难怪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重要。”

有个成语叫“令出如山”,意思是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上司下达命令,下属坚决执行,不找借口,不得违抗。真正好的执行就应该如此,决不允许下属找借口,上司绝不能轻易向下属妥协。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有一个流传很久的传统,学员回答军官问话时,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未经允许不得多说一个字。200多年来,“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加强了军令的威信,强化了学员的执行力。

乔治·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有一次,他想提拔一名军官,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他把10个候选人叫来,对他们说:“伙计们,你们马上在仓库后面挖一条长8英尺、宽3英尺、深6英寸的战壕。”说完,巴顿就走进了仓库,偷偷地从缝隙中观察那些军官的反应。

巴顿发现,那些军官把铁锹和镐放在仓库后的地面上,坐在那里休息,嘴里还不停地议论着。有的人说:“6英寸深的战壕有什么用?又不能做掩护。”有的人抱怨巴顿将军不该让军官们干普通士兵干的活。最后,有个军官站起来说:“让我们快点挖好战壕离开这儿吧,管那个古怪的老家伙让我们挖这个战壕干什么。”结果,这名军官被巴顿将军提拔了,而那些满腹怨言,消极怠工的军官们则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很明显,巴顿将军之所以提拔那位军官,是因为他服从命令,坚决执行,不找借口。而那些不服从命令的军官受到处罚,也显示了巴顿将军对下属决不妥协的决心。下属的服从力和执行力是管理者威严的体现,作为管理者,如果不能令出如山,就没有威严可言。康熙大帝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臣们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不休,皇帝却必须要独断专行。有时候正确与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要有天子的威严!”

同样,企业老板也应该有威严,发出一项命令之后,就要让员工坚决执行,绝不允许员工拖拖拉拉、打折扣地执行任务。只有这样,企业的决策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

总经理对后勤部门的张主任说:“张主任,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火灾的高发期,去年就有一场大火把我们邻居单位烧光了,损失惨重。今年我们一定要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避免发生火灾。”

张主任说:“明白了。最近几天我在忙手里的工作,过几天我就把你的话传达给全体员工。”

“好的,一定要快点传达给大家。”

张主任说:“放心吧,我会尽快传达你的意见。”

可是,张主任这一拖就是半个月,半个月后,张主任才向全体员工传达总经理要求大家防火的意见。但是不到3天,公司的厂房就失火了,很多原材料被烧毁。

总经理怒气冲天,把张主任叫了过来,对他怒吼道:“前些日子,我跟你说过,要让大家注意预防火灾,你有没有传达我的指令,你是怎么做的?”

张主任两眼干瞪着,说:“我……我……我跟大家说过啊,一定要把火灾的引发者找出来,要严惩……”

总经理这叫“令出如山”吗?当然不叫!军令如山是指命令发出之后,要让下属立即、马上去执行,而不是听到下属说“我最近有点忙,过几天再执行”后,就说:“好吧,你过几天再做也行。”尤其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命令,一定要注意执行的时效性,一旦拖拉,就可能贻误时机,酿成大祸。

总经理对张主任听之任之的态度,叫“令出如山”吗?当然不叫。令出如山是指一定要让下属执行到位,而不是把上司的话传达给下属就完事。在命令下达后,一定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让张三检查一下灭火器,看看是否需要更新;让李四调查一下市场上的防水系统,看看是否需要买一台新的回来;让王五联系当地的消防部门,组织一次消防培训;再组织员工研究一下火灾的隐患在哪里,让大家加强防范。这才叫真正的执行,这才是令出如山。

老板一定要像军官将领一样下达任务,做到令出如山。无论员工找什么借口,说什么理由,有什么困难,老板都不能轻易改变已经发出的命令。老板可以给员工提出建议,为员工执行提供条件,但绝不能允许员工拖泥带水,拖延执行。如果员工执行不力,就该挥泪斩“马谡”,就要当即立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也才能树立老板的威信和影响力。

任何时候都要显得从容不迫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要有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而且越是危机关头,越要沉着冷静,否则难担大任。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种场景: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被众多媒体找上门来采访。领导者见到那场面,顿时就慌乱起来,回答记者提问时前言不搭后语,紧张地抓耳挠腮,说话也结结巴巴。下属们看在眼里,会作何感想呢?下属们肯定会想:大事不好了,公司要完蛋了!如此一来,他们还怎么能安心工作?

真正出色的领导者应该成为下属的“定心丸”,要发挥安抚人心的作用。越是在危机面前,越要处变不惊,这样的领导者才具有强大的气场,才能镇得住场面,才能赢得众人的佩服。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来看看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怎样应对意外事件的。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嘉诚在房地产行业玩得风生水起。然而,一起“吉屋白蜡烛”事件,给李嘉诚带来了一次大危机。那是1994年秋,李嘉诚旗下承建的海怡半岛小区开盘了。这个楼盘的质量好、户型棒,加之李嘉诚的信誉很好,因此,前来看房的客户众多。

一天,当几个客户参观吉屋(香港称空屋为吉屋,含吉祥之意)时,发现偌大的吉屋里点着几支白蜡烛,顿时联想到死人丧礼,客户一个个被吓得魂飞魄散。吉屋一下子变成死屋,这对李嘉诚的楼盘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李嘉诚没有抱怨下属办事不力,也没有埋怨客户小题大做,而是从容不迫、积极想办法化解危机。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小区的东楼安装了两三个激光发射仪器,到了晚上,整个屋顶就会焕发出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激光,从远处看去,蔚为壮观。

与此同时,李嘉诚也改变了营销策略,他把开发的楼宇分成两大块,一部分由公司的销售部销售,一部分由各大楼宇销售代理商承包出售。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各代理商之间实现良性竞争,使售楼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一时间,“白蜡烛”事件的负面影响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你遇到意外事件时,当危机突然降临时,你一定要从容不迫地应对。有了这种心态,你才能更好地思考应对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危机。

身为一名领导者,级别越高,就越要成为下属的心灵支柱,成为足以支撑所有一切的精神巨石,而不是一颗无足轻重的沙粒。巨石必须稳坐军中,镇定自若,无论风吹雨打,毫不动摇,就算动摇了,也要装作镇定自若。

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做到心静如水、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何谓静气呢?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再怎么慌乱,也要冷静自持。这一点在赵国宰相蔺相如身上也有经典的表现。

战国时代,秦国独强,各国都惧怕秦国,稍有不慎,就被秦国战败,然后割让城池给秦国。有一次,赵国有一块和氏璧,相传价值连城,秦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就打起了和氏璧的主意。秦王派使者前往赵国,表明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

赵王心想:秦王一向只想占便宜,从来不肯吃亏。这一次这么大方,肯定有问题。可是如果不答应秦王的要求,又担心秦王借此发兵。答应吧,又怕上当。赵王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办,就和大臣们商量,可大臣们也想不出好办法。

这时蔺相如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面见秦王。秦王见到和氏璧后,爱不释手,大有占为己有的意念。蔺相如察言观色,深知秦王的小心思,于是谎称和氏璧有瑕疵,让他给秦王指出来。

然而,当蔺相如把和氏璧拿到手里之后,马上做出要摔碎的姿势,说:“秦王,如果你不讲道理,想霸占和氏璧,我蔺某就血溅七尺,连璧玉一起摔碎。到时候,玉碎了,大王的信用也碎了,人人都会指责您的不是。”

秦王讪讪地笑了笑,最终被蔺相如的处变不惊所折服。

古话说得好:“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千万不能随便让人看出你的情绪看出你内心的慌乱,看出你的不自信。否则,这对企业在竞争中取胜是极为不利的。试想一下,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你显得慌乱不已,对方一眼就看出你的实力不济和信心不足,这样对方就会强势出击,直到取胜为止。反之,你从容不迫,信心十足,你的强大气场就能吓退竞争者。

身为管理者,还应明确一点:当你慌慌张张、手足无措时,你将会失去下属的尊敬和敬畏。他们对你只会感到失望,并暗暗嘲笑你:“你不过是一个经不起大事考验的人。”所以,无论是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还是立足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你都有必要时刻保持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

精心挑选左膀右臂

看过古装剧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帝王,都离不开左膀右臂,他们左有文臣,右有武将,而这其中又有一两个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每逢大事来临,帝王无法定夺时,就会召集左膀右臂商议。如果没有左膀右臂,遇到什么事情领导者都要一个人去面对,一个人去顶着压力寻找对策,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那么任凭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再强,也很难应对残酷的现实竞争。这一点我们不妨从诸葛亮身上去体会。

诸葛亮屡出奇谋,帮刘备三分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百年来,他已经成为智慧的象征,长留于国人的心中。然而,蜀国还是灭亡了,而且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为什么蜀国有这样的结局呢?其实,这里有诸葛亮的责任——没有挑选出自己的左膀右臂,没有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以来,诸葛亮事必躬亲、不辞劳苦,但他唯独忽视了对左膀右臂的挑选和接班人的培养。当他用兵点将时,我们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参与决策,大多数时候是诸葛亮一个人在决策,致使广大谋臣缺乏实战决策的历炼,造成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

尽管后来诸葛亮选定姜维为接班人,但主要是让他执行,至于如何制定战略、如何处理内政等他并未悉心指导。诸葛亮如此做法,就连他的对手司马懿也连连摇头,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意思是,每次吃得那么少,事务繁杂、事必躬亲,肯定活不长。果然,不久后诸葛亮积劳成疾,在忧虑中死去。蜀国也随着他的逝世,急转直下,很快就灭亡了。

回到企业管理中来,今天的企业老板打天下也需要左膀右臂,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几个得力的帮手,老板打天下就会轻松许多。联想的柳传志有杨元庆、郭为这两个帮手,海尔的张瑞敏有杨绵绵这个坚实臂膀,海信的周厚健有于淑敏这个得力干将。可以说,优秀的企业老板大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左膀右臂”。正是在这些左膀右臂的协助努力下,企业老板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柳传志就开始精心挑选左膀右臂,并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而他的左膀右臂就是杨元庆和郭为。柳传志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左膀右臂的呢?他的主要做法是一方面让他们逐渐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另一方面在在价值观、思想方法甚至工作技巧等方面,与他们求得一致。

柳传志要求他们主动思考,把自己当成创造执行的发动机,而不能做被动式接受、传递的齿轮。在工作上,柳传志会指导他们,但是绝不代替他们。同时,柳传志还把权利、责任说得很清楚,然后放手让他们去施展才能,在工作中锻炼自己。

柳传志的做法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群策群力,避免重大决策失误;二是让杨元庆和郭为有职有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当他们有能力独当一面时,柳传志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思考公司发展的更重大、更长远的问题。

从如今联想的发展来看,柳传志的左膀右臂是十分出色的。先有杨元庆、郭为,后有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在他们合力辅助下,柳传志将整个联想集团带入了新的发展高度。

很多企业老总说:“我找不到左膀右臂!”其实并不是找不到,而是在于不知道找谁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也不知道按照什么标准来挑选左膀右臂。那么,企业老板到底该如何挑选自己的左膀右臂呢?

在挑选左膀右臂之前,企业老板必须明确一点:你希望左膀右臂与你一起做好哪些事情?明确了这一点后,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根据这几点来挑选优秀人才做你的左膀右臂。

第一个问题:对方是通才型人才,补充型人才,还是实干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