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核武器科技知识(下)
11097700000008

第8章 核地雷

简介

核地雷是指以核材料为装料的地雷,亦称原子爆破装置,属于战术武器的一种。核地雷是将地雷中的常规装药更换为核装药,在地雷的构造上和一般地雷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地雷主要是对付地面集群目标时用的,尤其是装甲集群目标。主要用于核爆炸时构成的地形障碍和放射性污染来阻滞敌军行动,迟滞敌坦克群的开进,有时也用来破坏敌后方的潜在军事目标,如机场、指挥所等。

结构

核地雷的外形很普通,没有固定的特殊形态,有的宛如行囊,有的像提箱。其构造都由战斗部和成套组合件构成。战斗部装填不同当量的核装药。成套组合件包括:发火装置,用于接受起爆地雷的信号,并将战斗部内的核装药引爆;定时器,用于选择装定地雷起爆的时间,保证准时启动发火装置;防护包装套,用于保护设置在地下、水中的核地雷战斗部避免受压、受潮和受光、电、磁等物理场变化的影响而损坏;判读器,用于采取遥控起爆时,判读发火装置的有关数据。将各部分按设计要求用导线相连,便成为一枚核地雷。

核地雷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小。目前美国装备有2种,即中型核爆破装置和特种核爆破装置,像美国研制的山脉型核地雷,爆炸威力为10吨TNT当量,其长度仅910毫米、直径380毫米、重45.36公斤,一名士兵即可背运。所以,核地雷的保管、运输和安放都比较简便。在预有准备的条件下,一般10分钟之内,便可设置好一枚核地雷。

作用

能以极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构成难以克服的巨大炸坑,对部队机动起巨大阻滞作用。据美国效应试验证明:一枚相当于一万吨梯恩梯爆炸威力的核地雷在地面上爆炸时,能制造直径90米、深20米的大炸坑。但是,炸坑大小不仅与核装药的当量有关,而且与地雷埋设的深度密切相关。试验数据证明,一般核地雷的梯恩梯当量增大10倍,炸坑尺寸约增大1倍;若当量不变则在最佳埋深时炸坑最大;埋得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炸坑的大小。

能造成大面积的放射性沾染区,妨害部队的作战行动。核地雷爆炸后,放射性物质90%以上留在土壤中及其炸坑附近,5%以沉降物形式散落开来构成沾染障碍区。在风速为5米/秒的条件下,核地雷的放射性沉降物散落区长达14.5公里。放射性沾染比克服炸坑更加困难。乘坐车辆去克服这类障碍,至少要两昼夜。

能以巨大的爆炸威力直接摧毁军事设施和兵器、装备,杀伤有生力量。据分析,一枚2000吨梯恩梯当量核地雷爆炸,可摧毁或杀伤180米距离内的坦克、260米距离内的装甲输送车、950米距离内的暴露人员。当对方装甲部队沿3公里正面发起进攻时,仅一枚核地雷就可摧毁其12%的坦克、17%的装甲输送车。

特别小型的特种核地雷是核恐怖手段之一,即使在和平时期,也要特别加以防范。