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11266500000031

第31章 魂瓶

“魂瓶”,是继俑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殉葬明器,但与俑有所不同的是,魂瓶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大约肇始于东汉,而且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江浙、安徽和江西、湖北等地。大多数俑是陶作的,而魂瓶则是用瓷土烧成的。“魂瓶”是现代人对它的称呼,也有人称其为“谷仓罐”或“衣禄罐”。

为何叫“魂瓶”:其一,它是专门为死者设计的一种明器,是用来与死者灵魂相伴的器物;其二,魂瓶堆塑的内容,大多与祭祀和丧葬场面有关,隐含祭奠死者亡灵的意思;其三,很多魂瓶上都开有孔眼或直接塑出空心的管道,似有供灵魂自由出入的意思。

为何又叫“谷仓罐”呢?因为有些罐子在出土时发现里面盛有谷粒,似有为死者储备食物供其享用的意思,所以又叫“谷仓罐”。

与俑一样,因为是专为殉葬制作的明器,历来被视为“不祥”之物,一直不被藏界重视。但类似青铜礼器和玉器之类的“高级”随葬品毕竟十分难得,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们不如现实一些,眼睛瞄准那些“低端”明器。而且魂瓶作为明器没有身份等级的限制,很多墓葬里都有出土,是比较容易收藏到的东西。有些造型奇特制作精致的魂瓶,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都不可低估。

一、各时代魂瓶的造型特征

不同时代,魂瓶的造型和装饰也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五种①:

1.青瓷堆塑罐——三国六朝魂瓶三国到六朝的魂瓶,以堆塑形式居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堆塑,下部为空心的圆罐,圆罐的造型大同小异,而上部堆塑的内容则丰富多彩:有仙山琼阁和神仙人物,还有飞禽走兽等等。

建筑堆塑是这一时期魂瓶最为常见的造型,一般以房屋门楼作整个堆塑部分的骨架,再以其他类型的捏塑造型穿插其间,或盘绕其周围。因为建筑样式不同,整个魂瓶的高低造型便各不相同,在这些建筑造型中,有现实生活中的封建庄园,也有神话传说中的仙台楼阁。有堆叠多层的高层建筑,也有庑殿祠堂类的低层建筑。有组合式的庭院建筑,也有简单的门楼建筑。

魂瓶上的人物堆塑,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既有佛像菩萨、神仙道士,又有舞蹈、技乐者,似在为死者的灵魂祈祷超度。在人物堆塑中还有不少深目高鼻、满脸卷须的胡人形象,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僧侣。这些僧侣大多盘腿合掌作祷告状。祷告是葬礼中的一项仪式,内容主要是歌颂死者的品德,祝愿死者的灵魂顺利超度,并且保佑家人平安。所以魂瓶的人物堆塑是专为丧葬场景设置的。

魂瓶上的动物堆塑主要分几类,一是象征羽化升仙的,而神鸟是背负这一使命的最佳使者,所以魂瓶堆塑的动物造型中,常有朱雀和玄鸟的形象;二是象征财富的动物形象,如猪、牛、马、羊、犬、鸡等,其中羊的形象最多,因羊“祥”谐音,有代表吉祥的意思。再有一类是象征趋利辟邪的神兽形象,如麒麟、辟邪、龙等。

三国六朝魂瓶,造型奇特丰富,其巧妙的堆塑布局以及神秘的用途,在古代明器中独树一帜,艺术价值很高。而且就目前所统计的情况来看,其出土存世不足两百件,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粮罂瓶——唐代魂瓶

“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其作为明器使用开始于唐代,“粮罂瓶”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1979年浙江绍兴出土了一件青瓷瓶,其腹部刻有铭文“上虞窑匠人项霸造粮罂瓶一个,献上新化亡灵王七郎,咸平元年七月二十日记”。粮罂瓶的名称和用途交代得明明白白。

唐代粮罂瓶多为越窑生产,其造型为:喇叭口、长颈、鼓腹、小平底。颈肩部有四个对称的长系鋬,鋬上常堆贴圆雕行龙。考古资料表明,这种粮罂瓶生产年代为唐代到北宋时期。浙江嵊县曾出土一件粮罂瓶,腹部刻有“元和十四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直壹千文”的字样。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这是目前发现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瓷罂。粮罂瓶在出土时有些还装有谷物,表明其用途与六朝魂瓶大致相同。但是,其造型与六朝魂瓶却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倒是与六朝盛行的一种生活用具四系盘口壶相类似,只是颈部和器身伸长了,四系加大了许多,变成了“鋬”。

粮罂瓶有些还有盖子,另外,浙江余姚县还出土过一件刻有墓志铭的唐代魂瓶,直筒形,有葵瓣状盖子,十分罕见。

3.五管瓶——五代魂瓶

五管瓶指一种肩部塑有五只或七只空心管子的魂瓶,其含义与六朝魂瓶的圆孔相类似,是供灵魂出入时的通道。为什么是五孔或七孔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因在古人的灵魂观念中,人有五魂七窍,所以需要五个或七个通道,其中五管瓶应是直接脱胎于东汉时期的五联罐。南京博物馆藏有一只五代龙泉窑青瓷五管瓶,瓶身上刻有“右白虎太阴星君之所属”字样,说明此瓶是供奉四方之神——白虎太阴星的,或许是为死者灵魂指引方向。

五管瓶还有一种变形——多角瓶。瓶身与五管瓶相差无几,只是空心的管子变成了实心的尖角,并且由单层变成了多层,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分布于器身。在吴语中“角”与“谷”的发音相近,“多角”与“多谷”谐音。所以多角瓶应更倾向于谷仓。

五管瓶主要流行于五代和北宋初期,因这一时期崇尚青瓷,所以五管瓶以青瓷为主,主要产于浙江龙泉,另有少量白瓷,产地不明确。

4.青白瓷堆塑瓶——宋代魂瓶

北宋晚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魂瓶的制造也更加精细繁缛,出现了一种青白瓷堆塑瓶,上有日月星辰、仙佛神人、云龙仙鹤等。目前发现最早的青白瓷堆塑瓶是江西省南城县出土的一件北宋嘉祐二年青白瓷堆塑瓶。青白瓷堆塑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矮向细长的变化过程。早期青白瓷堆塑瓶的造型比较简单,一般为盘口、细长颈、椭圆腹、盖上塑立鸟,颈腹肩有龙形堆贴,并有三个弧形鋬,通高在50厘米以下,颈长(堆塑部分)占全器的二分之一。南宋中期以后青白瓷堆塑瓶的瓶体逐渐增高,堆塑内容也逐渐增多。1985年江西省临川县宋庆元四年出土的青白瓷堆塑瓶,高61厘米,颈部细长,贴有龙虎,鸡犬、流云等。

特别是颈下部堆贴12个手执拂尘的道士,与六朝青瓷堆塑魂瓶如出一辙。南宋晚期青白瓷堆塑瓶的瓶身更长,堆塑更为复杂。1965年江西省清江县出土的宋宝庆三年青白瓷堆塑瓶,高达80厘米,颈上堆有日月、龙虎、龟蛇、鸡犬、人物等。青白瓷堆塑瓶以江西出土最多,和六朝青瓷魂瓶一样,有些器物出土时瓶内也装有谷子,所以它也算是一种谷仓。

5.塔式盖罐——元代魂瓶

元代晚期青花和釉里红器盛行,出现了一种用青花或釉里红装饰的魂瓶——塔式盖瓶(罐),其代表作品是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塔式盖瓶和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

青花塔式盖瓶:1980年湖北省黄梅县延祐六年(1319年)墓出土。通高42.2厘米,瓶为直口、削肩、斜腹、圈足外撇。施青白釉,釉下绘青花缠枝牡丹(青花发色偏褐色),肩部堆塑对称的狮首和象耳。器盖为穹隆形,盖钮塑一座七级宝塔。

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1974年江西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年)墓出土。通高22.5厘米,造型为平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施青白釉,瓶身从肩至腹堆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案,其间还穿插有卷云纹。颈部和肩部各有青花楷书款识一行“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日”和“刘大使宅凌氏用”。盖顶塑一白塔,塔内有坐佛一尊。

明清以降,葬俗大变,一方面是随葬器物减少,另一方面是纸质焚烧明器替代了俑具和魂瓶等明器,虽然明清墓葬中(帝陵和王公贵族墓葬除外)仍会有少量生活用具和瓷俑随葬,但总的来说随葬明器大幅减少,魂瓶这种形式的明器也很少见了,即使有,也制作得十分的简陋粗糙。

魂瓶的作伪,也是近十多年才有的事,尤以六朝青瓷堆塑罐和宋代青白瓷堆塑瓶的造型为最多,因这两个时期的魂瓶造型最为丰富生动,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也最高,所以收藏者要多加留意。

关于魂瓶赝品的鉴别,与瓷器的鉴别方式大致相同,主要从胎釉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要注意其时代特征和堆塑内容的合理性。赝品的捏塑部分往往生硬拘谨,整体比例也不够协调。

参考程晓中先生《魂瓶漫说》一文,《收藏家》杂志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