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11266500000032

第32章 结尾词

收藏,最讲一个“缘”字,吾之对文物古玩感兴趣,起因于小时候的两次“艳遇”:第一次“艳遇”是在县公安局撤除入口大厅(那是一座清末民初的老建筑)的时候,听老人们讲,旧时修房子的时候,常于梁上柱底放置铜钱,所以我特别多了个心眼,当两根大柱被放倒的时候,我迅速冲到两个石柱础跟前,惊喜地发现柱础的石槽内果然有期待的“宝贝”——十枚古钱币,其中有两枚银质光绪元宝,其他都是小制钱,因为没有一点磨损,品相好极了。我将那些方孔小钱送给姐姐做毽子,而光绪元宝则拿到外贸公司(那时外贸公司也收购珠宝古玩)去卖了两元钱。当时的两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用它我可以买到一百个发糕,看两百本小人书。这是我第一次“文物投资”获取的丰厚效益。

第二次“艳遇”是在河边跟小朋友打泥巴仗的时候,发现了一小块玻璃状的饰品(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叫翡翠),一面平整,一面突起,像个小葫芦,约两厘米高、一厘米宽,翠绿翠绿的,玻璃般透明,拿到外贸公司去卖,人家居然给了我五块钱,我用它买了一支钢笔、一只文具盒和十本连环画。

这两次“艳遇”是我在古玩“投资”方面的初期尝试,在当时看来,对于童年的我是巨大的成功和值得骄傲的事,但是现在看来,却是极不划算的事,因为第一件崭新的“光绪元宝”其现在的市价应该在5000元以上,而另一件玻璃地的上等翡翠戒面现在起码可以卖到20000元左右,两件东西的价钱在当时最少也应该在100元左右,现在看来当时慷慨的外贸阿姨其实用很低的价钱骗取了我的宝贝。不过,通过这两次“奇缘”让我从此对古玩和历史文化发生了兴趣,这也是我上大学选择历史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虽然没有成为一个收藏家,但是却有幸成为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大管家,天天可以“零距离”接触各类古玩珍品,这岂是一般的收藏家可比的,以国家资源和个人兴趣完美的结合,算不算一种“大缘”呢?同样的,在从事博物馆的文物征集活动中,也常常会讲个机缘二字,事实上,我们博物馆的藏品,大多都是以很低的“代价”得来的,而每件珍贵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缘因”是我们博物馆有几位高瞻远瞩的老前辈,比如邓子琴先生、李儒门先生、唐昌朴先生等,他们以高屋建瓴的眼光在很早很困难的时候就着眼于扩充博物馆的收藏,所以从经济角度来讲,博物馆藏品的收购价钱是很低的,我查了一下博物馆的账簿,博物馆的文物大多在1982年以前购得,其中最贵的不过400元,现在若在市场上去买同样一件,少说也得10万元吧。

现在有很多搞收藏的人,总想以很低的代价“捡漏”,常常有玩收藏的朋友与我说得到了“好东西”,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赝品,遇到普通收藏者还好办,直言不讳的告诉他是赝品就行了,可有些还是大教授或高级干部,遇到他们拿来的东西,你还不好说破。要知道这都什么年代了,你以为还是30年前啊,连人命关天的奶粉都有假,何况古玩了,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您,现在好多拍卖行都在有意无意地经营赝品,何况民间的地摊货了,您千万不要相信古玩摊贩天花乱坠的说词,那只是引您上当的诱饵,甚至是您亲眼看见他从地里挖出来也不要相信,古玩交易当中的“局”实在是太多了,不得不防。各位若有兴趣,可以租一碟张国立、张铁林、王刚、苗圃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五月槐花香”来看看,或许会对您有所启迪。

如此说来,似乎古玩是一般人玩不得的了,也不然,前面讲过,古玩一类,涉猎太广,万不可四面出击,遍地开“和”,应先专攻一项,触类旁通,最好有一个行家在旁辅佐指点,另外,加强本身历史知识的积淀、文学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古玩,彰显了古代文明的痕迹,散泛出智慧的结晶,浸透着古人生命的气息,不是一般作伪者能够造作出来的。如果您能从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领域去认知古玩,您的眼力才会有大的提高,“捡漏”的可能性才会离您越来越近。

这本书结稿的时候,世界经济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危机正在肆掠全球,古玩艺术品收藏也受到很大影响,价格正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各大拍卖行今年秋拍都十分的冷场,所拍出的古玩艺术品比去年同期低了一倍不止,若这时手中有“闲钱”,正是“入市”的大好时机,也算是一种“捡漏”吧,相信过不了两年,您手中的好东西肯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升值空间。

最后,在收藏的道路上,跌倒和丢失的事都是会经常发生的,交点学费更是理所当然,关键是要有一颗平常心,通过收藏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艺术品位才是古玩本应带给您的最大乐趣,若仅以营利为目的,或是玩物丧志那就舍本逐末了,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谨记!谨记!

卞兆明于公元二〇〇八年立冬之夜又记收藏:交融历史情怀与艺术眼光的人生乐趣——卞兆明《收藏入门》序曹廷华“盛世兴收藏”,今盛世而收藏之风渐盛。然收藏雅事,学问深焉。非特具眼力,不能收真品,更不能收珍品。盖因所谓可藏之品,多为历史物件,且不乏价值连城乃至无价之宝之珍贵文物,故赝品常以假乱真,混淆视听,以牟取暴利也。

无特具眼力,则难辨真伪,及至宝贝失之而仿冒拾之,后悔已晚,空有欷歔之叹。故收藏须有入门之学,须开入门之眼。日积月累,登堂入室,自能放出眼光,见人之不能见,识人之不能识,得一藏品而有相见恨晚之心神怡悦,珍之爱之研之赏之,享受交融历史情怀与艺术眼光之人生乐趣。收藏之真谛,于兹生焉。值此收藏风盛而收藏者急欲寻门觅径之时,卞君兆明推出其《收藏入门》一书,传收藏入门之学,开收藏入门之眼,启收藏入门之智,长收藏入门之识,不只可为收藏爱好者迷津引渡之用焉,抑亦可为收藏者藏品观赏之借鉴也。

卞君之《收藏入门》一书,虽曰“入门”,着眼在普及收藏鉴古之识,然因其朝夕从事博物馆工作,于文物之类摩挲把玩有年,又因其经验化为学识,教授《古玩鉴赏与投资》课业有年,故书中所列之各类通常收藏之品如古玉器、古陶瓷、古钱币、古铜镜乃至唐卡佛像、木雕竹刻等等,不仅专业解析清爽明朗,且融入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眼光,在个案列举中,亦辨亦析亦证亦赏,让读者在学中有赏,赏中乐学,学赏之间,得其用焉。该书可谓在相当程度上将知识性、实用性、应用性集于一体,为收藏入门奠定坚实基础,起于收藏入门而不止于收藏入门。

说起于收藏入门而不止于收藏入门,是因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历史文化意识和艺术技术意识。即作者时时在阐释收藏乃综合学问之理。收藏之所谓专业技术鉴定,首先不能离者是历史判别。无论金石书画,抑或钱币陶瓷,皆一定历史环境条件之产物。特定之历史情景,特定之历史境遇,特定之历史发展水平,特定之历史风习好尚,决定着一件文物之所由生,所由传,所由珍,所由贵。珍品赝品之所以天壤相别,正在于其历史印记之不能重生。故一代文物往往也是一代历史之史证,文物流传之史迹,亦是文物生命之延续。有生命之历史文物与无生命之仿冒赝品,非具历史眼光何以识别?故曰收藏者,收藏活的历史也。作者长期生活工作于历史学系,素养所在,故于收藏须有历史知识与眼光至为突出。此作者之良苦用心也。在历史判别之前提下,文化的、艺术的、技术的知识与能力亦不可或缺。器物者,一定文化之载体也,一定情感之符号也,一定技术之产品也。因其为文化载体,不同器物能显示不同之生活方式和价值信念;因其为情感符号,不同器物能透露不同之审美好尚和艺术趣味;因其为技术产品,不同器物能展示不同的科技发展和制作水平。凡此种种,皆可以说,收藏者的历史、文化、艺术、技术眼光,不止决定其收藏是否为珍品赝品,也决定其收藏是否为精品次品,从而决定其收藏价值。

《收藏入门》一书,传递于吾人者不单是如何收藏之信息,更重要是传递一种收藏之价值:收藏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收藏艺术、收藏技术。这样的收藏藏品才是具有生命的活体,才可以对话交流,才给人享受历史情怀与艺术鉴赏的人生乐趣,收藏也才称之为雅事和乐事。

收藏虽曰雅事乐事,然亦大俗之事。欲收藏者纵然历史文化皆佳,艺术技术上乘,且于收藏痴之迷之,嗜之如命,但奈何囊中羞涩、孔方兄不光顾乎!盖因收藏须得有银子方可为之也。大千先生称钱乃收藏之“雅根”,诚不虚也。须银子方可有为,自然就“有市”,“有市”就有“场”,于是而收藏市场兴焉。在市场效应下,收藏已不再是少数文人墨客、高趣雅情者之个人风雅好尚,而是有商业价值的某种投资行为,是“增值”之业。正如作者卞君在其书之“开场白”所言:“由于古玩艺术品所隐含的丰富营养和巨大的升值空间,盲目投资古玩艺术品的人士成几何数据增长。据说……有几千万之多,和当前的股票、房地产热潮此起彼伏。”可见,股市、房市、藏市,均为花钱、赚钱之地。并非藏品一落入生意场就俗了,俗者自俗,雅者自雅。但无论俗雅,单为收藏也罢,权当投资也罢,赚赚赔赔也罢,总之要力求其物有所值甚或物超所值,得失之间,“收前人遗东遗西,藏后世指南指北”,未失其乐趣也。以此而论,则收藏亦是收藏财富。

故《收藏入门》一书,不仅指引收藏入门,亦指引收藏投入。当此收藏热正蒸蒸腾腾之时,此书让收藏大众破雾识宝、披沙拣金,岂非一份功德乎?

吾之于收藏者,外行也。外行看看热闹,也就写写热闹而已。卞君之书,其助人益世之用,学理见识之妙,则有待方家发之赏之,有待读者习之验之。

是为序。

戊子年冬日于西南大学学府小区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