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民主党实现统一后,俾斯麦政府对蓬勃开展起来的德国工人运动惶恐不安,一直在找寻镇压的借口。1878年5月11日,德皇威廉一世在柏林遇刺,行刺者是穷苦工人麦·德赫尔。俾斯麦立即借此大作文章,提议颁布反社会民主党的非常法,取消社会民主党仅有的出版和结社自由。5月底,在帝国议会的讨论中,该草案以251票对57票遭到否决。李卜克内西在声明中揭露了俾斯麦利用谋刺案件迫害社会民主党人的阴谋。6月2日,德皇又一次遇刺,行刺的是无政府主义者卡尔·诺比林。俾斯麦再一次要求议会通过非常法,8日,政府公布了新的反社会民主党人法草案,9月9日,帝国议会开始了为期六周的讨论,社会民主党被排除在讨论提案的委员会之外。10月19日,该法令以221票对149票得到通过。21日,帝国公报公布了这个以反对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为目的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简称“非常法”。该法共30条,规定任何团体、报刊、印刷品以及任何集会,如果是社会民主党的或共产主义的,一律禁止;对这种团体的任何支持都被处以巨额罚金或重刑;政府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随时宣布戒严,逮捕和放逐被认为是危害治安者。
在“非常法”公布前不久,伯恩斯坦已辞去了银行的职务,经人介绍,到瑞士洛加诺任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改良主义者卡尔·赫希柏格的私人秘书。“非常法”颁发后,德国社会民主党被迫转入地下,党的报刊全部遭到查封。在这困难时候,党内的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有所抬头。1879年夏,赫希柏格用路德维希·李希特尔的化名在苏黎世创办《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它的第一年卷上发表了以三颗星花作为作者署名的《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回顾》一文,批评党的纲领和全部鼓动工作,宣传改良思想,甚至把“非常法”的颁布归咎于党。文章中诬蔑主张暴力革命的社会党人是“爱好街垒球的无赖”,要求放弃阶级斗争,走合法的改良主义道路,党应成为“一切富有真正仁爱精神的人”都能参加的全民党。
此文的作者是赫希柏格和施拉姆,伯恩斯坦被视为第三作者。对此,伯恩斯坦本人曾加以否认。他对倍倍尔说,他只是偶尔地参加了赫希柏格和施拉姆的写作,文章的第三作者是库尔蒂而不是他,他只在赫希柏格的催促下写了二十多行,仅此而已。正如倍倍尔所驳斥的,即使如此,伯恩斯坦对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整个倾向是完全赞同的,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篇文章除了在党内引起广泛的不满外,也引起了当时在伦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震怒。他们在给倍倍尔等人的通告信中对苏黎世三人团的机会主义的纲领作了严厉批判,并明确指出不能容忍文章的作者们留在党的队伍里。面对这种形势伯恩斯坦不得不承认错误。
1880年12月,当福尔马辞去《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时,倍倍尔决定由伯恩斯坦接替,并带他一起去伦敦见马克思、恩格斯。鉴于伯恩斯坦对其错误表示“忏悔”,在“苏黎世三人团”中不是主编,当时还年轻,因而取得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宽容和信任。从1881年到1890年9月,伯恩斯坦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瑞士秘密出版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的主编。
这份报纸在恩格斯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下,基本上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主要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对反动政府斗争表现比较坚决,为党作了大量的有益工作,因此,销路很广,颇有影响,受到恩格斯的肯定,说他主编的党报是“德国党的旗帜”,“无疑是党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报纸”,伯恩斯坦逐渐在党内获得了“理论家”的名声。
1890年9月,“非常法”废除,《社会民主党人报》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停刊,不少流亡在外的社会民主党人陆续返回德国。由于德国警察当局对伯恩斯坦的传讯有效期要延续到1900年,所以,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国外为《新时代》和《前进报》撰稿。在这一时期,伯恩斯坦与恩格斯来往密切,恩格斯称赞他“在理论上思路开阔,而且敏锐机智”,也指出他缺乏自信心的毛病,同时不满意他对“费边社”发生浓厚兴趣。总的说,恩格斯当时还是信任伯恩斯坦的,他于1893年7月29日指定伯恩斯坦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之一。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伯恩斯坦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即使这样,伯恩斯坦也从未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始终倾向自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初步信仰到怀疑最后提出全面修正的过程。
就是在这一“黄金时代”,伯恩斯坦的思想也是相当混乱的。一方面,他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一论断表示怀疑,另一方面,他又开始怀疑和诋毁马克思主义,他在谈到他的《论工资规律问题》时说:“我在这本书中还是严格地依照马克思的观点来进行论断的。但是,当我写完最后一章时,我已经看清楚,马克思对问题的研究从经济史方面来看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广度,还不能对它在先进的工会组织和社会政治立法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形式提供详尽的知识。”
同时,伯恩斯坦还根据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来怀疑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竭力抹杀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
可以说,修正主义的苗头已经显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