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经常对其它六国发动战事。当时,秦国和赵国之间战争不断,关系十分紧张。
有一次,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约赵惠文王到渑池进行会谈。
赵惠文王决定带智勇双全的蔺相如随行,他让大将廉颇在国内守候,并约定,如果赵王三十天之内还没有回来,就立太子为王,以免秦国以赵王相要挟。
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面了。争强好胜的秦王带着挑衅的口吻对赵王说:“我听说赵王喜爱音乐,尤其擅长鼓瑟,能不能弹奏一曲,给大家助助兴啊!”说完,秦王也不管赵王乐不乐意,就叫人把瑟摆到了赵王面前。
赵王无法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勉强弹了一曲。
赵王刚弹完,秦王马上召来史官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在渑池共饮,赵王为秦王鼓瑟。”
赵王看到事情变成这样,既感到屈辱又感到气恼。这时,赵王身旁的蔺相如走了出来,他来到秦王面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那就请大王击缶,给大家助兴吧!”
秦王十分生气,他对蔺相如说:“你是何人,竟敢跟我这样说话?”
蔺相如毫无惧色,他怒视着秦王说:“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赵国人,虽然秦国有雄师百万,但五步之内,我却能让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被蔺相如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势给震慑住了,只好胡乱敲了几下缶。蔺相如也把赵国的史官召来,让他记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形,都十分恼火,其中一位大臣站起来说道:“请赵国拿出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请秦国拿都城咸阳来为赵王祝寿。”
秦国在这次渑池会上,一点儿便宜也没占到。而且赵国的大军就在附近,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赵王安全回国了,而且赵国的尊严也被蔺相如保全了。赵王十分赏识蔺相如,就拜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极为不满,他对身边的人说:“我是赵国的大将,在战争中出生入死,为保卫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区区一个蔺相如,不过就会几句花言巧语罢了,他有什么资格官职居我之上,有机会我见到蔺相如,一定羞辱他一番。”
这些话渐渐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为了避免与廉颇会面,引起不愉快,他常常称病不去上朝。有时在路上与廉颇的车队相遇,蔺相如就让车夫绕路而行,避免与廉颇正面接触。
蔺相如的门客个个愤愤不平,对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来投奔您,是仰慕您的智勇双全和高尚的德操。如今,廉颇这样蛮横无礼,您却一味地忍让,这真让我们感到羞耻,我们还不如回家算了。”
蔺相如对众门客说:“大家仔细想一想,我连如狼似虎的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颇将军呢?我担心的是,如果我和廉颇将军不和,秦国就会来攻打我们赵国。我这样做,也是为国家考虑呀!”
后来,蔺相如这番感人肺腑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知道了蔺相如的一片苦心,感到十分惭愧和后悔。于是,他就赤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他跪在蔺相如的面前说:“我廉颇如此无知,您却能这样忍让我,我感到无地自容,请您用荆条来责罚我吧!”
蔺相如赶忙扶起廉颇,对他说:“廉将军明白了我的一片苦心,我已感激不尽了,怎么能惩罚您呢?”说完,他亲自将廉颇身上的荆条解了下来。
从此,两个人成为了知己,齐心协力地共同保卫赵国。
品德之音
蔺相如博大的胸怀,以及廉颇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使“负荆请罪”传为千古佳话。宽容大度、知错就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朋友们,你们做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